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被逼婚

2014-02-18 02:38应琛
新民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吴迪赵静

应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靠谱对象,何时能出现。我欲中秋回去,唯恐相亲聚会,老妈不甚烦。”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被青年网友改编成“相亲调”。透过歌词,年轻人被家人频繁安排相亲的烦恼状呼之欲出。

近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墨尔本日报》以罕见的方式在头版刊出整版广告,一位中国妈妈以“不逼婚”为条件,劝儿子回家过年,中国式逼婚烦恼终于走出国门。

“每逢佳节被相亲”,随着春运吹响迁徙的号角,一场“逼婚”与“反逼婚”间的暗战无声无息地展开了。

春节一景

“鹏:打了好多次电话你也不接,或许在这里才能让你看到。爸妈再也不逼你结婚了,今年回家过年吧!爱你的妈妈。”1月14日,一封“给儿书”登上《墨尔本日报》头版。

相比之下,早前武汉26岁的小伙子更悲催,父母直接将他逼“疯”。小伙子父母每天在他耳边滚动播出逼婚宣言,强迫他相亲20多次,儿子渐渐对相亲产生心理阴影,一听到“相亲”就恐惧、烦躁,进而患上情感性精神障碍。

上海未婚青年赵静(化名)从这两条新闻中读出了强烈共鸣,因为她也在这条被逼婚的道路上苦苦挣扎多时。

赵静今年29岁,从小成绩好,一路名校;毕业后,在外企工作,收入每年递增。她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而这一“骄傲”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渐渐消失,尤其到了27岁那年戛然而止。

“毕业后,虽然身边不乏追求者,但总觉得差一口气,所以一直没谈朋友。不知不觉就成了所谓的剩女、败犬。”赵静叹了口气道,从那时起,单身成了她的“污点”,掩盖了所有优点。“在他们那代人看来,不谈恋爱约等于不孝,光谈恋爱不结婚约等于变态,结了婚不生小孩约等于现行反革命。我爸经常教训我的就是,你优秀是优秀,但没人要有什么用?我妈则负责感化我,上演各种苦情戏。”

今年年初,本来与她同一战线的弟弟突然宣布结婚后,赵静更是成为大家庭中唯一一个适婚未嫁的孩子,就连亲戚们也都加入了父母的逼婚阵营。“估计这个春节又有得烦了。说不定每天都要去相亲。”

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中,记者看到了不少关于父母为逼婚“无恶不作”的血泪控诉。在逼婚这件事上,中国父母仿佛都经过统一培训。有的玩苦肉计让子女不忍,有的旁敲侧击含沙射影,有的安排鸿门宴强逼相亲,有的拉帮结派搞亲戚攻势……

1月10日,百合网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共同发布了《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婚恋报告》”)。该报告采用互联网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历时2个月,获取的有效样本近10万份。

报告显示,“80后”是遭遇父母逼婚的主要年龄群。父母逼婚的招数也是越来越多。高招的前三位分别是:唐僧一样——不断地言语催促(占43.6%);发动群众——亲朋群体施压(占19.4%);赶鸭上架——强行安排各种相亲约会(占18.3%)。

其实,赵静并不排斥结婚,也想找个人谈恋爱。她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就开始看各类情感类书籍,并微博关注一些有名的情感专家,试图寻找出自己单身的症结所在,并提高处理情感的能力。

“每次家里人安排的相亲,我都会积极参加。但结果,基本没有一个看对眼的。”赵静略显无奈地表示,“但父母不这么认为,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那个谁有什么不好,条件好,长得也不差,你还挑什么挑?”

为了能与父母有效地沟通,赵静最近还特意去报了一个“恋爱训练营”的培训课程。“这个课程包括了不同主题的讲座,其中也有关于如何应对父母的,希望能对我有所帮助吧!”

剩女悲催

与“被逼婚”成为春节一景相关联的,还有“剩男剩女”现象。应该说,“催生”、“逼婚”缘于大龄男女的“单身”现实。

针对人们对晚婚、剩男和剩女年限的看法,《婚恋报告》还做了专门的调查。结果显示,30岁是普遍认同的“心理晚婚线”,比法律规定(男25岁、女23岁)的晚婚年龄晚5-7年。

其中,多数女性认为35岁-40岁没有结婚的男性是纯剩男,而多数男性则认为30-35岁没有结婚就是剩男。多数女性认为30-35岁才会被称为剩女,但八成男性认为女性一过30岁就是剩女,其中六成男性集中认为28-30岁是剩女的终极门槛。

“女性往往更早面临逼婚的压力,不是说剩男没有问题,而是男的不着急。女性着急主要是生理限制造成的。简单来说,就是来自生育的压力。”“恋爱训练营”的创办者、心理咨询师、被称为“麻辣情医”的吴迪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

吴迪坦言,中国的问题是,因为社会剧变,三四十年完成了西方国家花几百年才完成的社会转型,子女的观念已经更新了,父母却活在100年前,二者的冲突不可避免甚至异常惨烈。

所以,在论坛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上学不准早恋,毕业就逼我结婚,难道我会法术啊!”

