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柏林

2014-02-20 02:02中国投资促进会邹昕明
城市与减灾 2014年2期
关键词:柏林墙东德大厦

中国投资促进会 邹昕明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柏林

The capital of Germany--Berlin

中国投资促进会 邹昕明

柏林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柏林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维尔河流经该市。她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柏林是欧盟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拥有340万人口;城市面积约为883平方千米。柏林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影响,来自北大西洋的暖湿气团使其冬季气候比较温暖,夏季则凉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较平均,冬季降水稍多。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

历史的柏林

柏林是著名的欧洲古都。这里最初是易北河东北的一片沼泽地,有西斯拉夫人(现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部落的两个聚集点,名字分别是柏林(Berlin)和科恩(Cölln)。直到12世纪,日耳曼人驱逐了定居在这里的斯拉夫人后,才在施普雷河畔建立两个村镇,并且沿用了其斯拉夫名字。柏林城在1237年由勃兰登堡边疆伯爵阿伯特建立,位于施普雷河东岸,是商人的聚居区,科恩位于施普雷河西岸,是渔村。因伯爵的绰号为“熊”,后人就一直以一只站立的黑熊作为柏林城的城徽。

1307年,柏林和科恩合成为一市,名字定为柏林,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14世纪,柏林加入波罗的海和北欧的重要商业同盟——汉萨同盟。但是此时的柏林只是神圣罗马帝国边疆的一个荒蛮城镇。1411年,来自德国西南地区的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出任边境总督,平定了该地区的战乱,并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拥有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从1415年起,柏林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首府。1640年到1688年,腓特烈·威廉一世(大选帝侯)开创了柏林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兴建了皇宫、军械库、教堂和波茨坦离宫,为柏林赢得了“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誉。

1701年,选帝侯腓特烈一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柏林成为普鲁士王国(1701-1870)的首都。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登基为德意志皇帝,柏林成为德意志帝国(1871-1918)的首都。随后在魏玛共和国(1919-1933)、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1945)期间柏林都成为首都。

近代柏林

柏林举办了1936年第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第一次通过电视及广播电台转播比赛、第一次举行大会开幕式表演的奥运会,也是日后历届奥运圣火以火炬接力跑传递的起源。往届只是在希腊采集圣火,没有用人进行传递。柏林奥运的圣火,从希腊传经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到达德国。此后这项火炬接力便成奥运传统习惯,往后各届奥运主办国无不挖空心思来为圣火点燃仪式翻新花样。从此开始奥委会规定,点燃奥林匹克圣火是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

在二战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后,根据美英苏三国雅尔塔协议,德国和柏林均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战后的柏林很快成为了冷战中东西方斗争的最前线。1947年1月,美国和英国在柏林的占领区合并,几个月后,法国也同意将法占区同美英

占区合并,形成了西柏林,与之对应的是苏联占领的东柏林。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全面切断了西德与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西柏林居民的生活一直依靠美国空投物资来维持。1949年9月20日,原被美、英、法三国占领的德国西部地区合并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定都波恩。同年10月7日,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都东柏林。

墙两边的柏林

从1952年起,东西德国之间的边境关闭,东西柏林的边界也开始关闭,但此时东西柏林的市民能在两区之间自由来往,因此成千上万的东德人经过西柏林转投西方。从1949-1961年之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逃离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引起了东德和苏联的担心。于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和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决定,修建柏林墙以彻底隔绝东西柏林。

1961年8月12日午夜,东德出动军警用木马、铁丝网、水泥桩柱、石块等开始砌筑围墙。之后安装了围栏、雷区和其他障碍,从而清理出一个巨大的无人区来分辨逃亡者。建成后的柏林墙高度约5米,宽50厘米,全长近166千米,其中水泥墙114.5千米,铁丝网55千米(主要架设在以河流为边界的水面上)。沿柏林墙建起了望塔、警犬桩和电子眼,配备了数百只警犬。沿柏林墙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123.5千米长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无人带,墙顶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举世“闻名”的柏林墙从此建立。

柏林墙示意图

虽然东德政府在柏林墙层层戒备并设置了非常严格的过境检查,但自柏林墙建立后,仍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另外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随着时间的过去,经过4次加固的柏林墙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逾越。

