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的新时代

2014-02-15 09:14唐艳红王强
园林 2014年8期
关键词:度假区文昌景观

文 ◎ 唐艳红 王强

唐艳红 ECOLAND易兰规划设计院董事副总裁,美国麻省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硕士,清华大学EMBA客座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客座教授。

王 强 ECOLAND易兰规划设计院浙江分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实景图

旅游地产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初的法国地中海沿岸,发展到中国已经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了。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和未来趋势却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国家旅游局开始正式批准规划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当时的设计目的不仅在于促进中国由旅游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同时也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国游客到中国来度假。第一批包括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共计12个。虽然在之后的几年间这些度假区大多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赢利效果,但可以说,这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是中国在度假产品开发上的首次大规模尝试。

随后,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内成长起来,规模宏大,且项目层出不穷。度假区丰富的题材,涵盖了滨海、河湖、山地、滑雪、温泉、乡村、高尔夫、游艇等,早已超脱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简单观光模式,基本上完成了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变。

但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建设并不总是遵循“最佳设计原则”。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也显现出了若干“不和谐”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度假开发与自然环境不和谐,项目建设行为强势,更多的是在强行改变场地的自然空间形态,而不是将项目归融于自然;

二是度假开发与原住民社区不和谐,度假区的规划普遍缺乏对周边社会经济衔接的考虑,经常导致度假区内外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迥异,宛若两个世界,由此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影响了度假区的正常运营。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度假开发模式是无法持续的,尤其是在人多地寡、人均资源稀缺且处在发展中阶段的中国,旅游业和旅游度假地产的发展常常要付出风景生态与文化资源损失的代价,目前景区、景点、度假区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搬迁当地居民来获得发展空间,原住民即使不情愿,也只能搬迁让路,旅游主要以“政府+公司+旅行社”的开发模式,原住民参与的机会很小,其生活水平的提高始终难以追上景区发展的速度。

值得欣慰的是,业内外众多人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作了积极的研究与思考。虽然国内设计界对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的研究在整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不乏一些具有国际化专业背景的设计机构尝试并完成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实践,并从中进行理论总结。例如,ECOLAND易兰规划设计院在海南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旅游度假区项目上,针对上述旅游度假区开发的“两个不和谐”问题,从总体规划、建筑到景观设计都做出了探索。

案例一: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度假区——“大区小镇”的探索性突破

该项目位于海南三道保亭——大三亚旅游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轴上,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经过对其所在区域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调研分析,易兰认为虽然适宜开发综合性自然人文旅游景区,但良好的旅游度假规划不应该是一种以公众的损失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海南省热带雨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风土人情,成为旅游度假区设计的热点,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频繁的人为干扰以及景区规划设计,如果不慎重处理,将导致热带雨林景区环境的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旅游度假区的正常发展和运作。项目用地存在着现状问题的挑战和机遇:规划区内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贫困,导致人为地进行破坏性的环境实践活动;不合理的开发和砍伐致使当地热带雨林也受到了破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当地传统的黎峒文化、南药文化都在逐渐消失;简陋的铺面道路意味着较少有机会去消费品市场,从手工艺品上赚钱;传统的开发意识与新模式在理念上的冲突;本土建筑风格的消失等。

2.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总平面图

针对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的现状,易兰规划团队在“大景观”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区小镇”的设计理念,强调区域设计的整体性,主张用生态景观的原则来指导新农村城镇的发展布局,并从自然层面、社会人文和政策三方面,对呀诺达热带雨林度假区景观生态进行了整体评估,不仅评价景观对现在利用状况的适宜性,也考虑了对于将来利用状况的适宜性。“大景观”特别强调景观规划设计师在不同层次工作领域的整体连贯性;依据自身的专业特性,在这些不同空间尺度的规划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区域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的制定者”。