“剩男剩女现象是到了‘80后这代才出现的,难道是因为我们父母那辈比‘80后更会谈恋爱,更会经营感情?当然不是,唯一的解释是以前的人比‘80后更愿意凑合。”吴迪告诉记者,选择对象的标准,“80后”经常会用一个词:“有感觉”,但很多父母恰恰不能理解的就是“没感觉”。

“‘有感觉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它是指:精神上的沟通,价值观一样,三观一致;性的匹配,感觉归根到底是性吸引力;文化心理上要互相支持,简称聊得来。”吴迪进一步分析道,“现代人要求高有错吗?我认为完全没错,个人能力增强了,靠自己已经过得不错了,为何要勉强自己委曲求全去找一个不喜欢的人。”

但吴迪同时也指出,女性的地位在提高,但是又被传统观念束缚。“我这里的学员有很多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她们难就难在坚持‘男人要比我优秀。何为优秀,挣得比我多。所以说,物质永远是婚姻中重要的东西。”

吴迪坦言,眼高手低是剩女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我的学员基本都是主观上想找的,只是不知道how to,情商比较低。所以,我才开办这个培训,希望提高大家谈恋爱的本领。”endprint

2011年,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曾以《孤单亚洲人》为题,刊登了有关“亚洲女性为何不想结婚”的封面文章。文章指出,在亚洲一些富裕地区,比如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和香港,平均结婚年龄在过去10年显著上升,女子为29至30岁之间。此外,妇女现在经济上更独立,她们有能力独身生活,摆脱传统婚姻的枷锁。受教育程度也影响结婚率,教育程度越高的妇女,不结婚的比例越高。

在吴迪看来,所谓剩女应该是时代的进步,“因为以前不敢剩,没人敢剩。”

习惯就好

吴迪说,十年二十年后,“剩女”一词会消失,它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词汇。“不是说没有剩女了,只是‘剩这个概念没有了,‘人人都应该结婚的观念淡化了。”

但目前来看,遭逼婚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父母的逼婚,单身人士各显神通。《婚恋报告》显示,反逼婚首选“躲”——想尽办法躲着父母(男55.9%,女65.9%);其次是降低择偶要求,赶紧找个对象(女28.5%,男36.8%);第三招,女性会用“吵”——跟父母吵架,让他们放弃(占16.8%),而男性则会找异性朋友假装女友来安抚父母(16.2%)。

“网上的反逼婚攻略也很多,例如租个男或女朋友回家过年。先不说道义上有没有问题,但至少这会带来后续的问题。父母不会就此打住,绝对是自找麻烦。”吴迪表示。

“会逼婚的父母,有很多是比较固执的,不愿意去学一点点新的东西。”吴迪的讲座里也有关于“如何管理父母”的主题,让学员免费带父母来听,但很多父母拒绝参加。

面对逼婚,吴迪建议,不要抵抗父母,而是要专注于如何增强自身找对象的能力。“父母基本靠‘哄。首先,态度要好,在父母面前表现出你在找对象这个事情上是积极的。真正独身主义的人很少,你和你父母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如果自己能找到,父母也就不会过分担心了。”

“那么,父母安排了相亲就应该去?”

对于这个问题,吴迪说:“我不会说应不应该去。而会问,你需不需要。如果不靠相亲,你能靠自己达成一次约会吗?如果这都不行,还拒绝相亲,那你准备怎么找对象?有人给你介绍已经很好了,年纪越大,连相亲的机会都会没有了。”

在吴迪看来,没有逼婚,只有催婚。“你爹妈也没有一个现成的人,让你明天就能入洞房。催的话,一年也就一次强烈的攻势,习惯就好。”

反逼婚攻略

春节篇:

1、借助道具:手上戴着夜市上30块钱买来的情侣戒指,手机屏保换成跟女孩的合影,通话记录里常来往的人昵称改成“亲爱的”,挂电话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加一句“么么哒”,当妈妈问你有女朋友吗时,故作娇羞状,眼神暧昧,“呵呵”傻笑就行了。这一招成本低易实现,避免与父母正面冲突,堪比迷魂阵,给爸妈无限想象的空间。

