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东
集团化无疑是期刊发展的方向,未来中国期刊集团化将会出现一批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品牌杂志,出版更多的子刊,或兼并办得不力的杂志,形成期刊群体,进而跨媒体经营、多元化经营,形成综合传媒集团,从而实现期刊社从单纯的传统传播机构向现代企业发展的重大转变。
2013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在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基础上成立,这是广西第一家期刊集团。一家以教育、教辅类期刊出版为主业的期刊社何以要成立,何以能成立报刊传媒集团,成立之后,报刊集团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在经营中立足传统出版,在产业化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这是成立集团后笔者和同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发展创新
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要求继续深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改制工作的推进和深化,重在以推进“转企改制”工作为契机,抓住改革的时机。这不仅需要管理部门针对情况复杂的期刊社改革工作制订出时间表、线路图,还需要引导期刊企业推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从而以转企改制为切入点,规划广西期刊总体布局,指导已有期刊品牌集群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并以刊群、期刊集团的建设为抓手,整合区域期刊资源,优化期刊市场,以期刊办刊宗旨、内容分类,结合“转企改制”的相关政策导向,逐步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期刊集团。宏观改革与期刊社微观发展应做到有机结合。
广西出版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期刊做深入分析,结合总署“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对广西期刊作导向性布局,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期刊社在出版资源等方面做重点扶持;同时,也需要对这些期刊集群的资源整合加以政策、技术层面的支持。广西新闻出版局相关管理部门指导广西师大杂志社率先开发“期刊集团数字化管理系统”“期刊集团数字化协同编辑系统”,为落实总署改革精神,推动广西期刊产业升级,形成广西期刊特色而做好基础性工作。
在这样的报刊体制改革背景下,转变当前期刊出版单位分散、规模偏小、实力单薄的局面,形成具有很强媒体辐射力、社会影响力、抗拒风险力的期刊集团,已成为中国期刊界有识之士的共识。集团化无疑是期刊发展的方向,未来中国期刊集团化将会出现一批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品牌杂志,出版更多的子刊,或兼并办得不力的杂志,形成期刊群体,进而跨媒体经营、多元化经营,形成综合传媒集团,从而实现期刊社从单纯的传统传播机构向现代企业发展的重大转变。
在2012年深入调研广西期刊转企改制工作改革状况的基础上,广西师大在新闻出版总署及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领导下,积极推进学报编辑部改革。根据总署指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下简称《广西师大学报》)并入广西师大出版社,由下属单位广西师大杂志社(下简称“杂志社”)统一经营管理。这一推进“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的举措,在广西期刊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引起广西其他高校学报和其他类型的学术文化期刊的关注,也得到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的关注。
集团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
广西师大报刊传媒集团成立后,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三个高校试点期刊出版单位之一,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推进。集团在做好原有期刊出版工作之外,在期刊集团基地建设、新媒体开发、跨国发展等领域加速实施,落实中央对文化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在落实报刊转企改制工作,促进传媒集团发展过程中,集团化发展将涉足跨地域兼并整合、新型项目(数字化产品)和对外投资等三个方向。
传统期刊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中如何生存、发展,期刊集团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值得从业者思考。对传统期刊来说,已经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已有资源。而对于新媒体来说,技术的嫁接相对容易,以内容为基础、以人脉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传播品牌的形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投入,尤其在新媒体海量传播、无序传播的情况下,传统期刊一旦嫁接新技术,将如虎添翼,以较快的速度进入新媒体浪潮里弄潮。
