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枫
摘要: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不断完善及计算计技术和相应科学的发展,GPS-RTK技术在测绘领域中不断扩展应用范围。本文从GPS-RTK技术的相关理论入手,依次介绍了GPS-RTK技术测量原理及应用特点;测区条件与任务、测量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GPS-RTK控制测量、定线测量。在论文的最后写出了GPS-RTK技术在煤田地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字:煤田,地震勘,GPS-RTK,控制测量,定线测量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GPS-RTK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relevant theory of GPS-RTK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features of GPS-RTK technology; measurement conditions and tasks, measuring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allocation, GPS-RTK control survey,alignment measurement.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to write the experience of GPS-RTK technology in Coal Seismic Prospecting Surveying experience.
Keywords:coalfield seismic prospecting, GPS-RTK, control survey, location survey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以其实时、高效、不受通视条件限制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控制测量、像片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及地形碎部测量等诸多方面,倍受用户青睐。RTK技术的定位精度已能达到厘米级,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本文以某煤田地地震勘探中的测量工作为实例,介绍GPS-PTK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1GPS-RTK技术原理及特点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简称,它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够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GPS由三部分组成:空间卫星、地面监控系统以及用户的卫星接收设备。
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RTK)也称为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三维坐标定点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测量系统通过一台基准站和若干台移动站组成,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使用无线数据链进行连接。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无线电,将基准站接收机实时的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移动站的接收机。移动站通过无线电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并且采集GPS观测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参数转换得出移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H,实现高精度定位。
GPS-RTK技术特点明显,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RTK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操作简单,易于使用,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地与计算机、其他测量仪器通信。
2 测区条件与任务
2.1测区概况
此测区位于哈密市东南70km处,属哈密市管辖。矿井外部交通方便。
本区地形地貌为较为平缓的戈壁荒漠,无地表水体,气候干燥少雨,晴天多,光照丰富,年、日温差大,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烈,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
井田及其它周边20千米范围内无地表水系,也无其它地表水体,生态环境脆弱。
本区共布置三维勘探线束33束,设计满覆盖面积为13.88km2,一次覆盖面积为16.17km2,施工面积为17.68km2,总计物理点10606个。
2.2测区已有资料的利用
该区测量控制成果由哈密矿方提供GPS点19个(E级)。此成果为1980年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系。
通过控制点在设计图上展点、实地踏勘发现,控制点分布于本勘探区北部,其中H015、H016、H017、H018、H019等五个控制点在勘探区范围内可以利用,施工前应实地踏勘控制点点位,看是否保存完好。并在进一步检核后才可使用。
在以上五个控制点的基础上在测区南部再做加密控制2-3个控制点,采用静态GPS联测平差方法。
2.3测量仪器设备
本次共投入南方公司生产的灵锐S86型双频GPS(RTK)接收机5台/套(一拖四),戴尔笔记本电脑 2台、惠普1020打印机1台。
经签定,仪器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能满足本区GPS实时相位差分(RTK)的施测需要。
3 GPS-RTK控制测量
本工程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3.1 GPS控制网观测技术指标
卫星高度角:>150
数据采集间隔:20s
观测时间:≥45min
点位几何强度因子(GDOP):≤6
观测时段:2
有效卫星总数:≥4
3.2 技术依据
1、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原煤炭部1987年颁布的《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
3、MT/T 897-2000《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4、《某测区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设计》
5、本测区《施工工程布置图》
6、《某测区一号井控制点成果表》
3.3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93°,3°带高斯投影。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4 定线测量
4.1测量设计要求
本次施工采用GPS实时差分(RTK)方法进行测线的布设。
炮点、检波点放样测量在E级GPS控制(首级控制)测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测量时有效卫星观测个数必须在5个以上,其水平校正残差△S≤±0.03m,垂直校正残差△Z≤±0.02m。在个别隐蔽、卫星信号不易接收的地区可采用全站仪布设支导线点,但支导线总长不得超过1km,边长不得超过500m,测站不得超过3站,且最后一站必须要用其他已知点进行检查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