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妙对理财“忽悠”/分级基金是什么,如何买?

2014-02-19 17:31
中老年健康 2014年2期
关键词:忽悠溢价蛋糕

老妈妙对理财“忽悠”

文/王长中

从会计岗位上退休后的老妈在理财上很有自己的主见和坚持。在去除日常生活费用外,她把自己的退休金收入和我们子女孝敬的养老费,或者到银行存个定期,或者就买了国债。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把钱存在银行支援了国家建设,钱财平安无事,自己还落个安心和清心。

其实老妈的这种理财观并非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或诱惑。自她退休在家后,就有不少熟人来游说她买保险、保健品、银行理财产品等,或合伙搞投资甚至高利貸拆借之类。对于这些诱惑,老妈都用一招将他们拒之门外,并且使他们从此不再登门打扰:这一招就是,让登门游说者把自己说的巨大预期收益,由空口无凭变为书写成白纸黑字的字据,写明达不到预期收益时的赔偿条件与责任人,并签名盖章,有时还要他们去做公证。

有一次,一位熟人来推销分红型保险。那位挣钱心切的推销员滔滔不绝地大谈所推销保险的巨大收益和安全保证等。在侧耳聆听时,老妈一副心往神驰羡慕不已的神态,让那位推销员错以为他的如簧巧舌已成功打动了老妈,就趁热打铁地问:“大姨,你买几份?份数越多收益越大啊!”。老妈不慌不忙地说:“孩子,别着急说买几份的事。你所说的收益不小,也很诱人,但谁来保证收益一定能兑现呢?我心里没有底。请你以你和你单位的名义,给我写个保证书,保证我将来一定能拿到你所说的收益,并且盖上你单位的公章。咱们先小人后君子,省得以后出现变化,让你左右为难。”老妈说得合情合理,表情又不容推辞,那位保险推销员只好答应了。可是他一去之后再无音讯,老妈还和我念叨:“这人说话不靠谱呵,干保险的怎么这么不保险呢?”

去年初春的一天,老妈到银行去存款,排队等候时一位身着银行制服的女工作人员上来热情服务,然后就向老妈推荐保险性储蓄,说既是储蓄又是保险,既不耽误急用钱时随时取出,又有保险的功能,利息还比单纯的储蓄高。老妈说:“那敢情好!不过,闺女,你还得把你说的好处都写下来,包括到期后如兑现不了找谁赔偿等,都写清楚,然后到你里面的办公室盖上公章。”那位女工作人员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只能讪讪而去。事后,老妈从电视上看到,不少老人都上了这种“存款”的当,急用钱时取不出,要取出就要扣近三分之一本金,以前许诺的高利息更是不见踪影。

上述类似的事情有过多次,但无一例外都被老妈这立字为据的招数轻松化解了。在理财过程中,老妈至今没有发生任何损失,并一直保持着恬淡心态。看多了电视上和身边受理财高回报诱惑而损失惨重的人和事,老妈很深沉地说:“不怪骗子太黑心,就怪自己太粗心啊。”

分级基金是什么,如何买?

当下,分级基金的盛行让人以“流行菜”为喻,但投资不是一种浪漫关系,而是一笔商业交易。投资者关注分级基金的理由不应该是因为它“热门”或者“时髦”,而是明确这一产品能够助其实现投资目标。事实上,正因为分级基金引入了更多创新机制,因而在购买时也更需要投资者擦亮双眼,货比三家,问清下面这几个问题,买个明明白白,安安心心。

第一个问题,你了解这只分级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吗?

分级基金是在现有基金产品基础上的创新,其创新之处正在于通过不同分级方式创造出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份额,从这个角度而言,风险收益特征上越稀缺的品种也越值得投资者关注。

第二个问题是,你信赖这只分级基金的投资团队吗?

你买的基金是哪家公司的产品,基金经理是谁?主动型投资还是被动型投资?你是否信赖其投研团队的实力?毫无疑问,这是基金投资的基本问题,不过在购买分级基金的时候同样不应忽视。

事实上,如果把分级方式形容为“切蛋糕的刀子”,决定着如何分配基金收益这块蛋糕的话,分级基金产品背后的投研团队则是“做蛋糕的师傅”,他们才真正把握着蛋糕的尺寸和风味,就算是高杠杆类的产品,同样需要良好的投资业绩才能撬起优质回报。

第三个问题,你买的分级基金上市后折溢价情况会如何?

折溢价是分级基金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封闭式分级基金而言,在为期三到五年的运作期内,上市交易是唯一的交易途径,因而其较难回避传统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顽疾。

不过,随着开放式分级基金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分级基金份额整体折溢价的情况很有可能成为历史。因为开放式分级基金可以随时申购赎回,如果分级基金上市份额出现折溢价,就会为投资者提供短期套利的机会,比如,当市场上的分级基金份额出现整体折价时,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入并赎回实现套利;反之如出现整体溢价,则可以在银行申购并到二级市场卖出实现套利,从而最终达到平抑折溢价的效果。

猜你喜欢
忽悠溢价蛋糕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揭秘五大保健品的“忽悠”套路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