2012年9月,笔者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差异化与经营管理培训班”,赴德国不来梅应用科技大学学习,集中学习德国报刊行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管理模式,实地考察并了解了德国传媒集团、期刊集团及区域性期刊的编辑、经营和管理模式。在考察过程中了解到,欧洲大型传媒集团通过集约化经营,跨国传媒集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德国报刊高度商业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传统纸质期刊衰落趋势的预计,给我国期刊从业者很多启示:一方面,使我们认识到,数字化出版与传统纸质出版有一个时期的共生期,我们需要重视这个共生期,在这一阶段,传统期刊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报刊品牌加长产品链,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认识到,面对数字化出版的来临,中国期刊出版人需要提高职业素养,培养适应既有传统出版工作技能,又有数字化出版技术和素养的出版人才,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这将关系到中国传媒行业的未来,关系到中国报刊出版行业未来的竞争力,关系到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能力。
在对期刊市场深入调研后,我们认识到,规模经济是现代文化企业成长的基本线索。国外期刊早已进入集团化运作,一些传媒集团可以把市场滚动得很大。我国目前多数期刊出版单位还处在初级单兵作战状态,尽管已开始出现集团化运作趋势,但就实力而言,仍不足以与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相抗衡。
多管齐下,实现集团的跨行业、跨地域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以后,在做好传统出版的基础上,需要将期刊社的文化品牌延伸到其他领域,力求在跨行业、跨地域发展方面形成集团发展合力,形成集团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包括:
首先,使报刊出版资源得到跨地域跨系统的优化组合。集团的成立,使资源整合速度大为提升。2013年9月,我集团与规划师杂志社签约,《规划师》杂志纳入集团。《规划师》杂志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全国三大规划专业期刊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份以规划师为核心的国家级专业期刊。该杂志原由广西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主管,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中,《规划师》杂志主管单位变更为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单位变更为广西师大报刊传媒集团,实现跨地域跨行业发展。《规划师》杂志并入我集团经营,是广西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新探索,为广西全区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今后,《规划师》杂志将进一步利用集团的优势,拓宽学术期刊出版经营范围与领域,在期刊、图书出版发行,数字化出版,广告经营等方面实现新拓展。11月,《广西物理》杂志变更主管主办单位,纳入集团。《广西物理》杂志,进入集团后,将充分利用集团学术期刊编辑力量,提升期刊的编辑质量,形成自身的学术期刊品牌,同时,《广西物理》杂志社也将利用30年来积累的作者、读者资源以及科技研发能力,承担集团数字化媒体的平台建设。
其次,使跨行业文化传播项目得以推进。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和扶植,为当代艺术以及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便于集团艺术传媒的发展规划得到推进。集团2012年成立了广西状元红艺术公司,致力于鸡血玉珍品的收藏、销售与品牌推广;致力于弘扬玉文化,将鸡血玉打造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政要及贵宾指定礼品”。还依托所属学校与出版社,系统梳理鸡血玉的文化脉络,提升鸡血玉的文化品位,成功邀请了多位玉雕艺术家在上海朵云轩举办了鸡血玉品鉴会,策划出版《神奇的桂林鸡血玉》《国礼鸡血玉》等图书。集团还计划成立现代艺术传播公司,推广当代艺术,为艺术家、艺术机构和艺术爱好者之间搭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为发展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及中外当代艺术交流作出贡献。
由于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品牌优势,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图书交由其出版,在艺术界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播形象,集团创办相关期刊有作者基础和读者基础。集团将尽快申请创办艺术类期刊,以中英双语呈现当代中外艺术机构(包括画廊、美术馆、剧院、创意产业其他机构)的生存状态,在对艺术机构的引介中带入对艺术家、艺术作品及当代时尚文化(服装、设计型另类家居产品等)的介绍,走既新锐又轻灵,既尖端又普世的国际化路线,力争成为当代艺术的资讯中心、当代艺术机构的数据库,以及艺术机构与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收藏家之间的纽带,改变彼此隔绝的现状。在申办、创办期刊的同时,集团将在未来两年内争取文化产业政策,购买文化产业用地,发展艺术文化创意产业。
跨地域经营方面,集团一方面加大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文化项目合作,另一方面,根据“文化走出去”战略,集团积极探索境外投资,规划在坦桑尼亚建设中国文化传播基地和物流中心。根据国家外交战略,集团拟加大非洲市场开发,规划投资成立国内第一家在非洲注册的跨国文化企业。这一项目是广西乃至中国新闻出版企业首次进军非洲市场,对落实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在坦桑尼亚关于发展中坦关系、加强两国人文交流的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力求从改革发展政策上争取到更多的支持。集团作为广西第一家期刊集团,在广西率先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2013年5月,杂志社(集团前身)承担“转企改制背景下区域性期刊集团建设”项目审核,进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经过自治区财政厅、财政部审核,首期受助资金1000万。在广西期刊出版单位中,集团首次获得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资助,这对进入发展快车道的集团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财政资助的资金将在集团基地建设、新媒体技术开发、广西期刊人才小高地建设、跨行业期刊资源的兼并、跨地域文化传播经营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使集团基础建设得以推进。