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成就引导机制

2014-02-13 07:00朱学义董靖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研究生

朱学义 董靖

[摘要]构建“人才辈出”的成就导向机制,是高校培养研究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路径选择。在“成就导向机制”下,建立研究生“创新学分”档案,让人才从“成就”中“冒”出来,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公平,而且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本文从项目攻关、发明创造、科研训练、创新成果、学习探究、创业绩效等方面设计了加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 拔尖创新人才 导向机制 创新学分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164-03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因材施教,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健全科研院所分配激励机制,注重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每年选拔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高校如何培养研究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以“成就为导向”,通过建立“创新学分”档案,把人才从“成就”中选拔出来。它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公平,更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一、通过项目攻关选拔创新人才

项目攻关是“科技项目攻关”的简称,一般是指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在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创新科技项目,这些科技项目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方向和目标,且技术难度比较高,需要集中力量才能攻克。科技攻关项目分为四级: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市县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企事业单位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攻关项目不同于一般科研项目,最大的特征是“高、精、尖”。如果有人攻克了这些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就成了该领域的权威,就会给相关的行业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或成为该领域及相关领域发展的支撑者。因此,项目攻关会造就领军人才。

高等学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每年都能申请获得到不同级别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种制度,凡是攻关项目必须要有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是能力突出的本科生参加,把人才培养作为“科技攻关项目申请书”、“任务书”的必要内容来填、来做。获取攻关项目的负责人应该在全校招聘优秀学生参加。其步骤是:(1)项目负责人公示攻关项目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或重大(要)问题。(2)组织大学生申报。(3)由项目组成员面试录用。为了形成竞争环境,可以建立第一研究梯队、第二研究梯队等。(4)按项目申请书列示的助研费用金额给助研学生一定的研究补贴。(5)评定或鉴定研究成果,由学校向参加研究的学生发放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证书”。(6)学生凭“研究证书”向学校申请获得科研“创新学分”。(7)学校每年要组织参加研究的大学生申报评审“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成果奖”,并颁发奖状和奖金。(8)大学生取得一定额度的创新学分后可进入拔尖创新人才队伍。

二、通过发明创造选拔创新人才

衡量大学本科生发明创造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他是否获得专利。专利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者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所拥有的专利,有效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所拥有的专利,有效期为10年;外观设计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生产运用的新设计所拥有的专利,有效期为10年。高等学校应对这三种专利设计赋予不同的创新学分,一般讲,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具有同等的创新学分,发明专利的创新学分应该多一倍。大学生申请获得专利证书后,学校应该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学生可凭专利证书向学校申请获得创新学分。

三、通过科研训练选拔创新人才

目前,教育部等部门建立了“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一些省教育厅,如江苏省教育厅建立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为研究生“拔尖”提供了良好条件。但能获取这些基金项目的研究生毕竟是少数,达不到多出人才的目的。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基金”,也可和市场共同建立“创新研究基金”,由专家教授、指导老师发布题目(有一部分可以是老师的重要课题),让研究生选择项目并填写申请书,最后聘请专家评审予以确定。大多数研究生承担或参与项目后会非常认真地去调查、研究、实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应组织专家对这些研究项目进行评价,根据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取的专利、产生的应用效果等进行量化评分,给他们确定科研训练创新学分,优秀者可进入拔尖创新人才队伍。例如,中国矿业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生王鑫主持“徐州矿区资本运作实验区建设方案设计”项目后,深入到徐州矿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煤矿产业链延伸发展、转产发展、新设发展的资本运作思路和方案,在《会计之友》等期刊上先后发表了“衰老矿区的资本化运作研究”、“矿山公园的资本运作研究”、“财务管理目标问题探讨”等6篇文章,研究成果在徐州矿务集团得到一定的应用,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学校“学术论文奖”,研究项目被评为“优秀”。这说明研究生通过科研训练项目的锻炼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拔尖人才。

四、通过创新成果选拔创新人才

大学生发明专利、发表论文都是创新成果,是知识技术性创新成果。本文论述的创新成果是“一般创新成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物质创新成果,即以物质形态显示的一切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包括新材料、新工具、新机械、新仪器、新品种、新食品、新服装等等。(2)精神创新成果,即从精神层面上显示的创新成果。包括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思维、新程序、新文艺等等。(3)社会创新成果,即从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显示的创新成果。包括新制度、新规章、新政策、新组织设计等等。

2008年12月23日,由笔者倡导的“青蓝创新俱乐部”在中国矿业大学成立。该俱乐部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评选“创新成果奖”。创新成果的范围包括:(1)创新思维成果。它是由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物化成果。例如,该俱乐部组织“创新点子大赛”,由专家评选出来的“好点子”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物化成果。(2)创新活动成果。每年都要发动“青蓝创新俱乐部”的会员搞几次重大(要)创新活动。活动采用立项的方式,将确实有创新意义的活动纳入“青蓝实践创新基金”项目范畴,最终以活动图片、报道、总结报告等形式作为创新活动的物化成果。(3)创新总结成果。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或学生自发参加的工作、活动等,进行定期交流。凡是能够总结提炼或揭示出“十大新内容”的,即为创新总结成果。这“十大新内容”是:新经验、新趋势、新探索、新体系、新手段、新方式、新水平、新报告、新文化、新智慧。(4)创新标志成果。如取得“专利证书”、“创业大赛奖”、“公开发表论文”等。

高等学校应该为不同的创新成果确定不同的创新学分。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创新思想开始,到创新行动,再到创新成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种智慧或智力的积蓄过程。前期的、不太显眼的东西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可能蕴育着巨大创新成果的爆发。因此,高等学校要形成人人都想获取创新学分的机制。当某个大学生的创新学分达到一定数值时,即可进入拔尖创新人才队伍,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

五、通过学习探究选拔创新人才

所谓学习探究,是把学习的过程作为研究、探索问题过程的一种学习方法。基本过程是:结合学习的内容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所探究的问题,并通过交流等活动引发争议,在辩驳中揭示真理或定律。善于学习探究的人才是“学究型人才”。

考察当今大学生是不是学究型人才有四种方法:(1)在进行课堂讲课时教师鼓动每个学生提问,看谁提的问题最尖刻。(2)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设定问题焦点,让学生进行对抗赛,看谁论争的问题超常。(3)举行读书报告会,看谁总结归纳的问题高超。(4)考察现场实际,看谁的书本知识用得活。每学期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程考试成绩综合确定学究型人才,必要时给一定的比例(如2~5%)予以限制。确定为学究型人才后,也要给他们认定一定的创新学分,同其他创新学分一起加总,看其是否能够进入拔尖创新人才队伍。

六、通过创业绩效选拔创新人才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不能单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创业者。2011年3月9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中国青年网、中国共青团网和腾讯网教育频道共同发布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八成对创业感兴趣,认为通过自主创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自由,但同时也认为,资金、人脉关系、市场环境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虽然,大学生意向上愿意创业,但创业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据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根据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高等学校每年应该将大学生创业取得的收入和盈利作为创业绩效确定一定的科研学分,由此来考察他们的拔尖能力、水平和程度。

猜你喜欢
研究生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选登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研究生和留学生情况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