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对策

2014-02-18 03:50赵鉴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建筑工程

赵鉴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尤其是混凝材料在建筑过程中的使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也成为当前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就是混凝土,在各类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混凝土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以及工业建筑工程等。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各个施工工序不仅互相影响,而且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凡任何施工工序处理不当,那么便会对最终的混凝土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对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质量要求,不仅要求成型后的混凝土具备较强的整体性、密实性和强度,并且还要求具有美观的外形。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建筑结构设计方面

不合理的建筑设计会使得混凝土结构中有裂缝出现,其表现主要是:因结构中断面突变而使得应力集中,进而导致结构构件裂缝出现;对结构构架于预应力的施加不当,导致结构构件出现裂缝;配置构造钢筋过粗或者过少等,使得构件裂缝产生;未对混凝土构件的变形收缩加以考虑;采取过高的混凝土等级,导致用灰量过大,不利于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硬化中,因水分逐渐的蒸发,因而混凝土体积不断减小,进而有收缩产生,而由于板的四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支座所带来的约束,无法自由的进行伸展,当混凝土收缩所导致的板约束力超出限度后,势必会造成现浇板的开裂。

2、施工工艺及养护方面

其一,混凝土运输时间长,拌和混凝土时间过长且不均匀,混凝土泵送运输中配合比改变,浇筑速度过快、浇筑顺序不合理等,均会使得混凝土质量发生变化,使得混凝土性能降低,导致所浇筑之后的混凝土构件亦或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过程中,捕入或者振捣不当,振捣轴撤过快、过振、漏振等,会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带来负面性影响,诱导产生裂缝;其二,混凝土的养护会使得混凝土水化反应速度改变,这便会对混凝土强度带来影响。

3、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方面

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或者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极易导致混凝土过大的收缩,进而诱导裂缝出现。过大的混凝土水灰比,亦或是所采用的砂粉过少,也会使得楼板有裂缝的出现。当使用相同强度等级或者相同品种的水泥时,水灰比就决定着混凝土的等级强度。在水泥水化以后,混凝土中便会有多余水分的残留,蒸发后或者形成水泡,进而会导致气孔的产生。另外,混凝土抵抗荷载有效断面的减少,在孔隙周围可能会使得应力过于集中,这样裂缝便会出现在楼板表面,而使用有着较大含泥量的粉砂来对混凝土进行配置,不仅会使得拉力强度大,而且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变大,极易因塑性所导致裂缝的产生。设计配合比的不当会对硂的抗拉强度带来直接的影响,是导致硂开裂的重要影响因素。配合比不当具体指的是水灰比大,水泥用量过大,含沙量不恰当,选用外加剂不当,骨料种类不佳等。

二、混凝土裂缝采取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在进行裂缝的控制时就要从多方面入手,从设计、原材料优选、施工、养护等各环节加以改进。严格质量控制和监督,努力提高结构物自身的抗裂能力。

1、设计方面采取的措施

设计不仅考虑承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变形作用问题包括温度变化、收缩作用及地基变形问题,可以采用合理的假定。变形作用引起的内力可以采用“抗与放”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降低大体积结构的约束度。例如: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等。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高、密度大,但脆性较大,水化热及收缩较大。必要时根据条件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如减少水泥用量,延长养护时间,增加构造配筋等。但应注意大体积混凝土强度不宜过高,否则后期水化热降温可能引起外窄内宽的裂缝或“内裂现象”。

2、材料方面采取的措施

合理的选用热量低、放热慢的材料,并结合外加剂的使用,是控制裂缝的重要措施。应特别注意选择对收缩变形及水化热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及掺和料,对于常规混凝土尽可能采用普通减水剂或中效减水剂,对于高强及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效减水剂。另外掺加外加料和外加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抗渗能力,降低最终收缩值,防止结构出现温度裂缝,是防治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施工方面采取的措施

施工方面现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不得在雨中浇灌混凝土注意振捣质量,不得过振或超振,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在振捣时把振捣器插入混凝土下层,砼内深度不少于50㎜。增设限裂钢筋及浇筑纤维混凝土,提高局部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也可以采用二次振捣的方式,即采用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搅拌,这样可以增强界面的致密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值。

4、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加以重视。特别是早期养护如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冬季草袋保温等。

5、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治理,不仅要预防,而且还要对现有的裂缝进行有效修补,以免病害蔓延。对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应当及时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补,以免病害进一步扩大,进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的安全性及其使用耐久性。对于已有的裂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第一,组织施工人员对裂缝进行灌浆,利用压力设备将预先配置好的适量修补浆液压入到混凝土裂缝位置,通过物理修补法使裂缝闭合;第二,将裂缝表面做涂层封闭处理,再利用混凝土材料对细微的裂缝或网状的裂纹可产生的毛细作用,使其吸收修补胶液,这样就可以有效封闭混凝土施工裂缝;第三,对施工裂缝做封堵处理,及利用水泥砂浆对建筑工程施工裂缝进行填充和封堵,必要时可对施工裂缝进行有效的事先处理(比如将裂缝处的碎石料或者粉尘清理干净),再通过填充一些材料进行封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较为科学且复杂的一个问题,需要许多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协同工作,通力完成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工作。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建筑行业已经开始致力于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笔者相信,随着建筑材料的持续改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再加上建设施工工艺及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裂缝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治及解决。

参考文献

[1]罗兆华.浅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

[2]王海亮,李艳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3]陶磊,陈雪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防治与处理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4]黑广喜.浅议商品砼早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猜你喜欢
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建筑工程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
探析港口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