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孝心引发创业狂想
2009年,合肥女孩于小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堪称“班花”的她不仅漂亮,而且性格浪漫。她曾捡起一片片脉络清晰的金黄秋叶,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小诗作书签,既实用又有“收藏”价值,引得同学们竞相模仿;她还在周末带着花草种子,到宿舍楼后面的空地上,以及学校附近一些荒芜的角角落落里播种,几个月后,就收获了一丛丛绿植和馨香花朵。
从小被奶奶带大的于小萌,一直与老人感情甚笃。八十多岁高龄的奶奶,已经近三十年没有回故乡了,近几年她很想回皖南那个魂牵梦绕的小山村看看,却因年事已高、身体条件不允许而无法成行。奶奶曾拉着于小萌的手,讲述她记忆中那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说那里没有汽车的轰鸣,没有拥挤的人群,有的只是宁静和美好……2011年夏天,放了暑假的于小萌决定替奶奶回一趟故乡。
乘火车,转汽车,奔波四百多公里,于小萌终于来到了这个地处安徽黄山市西南部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像一条飘带,诗意地点缀在迎风飘荡的金色稻田间,村头溪水环绕,村后山峰耸立,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就坐落在这山水之间。这里的生活很淳朴,耳畔只有公鸡打鸣、耕牛“哞哞”的叫声,以及溪流潺潺。
但由于当地正面临开发,这些自然、古朴的山村风貌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农村”整齐划一的小楼和笔直的柏油公路。于小萌拿着录音笔,将每个角落的声音都录制下来。每录下一种声音,她就拍下相对应的照片。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带奶奶回故乡“旅行”,并为小山村保留下一份珍贵的图片和声音资料。
回到合肥家里,于小萌经过几天的努力,把奶奶故乡的照片和声音混合在一起,制作出了一部“绘声绘色”的幻灯片。“奶奶,你听,这是邻居王婶家养的大公鸡,每天都是它叫醒了全村人呢!”“那段黄山话是孙三爷说的,他说几十年都没见到您了,让我代问您好呢!”“还有,这是夜里田间的蛙鸣,在蛙声中躺在屋顶上看星星,特别惬意呢!”这部幻灯片仿佛带着奶奶重回了梦中的家乡,看着熟悉的山川、溪水和村庄,老人激动得眼眶泛红。
考虑到还有不少像奶奶一样生活在外地的黄山老人,因年龄或身体原因,无法回到哺育自己的故乡亲眼看看,于小萌就把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传到了网上。不料,这个名为“黄山小梅庄乡韵——有图有声音”的作品,短短一周就被四五百人下载,网友们还纷纷留言向她致谢。“我把作品下载后播放给外婆听,老人家感动极了,因为她老家也在黄山农村,那些照片和声音令外婆感到无比亲切!”合肥一名女大学生留言说。“我在广州打工4年都没回过安徽家乡了,听到熟悉的家乡话、耕牛与鸟儿的鸣叫,我很想哭,然后把它设置成了手机铃声。”这是一名打工者的留言。更有不少网友表示,如果能录点自己家乡的声音就好了,哪怕是花点钱购买,他们也愿意!
这些反馈信息令于小萌喜出望外:没想到这次“孝心之旅”竟能抚慰那么多游子的心。而且,说不定这里面还大有商机呢!
热卖首份“乡音地图”
长假结束返回厦门大学后,于小萌向几名室友展示自己暑假里的杰作,并得意洋洋地说:“截止到现在下载量已经达到四千多人次,而且还被多家知名网站转载!你们说,我能不能凭这个赚到钱呢?如果可以的话,毕业后就不用为找不到工作而犯愁了!”但几个女孩意见不统一,有人赞同市场广阔,也有人一针见血地说收费不好卖。这个想法到底可不可行?此后的几天,于小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这天,她在网上翻看百度地图时,突然来了灵感:现在有专门给司机看的交通地图,有给游客看的旅游地图……我为什么就不能制作一幅生动的“乡音地图”呢,只要让它充满各地风土特色,并配上“最地方”的录音,不仅仅怀旧,还能让外地人用耳朵旅行呢?于小萌被自己的大胆设想搞得兴奋不已,就连当初说她的想法不切实际的女同学,也不由动了心要入伙。当晚,于小萌和两名志同道合的室友决定把梦想变成现实!