从1961-1989年,尽管一墙分隔东西,但除了最初关系极为紧张的十年,东柏林和西柏林人仍可以在有限制的条件下相通。1963年12月,东德议会批准西柏林人持通行证在圣诞或新年期间拜访东德亲友。1966年后,家庭成员的出生、婚礼、疾病或死亡也成为许可探访的理由。在东德,从1964年11月起,退休人员可以去西德探访亲友。在1961-1988年间,一共有383 181东德人通过此种途径出国。1968年6月,西德旅游者可以持护照获取签证,进入东德,一时间检查站的门口排起了长队。此后,东德西德之间的关防日益放松,直至1989年柏林墙倒塌。

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个别官员误解上级命令,错误地宣

布柏林墙即刻开放。西德媒体广泛的报道了这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有数千人滞留在边境并要求按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允许他们离境,寡不敌众的边防军难以控制大量涌来的东德市民。最终边防军停止了阻拦,允许人们通过检查站,在另一侧等待的西德人用鲜花和香槟欢迎涌入的东德人,随后人群爬上了柏林墙示以庆祝。

西柏林人热情地欢迎涌入的东德人。大多数柏林墙附近的酒吧自发提供免费啤酒,大街上排起了长长的汽车队伍,陌生人互相拥抱。许多西柏林人也爬上了柏林墙庆贺。当晚,西柏林市长立即下令向移民提供临时住宿并且发放100西德马克。事实上在宣布开放的最初几个月,柏林墙仍驻有边防军。1990年6月13日,东德正式下令拆除柏林墙,此时所有的边境控制措施均被取消,至1991年11月完成所有拆除工作。

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一年后的1990年10月3日,东西两德最终统一。

如今,柏林墙仅有少部分遗址被保存了下来,其余几乎被拆除殆尽。有三处较长的存留:一处在尼德尔克尔新纳大街,位于波茨坦广场和查理检查站之间,长约80米。另一处存留是在施普雷河沿岸奥伯鲍姆桥附近,存有大量涂鸦,通常被人称为“东边画廊”。第三处位于贝尔瑙尔(Bernauer)大街北部,为部分重建的围墙,并在1999年改为纪念场所。一些柏林墙的单块墙体和了望塔也分散在城市中。许多人将柏林墙的碎片视为纪念品,一些墙体的碎片被拿到德国的纪念品商店和网上出售。在柏林市中心游客较多的区域,市政府用鹅卵石在街道地面上标出柏林墙曾经的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出的仅是第一道围墙。在波茨坦广场两道围墙均被标出,以使游客认识柏林墙的尺度。

现代柏林

1991年,德国议会投票决定在2000年之前将首都从波恩迁回柏林,此后柏林展开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如,在国会大厦北面修建了新的国会和总理府,以前是柏林墙脚下布满地雷的警戒地带波茨坦广场,重新成为柏林的商业中心。统一后的德国在重建中已经恢复了其在欧洲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地位。

柏林的历史为这个城市留下了一系列不拘一格的建筑。它现在的外貌主要体现了二十世纪的德国历史。每一个以柏林为核心的政府,包括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东德以及现在已统一的德国,都各自为这个城市的建筑增添自已独有的风格。

柏林大教堂

这座带有硕大穹顶的柏林基督教大教堂是德国首都吸引游客的一块磁石。前身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19世纪时,在威廉四世国王的促使下,决定建一座华丽辉煌的大教堂。这座宫廷教堂于1894年奠基,1905年竣工。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遭到了严重的毁坏,直到1975年东德才开始它的修复工作。两德统一四年以后,也就是在1993年,修复工作才最终完成。大教堂里值得参观的有令人难忘的穹顶、洗礼教堂、皇室楼梯间、存放四个世纪以来近百具棺木的霍恩索伦墓室、教堂博物馆以及可以眺望柏林中心的穹顶回廊。

勃兰登堡门

这座砂石结构建筑物是德国古典主义建筑中最为赏心悦目的典范之一,自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勃兰登堡门就成为了两德统一的象征。