在此基础上,易兰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尝试了一套全新的模式,试图打破传统方式的设计理念,将景区、度假区与所在乡镇地区一起整体规划、共同发展,通过培训使原住民身份转变,就地城镇化,成为景区、度假区发展的参与者和经营者,使景区生态环境面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园区村民生活标准,随着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发展而同步得到提升。在建造高质量的度假村、让游客感受独特的生态旅游体验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旅游度假区所在行政区划内居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为游客、当地居民和大自然提供一个和谐相处、各得其所的良性发展空间,实现同赢共生。同时,“大区小镇”的合理规划也为项目所在区域的发展取得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内三方面的良好综合效益。

3.4.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船屋手绘图

5.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船屋

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运作程序中,其规划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整体的规划设计流程中,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需要规划设计机构对旅游度假项目的开发规律与投资运作,以及各项旅游产品与地产产品的运营手法有相当的把握能力。在这方面,易兰注重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背景,为项目的策划和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并且将先进的理念和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考虑合理的功能布局、优质的自然环境、舒适的服务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的呈现,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位于吉林省的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

案例二、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世界级旅游项目的有益探索

项目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松江河镇,距长白山机场15千米,距天池风景区20千米,占地面积30平方千米。其建设规模、档次、内容均代表了中国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最高水平,堪称世界级的旅游项目。

项目定位是以冰雪运动为品牌,以体育休闲、度假疗养、商务会议和自然观光为主导,配合有高科技影院、文化馆、温泉度假会所、商业街等度假区特有综合服务功能设施,突出长白山森林生态魅力和北国冰雪风光的国际级别度假区。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依照可达性、生态性、实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基本原则,易兰担纲了其国际度假酒店群、度假小镇、国际会议中心、大型滑雪场、人工湖及配套服务等区域在内的景观设计,以及度假区入口大门等的建筑设计。

通过与业主的沟通,易兰设计团队确立了以度假服务中心为核心,通过“半环”形的度假区2条主要道路和3条空间联系轴线将“六区、一村”有机联系起来,成为枝脉状悬挂式的群体结构。三个星级酒店、一整条商业街综合建筑群依傍在雪山滑雪场的脚下,而正面俯视的波光粼粼的人工湖更是倒映着朝阳的晨晖,依山傍水的布局将空间划分得层次分明。自南向北、由高到低错落有致排列的三个独具特色的酒店依次为:六星级威斯汀酒店、五星级喜来登酒店与四星洲际假日酒店。根据三个酒店不同的景观需求,对于三个酒店的景观设计主题也是非常明确。

六星级威斯汀酒店所定义的景观主题是“丛林隐居”。隐逸于山林自然之间的威斯汀酒店,建筑基底高差在整个南区酒店区处于最高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将威斯汀酒店犹如古堡般置身于深林之中的制高点。高档私密性空间之中,充分利用地形,用充满原始自然魅力的山、水、石、桥,构成尊贵和神秘的室外氛围。幽雅与静享是这里给客人的礼物,健康与呼吸是森林对于客人的馈赠,自然典雅的景观感受更是让人达到身、心、魂的人生至境。

6.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高尔夫球场

7.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人工湖平面图

8.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人工湖

五星级喜来登酒店所定义的景观主题是“英式庄园”。从喜来登酒店本身的功能特性上看,承载着数千宾客的大型宴会厅以及各个会议室使得酒店本身的功能性要求更加严格。在这里的景观感受更加注重正式与商务的氛围。细节考究、大气华贵,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精细品质和高尚气质,使得这座独特的酒店在原始森林的衬托下散发出儒雅之气。

四星洲际假日酒店所定义的景观主题是“山·石·趣”。新奇充满活力的酒店,年轻人与滑雪爱好者等大众旅游者聚集的酒店。背对着大面积滑雪场的洲际假日酒店充满了年轻与运动的元素,以山与石为大主题的景观的塑造中充满了奇趣小景,在质朴的丛林大背景中补充了一丝活力与激情,而身处酒店的宾客更是在这种环境下放松身心,让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激荡着运动与活力之美。

