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 勇于创新
——记本刊副总编辑曾炳芳教授

2014-02-14 09:01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进步奖科技奖显微外科

. 名家风采 Famous style .

注重实践 勇于创新
——记本刊副总编辑曾炳芳教授

Microsurgery; Wounds and Injuries; Osteomyelitis

曾炳芳,《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70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历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顾问、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顾问。

1995 年起,任骨科主任。 其间创建了 “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并以四肢显微外科为特色、创伤骨科为龙头,建立并促进了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关节镜外科、骨肿瘤外科和儿童骨科等各个亚学科的全面发展,2010 年成功入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

长期从事四肢显微外科和创伤骨科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1976 年在援藏期间,与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同道一起,成功地进行了上肢肿瘤段切除远端肢体再植和断掌再植手术。

“在急诊条件下,应用自体组织游离移植和游离组织组合移植的技术,一期修复肢体的复杂组织缺损保留肢体并重建其功能”的研究,1998 年分别获得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游离组织组合移植研究”,1988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动脉液压扩张的实验和临床研究”,2004 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股骨头缺血坏死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05 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单足供趾再造手技术改进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2006 年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动脉穿支组织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2008 年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009 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慢性骨髓炎临床治疗的研究”,2009 年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慢性骨髓炎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2010 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胫腓骨骨折的系列研究及其临床应用”,2011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解剖和临床研究”,2012 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和修复机制”,2013 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开展四肢显微外科基础与实践的课程建设,2005 年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发表论文 195 篇,合编出版著作 6 部。《四肢显微血管外科学》专著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英文译著“Microvascular Surgery of the Extremities”在德国出版,深受欢迎,获好评。2010 年 10 月获中国显微外科杰出贡献奖。

历任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八、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委员会顾问。

( 本文编辑:李贵存 )

10.3969/j.issn.2095-252X.2014.11.001

2013-07-18 )

猜你喜欢
进步奖科技奖显微外科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用于直肠少见肿瘤治疗的临床价值
广州市园科院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低纬高原种花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适地适花”构建“云南模式”
2020年度(第十九届)上海医学科技奖隆重颁奖
纺织科技奖见证行业飞跃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年度(第十八届)上海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
2019年度(第十八届)上海医学科技奖隆重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