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学课本中删除了鲁迅的文章一事引发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太深奥晦涩,不适合中学生去阅读,也有人说,鲁迅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经典,尤其是课本中所选入的那些篇幅,不仅能让我们学到写作的文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的精神,一种倔强的精神,这也是鲁迅文章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那么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你喜欢鲁迅的文章吗,你觉得它们应该“请出”中学课本吗?
许欣欣跟帖
我不喜欢鲁迅,因为只要课本里一有他的文章,就必定被老师们列为重点考试科目,不光要花费好几个课时来讲解,还要让我们背诵,他的文章用词都很拗口,理解都费劲,更别说背诵了。坚决支持删除他的文章。
朱 鹤跟帖
我最讨厌鲁迅的原因,其实不是课文本身,而是课文之外老师们对于它们的复杂讲解。比如说,试卷上总会出现鲁迅文章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几个词,让我们分析它们的深刻意义。什么“似乎一定”啊,什么“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啊,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对他的文章挖掘得太过度了啊?一句话或者几个词,也不见得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吧,或许只是鲁迅自己写作的爱好而已,但现在的人非要从中挖取一点深刻的东西,真搞不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李东博跟帖
怎么说呢,鲁迅的文章有的时候也蛮有意思的。像他写他的故乡,他的弟弟,还有《社戏》中关于儿时的回忆,读起来还蛮温暖的。每个人都有两面性,鲁迅也一样,他的文章不光是那些严肃的战斗檄文,也有温情和感人的一面。
肖 扬跟帖
鲁迅先生的文章其实没有什么好质疑的,而且他的语言确实非常好,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单纯地评价先生的文章该不该删除,而是应该想想学生不喜欢他的文章的原因。其实,在我读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面,有很多文章我自己都很喜欢,但是却没被选用在课本中,像《眉间尺》、《铸剑》什么的,都很有意思,我觉得完全可以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拿到课本中来,而不是一味地去采用那些高深的文章来吓唬我们。
刘夏雨跟帖
这个问题我和父亲探讨过。父亲说,他们那一辈人是很敬佩鲁迅的,因为鲁迅的杂文,每一句话都切中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病。而且,最难得的是鲁迅身上那种敢于反思的民族精神。不知道是不是时代的原因,我们确实感受不到他文章的力量了,这也是我们难以理解文章的真正缘故,所以,现在我们学生讨厌鲁迅的文章,我想,并不能简单地怪罪作者本人,时代变了,有些东西人们自然就要远离甚至抛弃了。
吕美媛跟帖
我不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应该退出中学课本。中华五千年,优秀的文人很多,但谁也替代不了鲁迅先生。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研究鲁迅文章的学者,都把先生的作品当成精华来学习,但现在我们非但不知道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还要抛弃,真是让人不能理解。良药苦口,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批判现实、批判人性的文章,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删去,那谁还能教会我们反思自身呢?
下期BBS话题预告
最近,网友“美丽金羊豆花妈”的微博引来了上千网友的关注,原来她收养的一只老猫“乖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已经21岁零10个月的老猫乖乖,如果折合人的寿命,相当于103岁。从不能行走、无法进食到最后咽气,豆花妈记录下了乖乖的最后时光。这份记录也让无数网友为猫主人的这份真情所动容。无独有偶,前一段时间,在一辆公交车上,也出现了一只黄色的狗狗,它和主人走失后,每天都去他们走失的公交车上寻找主人的踪迹,三个月过去了,它每天都是兴奋地跑上车,然后再失望地离开,网友送它一个新名——忠义小黄。动物给了我们太多的爱的教育,大家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些和动物相处时难忘的时光呢?欢迎你们就此问题来参与我们的话题。
来稿请寄到:130021长春市清华路156号《作文与考试》初中版“OUR BBS”
或发邮件至:gaomingyan1984@163.com
截稿日期:2014年3月5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