三个酒店的主题非常明确,在功能上协调一致且又层次分明。在酒店景观小品的打造中矮墙以及小型构筑物都是以当地原生毛石为主要材料,在与建筑本体呼应的同时,自然的原木材质与毛石的粗犷也恰恰代表了这片林区的自身的个性。

商业街所定义的景观设计主题是“冰河漫步”。冬季寒冷的天气也挡不住这里的热闹与喧哗,暖色铺装更使得商业街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感受。人们在寒冷的冬季购物、嬉戏,随着左右店面投射出的暖色灯光不知不觉便会走到商业街的大型活动广场,并随着那里欢呼雀跃的人们在大型的篝火庆典中分享起喜悦。

人工湖的景观被定义为“曲桥烟波”。从商业街通过立体跨桥进入人工湖区,通过一块小型的观景平台便能眺望整个人工湖景观。一条曲线形态的环湖路将人工湖的美景与周边的自然资源串联,漫步其中可欣赏到不同角度的湖体与景观。湖面上那一道诗意的景观桥连接着湖心小岛。景观折桥通过桥体本身形态的变化产生丰富的对景空间,用扭动着的婀娜身姿在这幅动人的湖中画卷增添了灵巧的一笔。四周的当地原生石与岸边水生植物随着波光的反射一同起舞,而这些造景之石随着光阴的变迁风化,将更具岁月美感。

项目目前已成为了示范性冰雪运动基地和滑雪爱好者的理想地,通过长白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事业联动发展,提高了旅游业综合服务,成功实现了目的地休闲度假式旅游。

9.万达长白山威斯汀酒店

10.万达长白山喜来登酒店

11.万达长白山假日酒店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中供人们游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难找,人们希望换个新鲜的环境、改变生活节奏、满足个人兴趣以及享受独特的自然风光。与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度假区开发成为热点相对应的是,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富裕,更要求心情舒畅等精神上的享受。于是,追求城市中绿色开放空间,达到城市的生态宜人性,也成为了未来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设计的重要目标。在这方面,文昌湖滨湖公园的设计就是易兰发挥场地优势、实现自然环湖公园与城市对接融合及人工景观与自然风貌的融合共生,打造城市规划带中更加亲近自然、生态型空间的成功尝试。

案例三、文昌湖滨湖公园——城市旅游规划中绿色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挑战

12.13.14.山东淄博文昌湖滨湖公园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城区的西南方,是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文昌湖面积约为7平方千米,滨湖公园依文昌湖而建,环湖分布萌山、莲花山等十几座山体,植被环境良好,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山东中部城市里面生态环境最好的水域湿地,对周边城市旅游及住区人民具有存在重要意义。易兰强调赋予地块地域特色,从空间维度提取设计地块的场地特征,并有效对其进行再现和提升。

设计中,易兰团队遵循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重视对文昌湖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设计团队首先从基础建设入手,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稳步改造周边村镇,全面提升文昌湖片区的面貌,并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资源,使文昌湖内生态系统维持良好运转。同时为使文昌湖湖滨公园与淄博城市旅游形象相适应,与现代的旅游及生活方式相适应,设计团队设置了“环湖自行车道(跑步道)”、网球场等运动设施,为城市提供了公共交流空间。

最终,整个滨湖公园作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观带,完成了公园一期、悦湖广场及各类特色湖畔道路的建设,成为“山、水、城”和谐相连的生态纽带,初步展现了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景观效果。易兰团队巧妙的规划及景观创意,将文昌湖滨湖公园设计为充满意境与内涵、满足现代旅游与生活需求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和谐城市公共空间。

有人云,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其实,这也是中国开始迈向“全民度假”的世纪。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彻底完全地融入到场地生态环境及区域内世代生息的居民中去,才可能获得无限的创作灵感,做出真正经典的旅游度假作品,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猜你喜欢
度假区文昌景观
文昌发射场暮色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深空探测,未来将在这里启航——走进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