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感受中国电影黄金期

2014-02-17 23:33
环球时报 2014-02-17
关键词:焰火柏林

●本报驻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青木 陶短房●本报记者 赵晓松●陈一 柳直“这是中国之夜,中国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赢得三座奖杯”,美国《好莱坞报道者》16日对中国电影的表现赞誉有加。柏林被称为中国电影的“福地”,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在此成名,并轰动中国,26年之后,中国电影牵走了柏林电影节8只主要“金银熊”中的3只。西方影评人还敏感地发现,此次获奖的中国电影不再依靠“充满神秘的东方元素”吸引人,而是采用“全球范围内都同样”的手段胜出。“中国电影会成为好莱坞的劲敌吗?”“德国之声”在报道中发出这般疑问,而外电更多的解读是,中国电影制作者“更加自信”。有分析认为,中国电影展现出的自信,与电影业黄金期,乃至“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故事”息息相关。德国《明镜》周刊16日说,中国新一代电影人利用熟悉的原型和故事,重新解释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国电影成最大赢家 第64届柏林电影节15日晚闭幕,中国电影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导演刁亦男的作品《白日焰火》一举拿下最佳影片大奖与最佳男演员(廖凡)两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廖凡成为首个在柏林电影节上拿下影帝的中国演员。娄烨执导的《推拿》获得了最佳艺术贡献(摄影)奖。 “三部电影入围,金熊、银熊收入囊中。 中国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可谓是成绩斐然。”“德国之声”如此评价中国的收获。 据介绍,柏林电影节最主要的奖项有“八只熊”,其中包括一个金熊奖——最佳影片,七个银熊奖——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三只熊去了中国!”德国新闻电视台16日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质疑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再次挑战观众和评论家的底线。该台报道称,《白日焰火》是一部关于复仇、爱和性的黑色电影,影片凸显中国缺乏道德的社会性贪婪,是处于大变革的中国的“一面镜子”。观众要看完这部电影,需要相当坚强的神经。中国电影虽然具有新意,但很难与大众的审美相适应。 德国《慕尼黑晚报》16日称,《白日焰火》赢得双重胜利,对于许多“正常的观众”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对于许多人来说,这部电影过于残酷,没有值得同情的人物。评审团为什么会青睐一部黑暗侦探电影,现在仍是一个谜团。或许评委会主席——美国制片人、编剧沙姆斯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沙姆斯曾担任《断背山》的制片人,和著名导演李安是老相识。他是中国电影的伟大崇拜者。另外,中国香港演员梁朝伟也在评委队伍中。 柏林电影节主席考斯里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华语电影表示了欣赏,称它们“体现了当今中国电影的新意,借传统的电影流派,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具有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制作方式。”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影评也说:“《白日焰火》是一部压抑但有力的侦探悬疑片 ,没有所谓的英雄或受害者,只有人性不同程度的妥协。” 对于欣赏中国电影的媒体来说,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精彩,而是一种整体上的变化。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称,以往在柏林获得金熊奖和银熊奖的中国电影,要么是充满神秘东方元素的类别影片,要么是风格独特的学院派作品,而此次获奖的《白日焰火》,则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同样的惊悚悬疑片,无疑是一个重要突破。 德国《明镜》周刊16日以“最好的西部电影在中国”为题称,无论是《推拿》,还是《白日焰火》,甚至是没有获大奖的《无人区》,这些电影让人印象深刻。它们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该评论认为,中国电影常常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欧洲品味的第五、六代导演作品,要么是歇斯底里的香港电影。但今年电影节上的几部电影,突破了教条式的中国电影叙事手段,“应用非常直接的电影语言表述中国现实”。《无人区》是一部中国式的西部电影,其中有中国西部社会深刻分裂的象征。而《推拿》和《白日焰火》的表现手法也另有特色。这些电影并没有利用政治化的语言,却给予人们更多思考。 “政治化”,是一些西方舆论观察中国文化产品时偏爱的视角。据路透社报道,《白日焰火》的导演刁亦男就被问到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刁亦男回答说:“当然有审查了,我认为全世界都存在审查制度,不对吗?就中国的审查制度而言,我认为我们出现在柏林这一事实就表明我们的审查正变得更加开放,尽管也存在一些困难。” 这种非西方套路回答的背后,代表着一种改变。《好莱坞报道者》柏林记者站站长斯科特说:柏林已经在1988年将金熊奖授予中国电影《红高粱》,然而《白日焰火》却是一部和昆汀·塔伦蒂诺及其他好莱坞导演风格一样的“黑色电影”,而不是按照中国传统功夫电影或者历史剧模式制作的电影。他说:“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在技术上更加娴熟,在政治上不再那么直白。中国的电影制作者更加自信,而且对世界更加开放。”