首先,于小萌拿自己读书的厦门市为样本,来个“小试牛刀”。从此,她和两名同学开始动手收集她们想要的声音元素了。然而什么样的声音能够代表厦门?为了得到这个答案,她们以街头拦截式访问加网络问卷方式,向本地居民、在厦游客、来厦上学或工作的市民调查,得到的结果“海浪声”排名首位,“闽南语”的各种形式发音排名第二,其次还有“海风”、“鼓浪屿的环境声”、“白鹭等鸟鸣”。
调查用心,但最累的活就是现场录音,比如为了录南普陀早上的第一声钟声,于小萌和姐妹们凌晨4点多就起来了。经过一个多月课余时间的录制,三个女孩终于收集齐了“厦门之音”的所有重要元素。
接下来,于小萌准备了一个厦门360度全景三维地图,把录制好的声音片段做成链接,让它们以一个个“喇叭”的图标,分布于地图上。一番辛苦制作后,各种高保真的“厦门之音”,便被“固定”在了这幅电子版乡音地图上。人们只需用鼠标点击“喇叭”,就能听到每一个区、第一条街道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以及声音片段的简介等性息。厦门市乡音地图出炉后,为了便于收费,于小萌还聘请一名学计算机编程的校友,给这款电子产品加了一道“密”,一般用户只能试用50分钟,如果想永久地拥有厦门市乡音地图,必须向她支付30元钱,买一串电子产品注册码才行。
2011年11月,于小萌开了一家淘宝店铺,专门销售“中国首款乡音地图——厦门版”。因手中没有钱投放媒体广告,她选择在网上做推广。因这款创意产品新颖有趣,极富地方特色,而且低廉的售价仅相当于一顿快餐钱。所以,一经推出就引得不少福建籍的海外华侨、留学生、客居异乡的老人,以及漂泊外省的厦门人竞相购买。网店开张1个月后,月销售额就达到四千多元,3个月后突破了万元大关!
大胆扩张成就百万富姐
初战告捷,于小萌和团队成员信心倍增。接下来,她们决定打造出一份包含全国每一座城市的“中国乡音地图”。2012年暑假,于小萌又招聘了一批校友,让他们拿着录音设备,去一座座城市和乡镇采集“最地方”的声音。她自己也去了青海和西藏“采声”。
两个月假期结束,于小萌和员工们把“战利品”汇集起来一听,“品种”之丰富把他们自己都吓了一跳!哈尔滨下雪的声音、开往拉萨的火车厢内的声音、西藏山顶溪流的声音、上海弄堂里猫咪散步的声音、山西平遥古城的方言版“小心火烛”、乡间舞台上的黄梅戏、少林寺武僧们的练拳声,甚至还有人录制了“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落雨了,打烊了,小巴辣子开会了”等乡音童谣。
接着,于小萌和团队成员开始了忙碌不堪的日子,他们要把这些包罗万象的声音,按照“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原则,一点点制作到电子三维版的全国地图上。但就在他们为事业的扩张而忙得不可交时,一场变故却悄然袭来。
2012年10月,于小萌吃惊地发现,有人竟在网上销售起了“闽南乡音地图”,而其中厦门市的所有声音,都是她和同学们的原创内容!但经过一番调查后,她又吓了一跳,对方竟然是她手下一名员工的哥哥!显然,这件事的主因是团队里出了“内鬼”。最终,于小萌只是开除了这名“暗度陈仓”的员工,而没有起诉他们哥俩。经过此事后,于小萌痛定思痛,决定找律师咨询一番。根据律师的指点,她为自己的原创作品“中国乡音地图”申报了专利,并在中国著作权保护中心为作品备了案,以便今后维权。
2013年1月,“中国乡音地图”制作完成。这次于小萌不仅在网上销售产品,还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合作,推出了安卓手机版“乡音地图”。手机用户只需每月付费1元钱,就能拥有这款既能“让耳朵旅行”,又能用一段段真实感人的声音抚慰游子心灵的奇妙地图。短短半年时间,这款软件产品就被手机用户下载200多万次!于小萌与团队成员,则从两大通信公司拿到了180多万元的销售分成。加上网上销售“中国乡音地图”的盈利,走过两年风雨创业路,于小萌和两名合伙人已经成功掘金260多万元!接下来,她计划用2—3年时间,打造出一份“世界乡音地图”,让忙碌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用耳朵“游”遍全球!
2013年7月,又是一个毕业季,正当无数大学生带着困惑和茫然走出校门,磕磕绊绊地奔波在求职道路上时,24岁的应届毕业生于小萌,已经是一家创意产品研发公司的老总。原来,成功并不是一件多么遥不可及的事,只要你有灵敏的市场嗅觉,并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摘自《幸福·婚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