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八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2014-02-13 02:53
党史文苑 2014年8期
关键词:世界时代

■ 孟 红

有世界 “史库”之称的 《时代》周刊自1923年3月3日创刊以来,就对报道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它的主要创办者、老板亨利·卢斯是美国在华传教士的后代,在山东出生并长大。在执掌《时代》周刊的数十年间,他与中国的这一历史渊源和其传教士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刊物对中国的关注,这一特点也延续至今。截至2002年, 《时代》周刊封面上与中国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大约有60次。而最不可思议的是,仅仅从1976年1月到1997年为止,邓小平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是凤毛麟角。

首上《时代》:美国人视其为周恩来的继承人

邓小平初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时候,与中国对峙了数十年的美国人对邓小平实际上心里很没底。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中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全世界也对中国的前途问题强烈关注。1月19日,邓小平的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但色调极为暗淡。封面左下角注明“周恩来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的醒目标题则是《中国:朋友还是敌人?》这种暗淡、阴郁、疑虑的格调,不仅反映了观察者当时眼中的中国,而且也揭示了美国人的集体心理状态。

1972年,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的努力下,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中美开始和解,中美关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美国人看来,周恩来代表着中国内部务实的温和力量,愿意同美国发展关系。周恩来去世后,中美的战略和解是否会由此断送?美国人感到焦虑。

据说,基辛格早期访华时见过邓小平,称之为一个“令人讨厌的小个子”。1997年邓小平去世之后,记者再追问他此话的时候,他干脆说: “这不是真的,他是我所遇到的一个伟大的世界领袖。”基辛格态度的转变,说明了美国人对邓小平由不友好到很喜爱、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在美国人看来,周恩来温文尔雅,充满了儒者的魅力,这也是美国人心目中社会主义国家务实、灵活、理性的温和派领导人的理想形象。邓小平则完全不同。他从来是直来直去,甚至咄咄逼人。所以,初次与邓小平见面,对于习惯于和周恩来打交道的基辛格等人,心里感到不舒服和事后感觉看错人是不难理解的。

不过,美国人很快发现,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讲话一针见血、斩钉截铁、从来不兜圈子的邓小平其实更好打交道。美国人对邓小平不仅尊重,而且喜欢,甚至着迷,因为邓小平更能够清楚地展示中美合作的潜力。在美国人看来,他干练、执著、厉害,能明白无误地告诉你他想要什么,并准备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虽然1976年初对于谁将主持未来的中国还不清楚,但 《时代》周刊却看好邓小平,将他作为了封面人物。

短期内三上《时代》:看好他的经济改革

就像美国人和其他国内外人士所断定的,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明确地告诉美国人,他准备和美国打交道,于是,中美迅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的头像与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同时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上面写着: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显然,这时美国已开始信任并欣赏中国这位新的领导者了。

1978年7月5日,中美建交谈判开始。由于双方立场尚有相当距离,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为促使美国尽快下最后决心,邓小平抓住时机,于11月29日在会见日本友人时发出信号: “访日是我多年的愿望,不过,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华盛顿去……完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件事,我就可以去见马克思了。”

12月初,鉴于美方在提出的中美建交公报草案中立场有较大调整,邓小平决定接见美方谈判代表伍德科克。这一消息传到美国后,卡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重要的接见, “已经到了对与中国建交作出最终决策的时候了”。

大喜之余,卡特郑重地邀请邓小平于1979年1月访美。1978年12月16日(美国时间15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不过,这次显然更具有冲击力,因为他力挫群雄,引人注目地第一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78年度“世界风云人物”。

美国《时代》周刊从1927年开始,就标新立异地开展了“每年评选一位对当年世界事务最有影响的新闻人物”的工作,并且一以贯之地把它作为一年一度的头等大事来抓,其轰动效应和权威性不言而喻。

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度风云人物,不仅因为他一手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他启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正是邓小平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非凡思想和业绩,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肯定。《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

《时代》周刊事后承认,那年的评选,邓小平并不是热门候选人。因为他刚刚复出,中国经济一片凋敝,中国在世界中还微不足道。但就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时代》周刊为邓小平大胆进行经济改革和主政后的务实而大胆的风格投上了赞赏的一票。

随后,刚过了一个月,1979年2月5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是《邓小平来了》。邓小平访美,掀起了美国全国性的“中国热”。200多名新闻记者乐此不疲,跟踪采访和报道了邓小平的活动。陪同邓小平参观的美国参议员亨利·杰克逊指着那本封面有邓小平像的《时代》周刊,笑着说:“那个时候,认为你是红色魔鬼头子之一,不可能想象可以将你评为《时代》周刊的新闻人物呵。”

邓小平成为当时很受美国欢迎的人物,他的头像短期内就三次荣登《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轰动全球的最抢眼的新闻人物。

再上《时代》年度风云人物:他持续不断的改革将改变历史进程

对邓小平有了初步认识和认可的美国人,显然已对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与建设及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无时不在关注着独具魅力的中国。特别是《时代》周刊,它以敏锐而客观的眼光在冷静观察和捕捉着全球性的亮点。它看到了,并告诉世界: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令世人瞩目。