集团目前办公楼为杂志社自筹资金建设,位于广西师大校园,面积有3000平方米,在桂林较为繁华的街区,地段优势明显,但土地产权作为教育用地归学校所有,企业无独立产权。因此,银行抵押贷款等正常的企业资金运作无法正常进行,集团合作兼并等经营活动受限。另一方面,集团跨地域期刊整合力度加大,拥有的期刊和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增加,无独立产权的办公楼已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集团计划择址新建总部办公楼及集团物流中心,建成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报刊传媒采编大楼和物流中心,以及广西期刊人才小高地培育中心。同时,集团办公大楼将配套建设数字化协同管理及编辑系统、集团综合网站,着力于数字化期刊基地的开发,以助集团实现经营上的跨地域办公,开展新媒体出版平台建设,成为桂林乃至广西文化建设的领军企业。对于上述建设,集团拟以自筹资金为主,部分申请中央和地方的产业发展资助。
期刊社集团化过程中遭遇的挑战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成立后,我们抓住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其中核心的困难和挑战在于人员和期刊资源方面——
首先,期刊人才流失严重,期刊出版人文化理想在市场化浪潮和新媒体浪潮冲击下亟需重构。在杂志社集团化过程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人才的挑战。随着集团的发展,项目增加,人才不足的矛盾凸现。集团成立后,我们对员工生活、工作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快工资福利体系的修订,以完善引进人才制度;培养提拔骨干人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同时,根据广西高层次期刊出版人才匮乏的现状,规划“广西期刊出版人才小高地”项目,向自治区有关部门申报项目,争取政策,创造条件,吸纳全国优秀期刊出版人才到广西创业。但是尽管如此,队伍尤其是骨干队伍的稳定性仍不够强,“孔雀东南飞”或者北上南下的现象时有发生,转企改制以后更为明显,牵制了企业的前进步伐。
其次,期刊资源的匮乏制约了集团的外延式发展。目前集团具有市场化经营能力的期刊有5种(其他数种为需要投入而无产出的学术期刊,以谋求社会效益为主要办刊目标)。在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上,刊号资源的限制导致集团发展举步维艰,集团的规模化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教学辅导类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社中的竞争力中不断下降,已经从全国第一阵营退居第二阵营。同时,已经拥有良好资源的人文社科、财经、医药卫生类期刊无法操作,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为加大集团的发展力度,亟需上级管理部门支持,根据集团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规划,对集团在刊号资源上给予适当倾斜,以推进广西期刊出版的改革和发展。
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具有良好的社科人文出版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杂志社期刊对所属出版社优良的社科人文出版资源利用不多,流失了很多珍稀出版资源。报刊传媒集团成立后,非常希望能结合出版社的出版优势,在社科人文出版领域争取两个左右的刊号,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书刊互动。此外,集团成立后,由于原有《新营销》等财经期刊良好的社会声誉,不断收到跨行业的合作意向,比如有单位与我们谋求合作创办玉石鉴藏类、艺术鉴藏类、医药文化类期刊以及现代艺术品经营公司。这些跨行业合作的规划,以期刊合作为资源平台,涉足新传媒领域,对实现集团跨领域发展至关重要,机会难得,但由于刊号限制,目前都无法迅速落实。
坚持做有文化理想的期刊出版集团
作为文化企业,报刊传媒集团品牌的形成要靠内在的灵魂即同人文化的养成。员工要做有文化理想的期刊出版从业者,集团要做有文化理想的文化企业。
广西师大报刊传媒集团的企业文化,笔者归纳为“宽厚博识,崇善务实”,核心导向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传承有益于提高国民素质的优秀文化。作为期刊社领导,经营文化企业,要以员工为中心来谋求事业的发展。领导,要服务好员工,让员工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企业主人。集团争取更多的发展,让员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些平台包括争取更多的期刊出版资源,比如刊号资源的配制,让杂志社有更开阔的视野去做期刊;也包括申报各级政府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科研项目。让员工积极参与项目,主持项目,开发项目。这些新的期刊、项目、课题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也让我们的员工身在广西,放眼全国、甚至海外,站在行业的前沿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大报刊传媒的整体发展。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革过程中,尤其是广西师大杂志社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破茧而出,成立报刊传媒集团的过程中,期刊经营的视阈得到拓展。“超以象外”,我们立足期刊出版经营,又不囿于期刊,以期刊为企业文化经营的平台,探索多元化集约化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媒体转型过程中抢占先机。“得其环中”,立足传统期刊出版,拓展发展空间,以更开阔的事业与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相呼应,在新媒体浪潮中弄潮,抓住企业发展的时机,归根到底是要“得其环中”:坚守文化传承的理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