勃兰登堡门于1788-1791年期间施工建造,城门仿照了希腊雅典卫城的柱廊建筑风格。它的前后各有6根多立克式的立柱,支撑着11米深的5条通道。1793年,勃兰登堡门

顶上有一架四马战车,指向东方的市中心。从2002年10月起勃兰登堡门禁止一切机动车辆的通行。

位于勃兰登堡门前的巴黎广场被称为柏林的“客厅”,同时也是首都最美丽的广场之一。这个建于公元十七世纪的广场,经二次大战的破坏和柏林墙的建立成了一片空地。如今,广场由高雅的城市别墅、多家大使馆和豪华的阿德龙饭店环绕起来。广场周围的重建建筑遵守了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定: 新建筑的形状、大小和风格要同以前巴黎广场的风格相一致。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是一座象征着和平与统一的新教教堂,同时它也代表了柏林人在战后重建城市的意愿。现在的教堂包括了二战后留下的教堂残骸以及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教堂建筑,是历史与现代鲜明对比的写照。

这座新罗马式的教堂是为了纪念第一任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1891-1895年期间修建而成。1943年,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在一次空袭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教堂残骸被作为战争警世标志保留了下来。然而,该遗迹差点在1956年被完全清除掉。当时,柏林人对这一决定进行了激烈抗议,他们要求把教堂的残骸保留下来,并将其融入到新的教堂建筑中。这样,我们才得以看到今天新旧结合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国会大厦

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建于1884年,采用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最初为德意志帝国的议会。1918年11月9日,议员菲利普·沙伊德曼通过国会大厦的窗口宣告共和国成立。1933年2月27日大厦失火,部分建筑被毁,并以此引出了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国会大厦纵火案”,至今,失火的真正缘由仍未揭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厦遭到严重毁坏。二战欧洲战事的结束,也以苏联红军攻克占领国会大厦为标志。1961-1971年间,重建中的国会大厦对建筑进行了简化,省去了1945年被炸掉的大厦圆顶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国人民在国会大厦前庆祝了国家的重新统一,同年12月20日,第一届全德联邦议会确定柏林为统一德国的首都,国会大厦则被定为德国联邦议院所在地。德国联邦议院于1998年底迁入国会大厦,1999年在此选举下一任联邦总统。1994-1999年,以大厦最初的规模为设计蓝本,对国会大厦进行了重新修建,建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议会办公大楼,新建并饱受争议的的穹形圆顶供游人游览。

柏林是德国文化中心。柏林有3所歌剧院,150家剧场和剧院,170座博物馆,300座画廊,130家电影院和400家露天剧场。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历史悠久的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都是世界著名学府。

柏林也是德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柏林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柏林国际电影节和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并列为世界三大艺术电影节之一。每年大约有15 000名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柏林电影节选举出的评审团成员来自世界各地,电影节设立金熊奖和银熊奖。

柏林拥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柏林地铁始建于1897年,战前全长达75千米,设有92个车站,现在共有9条线,170个车站,为欧洲最完善的地铁系统之一;柏林城铁则有15条线,166个车站;而柏林也拥有世界上历史最久的有轨电车系统,1881年,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在柏林投入使用,到目前柏林共拥有398个车站。

柏林还是国际交通枢纽,共有3个主要机场,3座国际火车站,公路全长5170千米。1838年柏林-波斯坦铁路通车,揭开了欧洲铁路时代的序幕。柏林共有3个商用机场——泰格尔国际机场、坦佩霍夫国际机场(THF)以及舍奈费尔德国际机场(SXF)。在2007年,三个机场共接待了超过2000万旅客,航班可到达世界上的173个目的地。坦佩尔霍夫机场近年仅处理国内短程航班,已在2008年关闭。同时舍奈费尔德机场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扩建,至2012年,柏林所有的商用航班都会转移至该机场,而届时泰格尔机场也将永久关闭。

1994年4月5日,柏林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猜你喜欢
柏林墙东德大厦
乌东德水电站2021年发电量突破389.1亿千瓦时
乌东德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
影子大厦
电梯
乌东德大坝首个中孔钢衬浇筑完成
柏林墙今昔
冰淇淋大厦
乌东德的红色植物
穿越25年:柏林墙倒塌时
德欲重建柏林墙 抵抗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