“胜利属于中国” 中国著名娱评人谭飞16日对《环球时报》说:“《白日焰火》是一部很当下、很都市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柏林获奖,说明世界从关注《红高粱》、《图雅的婚事》这种带有民俗、传统色彩,发生在农村偏远地区的电影,转移到发生在中国当下都市里的电影。这种变化也说明西方开始重视并渴望了解当下的中国。” 德国《每日镜报》称,胜利属于中国,《白日焰火》、《推拿》等中国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的崛起代表着中国电影的振兴。中国电影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与以前单一的表达手法不同,现在的中国电影更加多元化。 德新社称,本届柏林电影节上,中国参加竞赛角逐和不同单元展映的影片数量与前几年相比明显增加,达到12部。 这样的参展阵容在近年来少见。柏林电影节主席考斯里克表示:“这是亚洲电影重返柏林电影节的力证。”他同时认为,这也标志着中国新一代独立电影人已经登上国际电影舞台。 除了观看电影,柏林电影节还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交流聚会的平台。今年,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7600名专业人士参加了柏林电影节期间举办的“欧洲电影市场”博览会。“德国之声”报道说,亚洲买家在电影市场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中国的电影业目前正处在黄金期。由于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飞速,去年一年中国的票房收入增加了28%。 “俄罗斯之声”报道称,201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3年,中国仍以217.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令中国电影人欣慰的是,中国国产电影收入首度超过好莱坞大片。对于耗费巨资打造,特技、动画场面堆砌的好莱坞大片,中国观众的审美疲劳已逐步显现,已不能满足中国观众日益多元的需求。如今,他们期待看到更真实、更深刻反映本国文化的电影。中国电影的佳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们对观众心理的精准把握。若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电影市场继续高速增长,它在2020年便能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众多西方媒体纷纷惊叫:中国已不再是西方电影巨头的“金饭碗”。 对于中国电影业“黄金期”的说法,中国著名影评人周黎明16日对《环球时报》说,中国电影业近几年在商业片上的发展是很成功的,可以说进入了黄金时期。2012年的《泰囧》是黄金期的标志,该片让中国电影人明白了注重讲故事的商业片,不一定需要多大投资,只要制作精细,一样可以成功。周黎明同时表示,对艺术片来说,现在并不是黄金期,“以《霸王别姬》、《红高粱》为代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是艺术片的鼎盛时期。”电影从来都与国家发展相关 美国《好莱坞报道者》称,北京和上海亮闪闪的摩天大楼以及不断膨胀的财富占据了头条,但是柏林电影节上的三部中国影片却展现了中国紧张不安的现实。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娄烨的《推拿》以及宁浩的《无人区》都是在“繁荣的都市之外”拍摄的,柏林电影节主席考斯里克说,它们反映了中国发展日益重新分散的一面。这三部电影将中国的电影制作者带离了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转到不太富裕的中小城市拍摄电影,展现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故事背后的薄弱环节。 报道说,中国有约170座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白日焰火》是在中国北方一座小城市拍摄的。娄烨的《推拿》是在中国的二线城市南京拍摄的,讲述了中国盲人按摩师的故事。娄烨说:“中国有很多地方并不那么光鲜亮丽,你不需要费力去寻找,这就是那里的生活。电影能够发现摩天大楼之下地面上的事情或者摩天大楼背后街道上发生的事情。或者甚至可以拍摄正常的路人,你看到的故事并不那么亮丽,这就是那里的正常生活。” 柏林媒体专家弗罗里扬16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988年获奖的《红高粱》,到2007年《图雅的婚事》,再到这次获得三项大奖,中国电影用更为国际化、个人化的电影语言讲述具体的人与生活。他认为,从中国电影变化,可以看出背后中国社会的迅速变迁。 “电影从来就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国家发展相关。”谭飞说,随着中国GDP世界排名第二,中国也成了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中国电影和美国差距还是很大。而这些差距,“不是一个金熊奖就能解决的”。他表示,获得金熊奖固然令中国高兴,但整个国家也不像以前那样激动,而这正是国家电影业发展带来的一种自信。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认为,现在对中国电影而言,国际上得奖不那么重要,相比之下,票房十几亿才是真正吸引人的。中国电影的本土号召力正在变成全球影响力。本土化就是全球化,一部电影成功,首先是让中国观众喜欢。未来中国中产阶级的趣味会主导全球电影走向,我们说中国电影在换代,换的也主要是电影趣味的这种变化。▲

猜你喜欢
焰火柏林
汽车冲进柏林闹事酿惨剧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为什么焰火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焰火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焰火
废弃柏林
柏林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为夜景添加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