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索
我父母以外的,对我美学意识产生影响的第一个人,是我小时候在少年宫学素描时的老师,他叫大明,就是大方明了的意思。他教的很多东西我都记不清了,它们早由语言变成了我意识中难以描述概括的部分。但他教过的一句话我不会忘,他说——“听着,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黑色,你永远找得到更黑的黑。所以你认为的黑,其实是灰,也可以说是白色。”
他轻轻地说,我们郑重地听,即便似懂非懂。
每当我无意间想起许久许久以前,在那个下着柳芽雨的下午,在那个气氛并不活泼的下午他说过的这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时,都会想起那个又矮又普通的画室。
在画室里度过的时光是最幸福的。大明那个充满美术天赋的儿子,总是拿着在小学美术课上的涂鸦向我们炫耀,说自己现在画得那么好,将来一定会超过爸爸。画室里的学生开始起哄,嚷着:“大明小心些,快要被天才儿子超过了哟!”大明的妻子总是一边给画室的学生们分水果,一边柔声冲着她的儿子叫道:“跑慢些!”
真是令人难忘的光景。我们,大明,还有大明的妻子、儿子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一个永远少不了欢笑和俏皮话,总是吵吵闹闹却能在该静时静下来的大家庭。
大明只是个美术老师,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十分关心。尤其是临近中考的学生,大明总是主动叫他们带成绩单来分析各科成绩。末了,大明就用力地拍着对方的肩,用肯定的语气鼓励道:“是你的话,就没问题!”被这么鼓励着的学生,即使已疲惫不堪,也会露出令大明满意的、恢复了勇气与自信的表情。
画画实际上并没有外行人想的那么轻松容易。美术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总是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突如其来难以意料到的抉择,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我曾多少次猜想过,当那些将大明视为挚友甚至家人的学生们,当他们或是哭着或是笑着离开画室时,大明在想些什么呢?大明从不会去挽留,却总是在与离开画室的学生们爽快告别后,翻出他们的画,细细地欣赏着,摩挲着。
曾经向别人问过学画的理由。为中考,为高考,为约定,为梦想,为未来……不同类型的学生总有不同的答案。而大明的答案则是:“为了感受。”
“学画的过程中,你们的审美更加敏感。用画室里学到的东西,去感受自己,感受他人,感受隐藏在生活中的点滴美丽。最后根据自己比他人多收获的点滴美丽,去思考,去明白自己的存在意义。”这么说着的他张开双臂,与肩同平,爽朗的笑容让人安心。他的左手捏着画纸,右手握着画笔,此时的画室成了这个容易受伤的小群体最能获得安慰和舒心温暖的地方。
绝对的黑色,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他的那句话,充满了哲理,里面包含了他对生活的认知、对美的追求,乐观的人生态度中冲淡了生活的遗憾和无奈。
可惜的是,一年前我离开了画室并一直未有机会再去拜访大明一家。或许一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健忘如金鱼的我总是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想起他的样子,他那突兀的轮廓,他那分明的明暗,他那厚重的色彩……
“听着,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黑色,你永远找得到更黑的黑。所以你认为的黑,其实是灰,也可以说是白色。”
这或许只是大明一时的有感而发,但我更愿意去相信,这是他那颗在热血中早已沉静下来的心所积淀下来的美学精髓。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实验中学‖指导老师:丁益燕
吉吉工作室
在有限的文章篇幅内,要想全面地呈现一个人物的风貌是不太现实的,唯有抓住人物的特质并集中笔力描绘,才能使人物形象鲜活并令人印象深刻。本文作者就做到了这一点,全文紧紧抓住“大明老师”关于黑色的辨证式的一句话展开。从最初听到这句话时的懵懂写起,直到最终分别后略微读懂这句话的含义结束,贯穿其间的是作者对大明老师的生活印象。比如,大明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他对学习美术理由的阐述;大明老师和学生们平易相处的点滴事件等等。在详略结合的描写叙述中,一个用实际行动证明生活并不存在绝对黑色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
【适用话题】难忘的一位老师;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长大后,我才读懂了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