于是,距第一次即1978年入选年度风云人物的7年后,邓小平再次以雄厚的实力和辉煌的业绩被《时代》周刊评为1985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时代》周刊开展这项评选近60年来,截至1985年,全世界仅有9人两度被评为“世界风云人物”,邓小平就是其中之一。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是因为邓小平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继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兴办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划设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特殊的政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树立了一个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1983年和1985年,《时代》周刊又在封面刊出了邓小平的头像,其中1985年9月23日的封面对中国政治有明显的歪曲:标题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中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以及高楼大厦和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虽然如此,但它还是告诉世界,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给予了肯定和赞赏。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再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评出的1985年度风云人物。这是《时代》周刊第二次把他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当然,做出这种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度风云人物的遴选于当年11月间就开始了。最先被提出来的人物有时任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黑人主教图图、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以及美国总统里根。但在《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会议的讨论中,这些人物都没有得到普遍支持。这时,邓小平的名字被提了出来。

恰巧这个时候,在最初提出来的人选中具体负责遴选工作的资深记者里查德·邓肯(《时代》周刊首席驻外记者)刚刚结束在中国的新闻旅行从北京回到纽约,编辑会议于是请他发表意见。邓肯谈了四个方面的看法,大力举荐邓小平:一是邓小平在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深受人民爱戴,深得人心,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二是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保持世界局势的平稳。三是中国经济政策的彻底转变,如果确实有效,将意味着对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提出了另一种选择。四是这个转变,无论在正面还是反面,都将影响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邓肯所举的事实和在事实基础上的推理,一下子就说服了犹豫不决的参与提名的周刊其他高级主管们。他们通过投票,选择邓小平为1985年度风云人物。

于是,《时代》周刊1986年第一期隆重推出邓小平为1985年度“世界风云人物”,发表“封面新闻”介绍邓小平,并且刊登编辑部文章,说明评选的考虑:“参加评选的编辑们认为,邓小平在中国倡导的改革在改变历史进程方面要超过1985年世界其他各地发生的任何事情。”“邓小平倡导的全面的经济改革,解放了10亿人民的生产力。如果改革成功,将在全世界产生深刻的和不可估量的后果。邓小平实行的改革使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时隔短短几年再次造访中国的外国人几乎都难以相信。在改变人民生活这一点上,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比得上邓小平。”

邓小平再度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时,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绩。农村改革已经获得成功,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开始,现代化的工厂、建筑拔地而起,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语录,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

荣登《时代》亚洲英雄榜:他把中国变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再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邓小平,继续意气风发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着各项建设事业。直到带头废除领导人终身制荣退下来,再到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一生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功绩与威望也是人们难以忘却的。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尽管那时他只是一个中国普通公民,但是,他照样受到全世界上百位政要发来唁电、联合国降半旗志哀的极高礼遇。

更有意义的是,1997年3月3日,即邓小平逝世后不久,他的头像又醒目地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而且为了表示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敬意,《时代》周刊还将红色字体的刊名(TIME)变为了黑色。

毋庸置疑,邓小平的历史在美国《时代》周刊的记录里经历了“怀疑——认同——敬佩——期盼”的过程,美国人已经毫不含糊地认为:是邓小平把中国变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美国人在缅怀这位巨人的离去时,也对未来的中国投注了另一份期盼,一如当年邓小平刚刚上台时的期盼一样。《时代》周刊写下的标题是《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这篇带有告别意味的主文引用了邓小平的四句经典论断:“致富光荣”“改革开放必须坚持100年不动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文章还表示:“不管是对中国民众,还是对美国和其余的世界,下一个中国的面貌仍然是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号。”

邓小平去世时,冷战早已结束。中美之间战略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利益冲突加剧。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国人对邓小平的敬意,因为人们意识到,这位故去的老人,已经把中国带进了世界。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说:邓小平是“世界舞台上的杰出人物”, “中国今天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邓先生决定使他的国家对外部世界开放。他推动实行了中国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改革计划,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并使这个国家在很多方面实现了现代化”。

虽然邓小平已经辞世多年,但美国《时代》周刊对这位著名改革者的怀念和敬意一如既往。199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前夕,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聚在一起。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又刊登了一份“亚洲英雄榜”,评出过去60年里56位亚洲英雄人物。“亚洲英雄榜”一共分为五大类,它们分别是:国家缔造者、艺术家与思想家、商业领袖、运动员与探险家、鼓舞人心者。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赫然在列。国家缔造者的上榜人选除了邓小平外,还包括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印度“圣雄”甘地、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等人。邓小平入选的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比如 ‘黑猫白猫论’。”《时代》周刊认为:“邓小平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建立了经济特区。”“当然他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经济,他深知中国要强大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需要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特别是大学和研究机构。”“邓小平推行的种种举措帮助数亿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摆脱了贫困,这是史无前例的功绩。”“邓小平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和现代化,走向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未来。”

200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30周年之际,为了怀念和深思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时代》周刊刊登的其总编辑艾略物撰写的专栏文章《邓小平之后30年》写道:“如果有人问,谁是我不曾谋面但却最难忘的当代领导人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一位桥牌玩家,经常一根接一根地吸烟,喜爱法国面包,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

对于邓小平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一生,美国 《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道:他有过在战争和革命中冲锋陷阵的辉煌经历,有过了不起的政治胜利,有过屈辱的下台,也有过个人的成就和家庭的不幸,运用保存实力的手法和足智多谋的恢复能力,这位身材不高、意志顽强的政治家不仅靠忍耐挺过了难关,而且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个评价客观而公允,言简而意赅,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世界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彩世界
彩世界
e时代
e时代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e时代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