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到“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在数学活动中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引发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些关爱和赞赏。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即时给予评价的话语,如“很好”“棒极了”“不错”等。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习热情不高的后进生,他们往往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
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尽量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给予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对学习的胜任感也就不同。胜任感又直接影响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后进生学习很吃力,教师则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不仅要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还要注意课内辅导。小学生情感丰富、热烈,时常给予他们鼓励,让自卑的孩子不再自卑,羞涩的孩子敢于大胆发言,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如果学生喜欢老师,那么他们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思考怎样让学生喜欢,怎样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时刻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去赢得学生的信任,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生活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关心,需要师爱的滋润。在教学中,笔者碰到过一位沉默寡言的学生,下课期间经常自己坐在位子上,不跟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孩子父母离异。父亲出去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笔者就经常对他问寒问暖,主动关心他。这个孩子很感动,在数学课上踊跃发言。由于勤奋努力,他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
虽然小学数学涉及知识面不是太广,但是教师也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要对数学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加强数学修养。在授课过程中方法要灵活,化难为易,让小学生能听得懂,易于接受,听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投其所好,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乐趣,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培养他们手脑并用,眼口并用的能力。设计精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观察的同时动手,在思考时候动口。如,在教授20以内退位减法时,训练学生的口算13-8,引导学生口述8+5=13,所以13-8=5。动口的过程中,解题思路清晰,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亲自动手,知识才能掌握更牢固。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木棒,在课桌上摆一摆,并在教室里找一找长方形,想一想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从而了解长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对边相等。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培养了学数学的兴趣,也就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内容。
数学是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主要是形象直观的思维模式。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只靠教师传授系统的知识,过于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可以把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渗透在实践中。如,学习元角分的换算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帮着父母算账,或者在课堂上拿出几张钱币让学生换算,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也可以设计类似的活动,让学生到商店或者到超市买东西,学会加减法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的魅力,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生习惯直观形象思维,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小黑板、图画、录音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图片及声音动画等,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传递到学生心灵,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观察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因成功会带给学生极高的学习兴致。
教师这时要善于把握时机,及时鼓励引导,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时,更要关注后进生,在后进生能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时,也要给与鼓励、帮助,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由此可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这部分同学的数学成绩。
结束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时代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看作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帮助学生养成爱学习,乐于学习的习惯。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苗安乡石桥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