2、先发制人:春节免不了要走亲戚,一定少不了被盘问。当七大姑八大姨还没开口的时候一定要先发制人,转移话题,“汪峰是多么地想上头条啊,王力宏终于结婚了啊,美女博士都在网上征婚啊……”八卦吐槽都可以,掀起一番讨论高潮的时候马上溜之大吉。

3、淡定忽悠:春节参加同学聚会记得要淡定,当别人问起你个人问题的时候,“这年头谁还没几个备胎和暗恋对象啊”,“有几个女孩都挺不错,我好难选择啊!”丢几句这样的话,立马从被动变成主动,让人真假难辨。

平时篇:

1、找出报纸上关于“结婚不是人生必备”的理论,逐步对父母洗脑,是的,这很难,但比不说要好。很多理论就是靠不停地重复才能深入人心,父母用了几十年形成的观念,你想在几天之间改变,那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当然,必须承认,如果父母那么容易被说服,就不是中国父母了。

2、可以设立挡箭牌,比如你要考个会计证之后才有空考虑婚姻问题,比如你有机会年底升职现在必须全力表现等等,父母总是希望子女在工作上节节上升的,转移注意力,不失为权宜之计。

3、如果你有足够耐心,可以给他们画饼充饥。比如你身边出现了什么异性,你可以跟他们沟通一下,跟这个男人发展的可能性,至少表现出你不是为了跟他们作对而完全放弃结婚的。这个方法的弱点在于你得准备好“后续报道”,因为他们会一直追问跟那个男人有什么下文,这场你主演的爱情连续剧得一季接着一季上演。即使你愿意搞得这么复杂,至少也得跟异性朋友保持正常交往,以证明自己的身心均非常健康。

4、对于相亲,不要强硬排斥,父母安排五次至少去两次,就当是人类学研究,分析分析千奇百怪的陌生人,也挺有趣味的。

5、父母说不结婚“人生不完整”,谁的人生是完整的呢?总有漏掉的部分,不环游世界人生也不完整,不跟父母闹翻的人生也不完整——哪里有绝对的完整?

国外“剩男剩女”

如何应对逼婚?

逼婚是世界性难题,“剩男剩女”更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

英国:成立逼婚事务组

英国“内政部逼婚事务组”由英国政府外交部与内政部联合创立,其宗旨是帮助任何居住在英国境内的人们面对逼婚的难题。

尽管逼婚事务组近四年来每年处理的实际案例都未超过2000例,但官方研究显示,英国每年被逼婚者很可能多达5000至8000人,女性受害者居多。负责人卡明女士透露,在事务组去年处理的1500多个案例中,有29%的受害者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最小的为一名5岁女童。

澳大利亚:出台法律

澳大利亚不久前出台了一项禁止逼婚的新法律草案。其中规定,用强制、威胁或欺骗等手段迫使他人在违反意愿的情况下结婚,将被视为违法,会受到惩罚。依据该草案的规定,逼迫子女结婚的父母可能面临最高七年的有期徒刑,同时受害人可以申请经济赔偿。

日本:开办“代子相亲”宴会

日本社会目前已陷入严重的少子化和老龄化,而婚龄男女在婚姻问题上又多呈现出比较消极的状态。所以,一方面日本大龄青年们打定主意将单身进行到底,另一方面父母和子女就结婚问题实在是难以沟通,最后那些仍然不肯放弃逼婚的家长决定亲自出马,“代子相亲”宴会便在这类七旬老年人中流行开来。

“代子相亲”宴会是一个仅面向父母们的相亲宴会,组织者将参加者子女的情况做成一本册子,里面主要记载他们的学历、职历、收入、婚姻状况等内容。父母们在宴会开始之前都会熟读这份册子,好在一开始就瞄准目标,然后双方父母根据条件先进行沟通,谈妥了最后才会“请出”自己的子女。

父母逼婚的典型句式

——30岁不结婚违法。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只要你嫁得出去,让我做什么都行。

你不替自己想,也要替我们想想。

——你岁数越大,可选择范围越小。

女人过了30生孩子对身体不好。

——随便找一个行了,要求不要太高。

不是要你马上结婚,先谈一个放着也好!

——等你结婚了,我们就不管你了。

你太不现实了,以后老了怎么办?

——人家能看上你就不错了,你还挑。endprint

猜你喜欢
吴迪赵静
真挚的爱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kidney-qi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y Bushenjiangya decoction
Nozzle Spray Diffusivity Changing Law for Ultra Fast Cooling in Hot Strip Mill
“不加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