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长鹏 陈余
[摘要] 目的 比较手术与内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将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内镜取石术与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然后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手术;内镜取石术;肝内胆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1-0023-03
肝内胆管结石(intrahepatic stone, IHS)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治疗方法为肝叶或者肝部分切除。然而,肝切除术的创伤较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2]。手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是引起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准确寻找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是避免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B超、CT、ERCP或MRCP证实。本组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7~78岁,平均(59.39±12.13)岁;病程0.5~4年,平均(1.38±0.11)年;结石分布:左肝内胆管结石26例(32.50%),右肝内胆管结石35例(43.75%),双肝内胆管结石19例(23.75%)。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本组接受ERCP取石治疗的患者为肝内胆管结石未超过二级胆管,或伴有胆总管结石者,以及拒绝手术或要求行内镜取石者,其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疗效的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Pearson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2.23±65.92)mL、(255.39±55.72)min、(13.43±1.28)d及10.00%,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234.72±32.97)mL、(158.37±31.03)min、(9.63±1.01)d及4.00%](P<0.05)。
2.2 结石残留的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1。影响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有3个,即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以及结石分布。
2.3 结石复发的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2。影响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有4个,即: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目前的治疗原则是清除结石,解除狭窄与梗阻,矫正畸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肝切除联合术中术后胆道镜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内镜技术的逐渐成熟,使该病患者有了新的选择,ERCP取石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肝内胆管结石目前的治疗原则为清除结石,解除狭窄与梗阻,矫正畸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等。本研究主要将ERCP取石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
3.1 注重肝内胆管结石的初次治疗
结石残留与结石复发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两大问题。经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镜取石是结石残留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肝切除能够将病肝彻底切除,通畅引流,所以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仍为手术治疗方法。若患者初次治疗不能处理以及将结石取尽,就会造成结石残留,从而大大增加了肝内胆管结石的复发率,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该结论。结石残留是结石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由此可见,首次治疗是尤为关键的,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手术治疗,对此掌握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也尤其重要。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肝切除术的适应证为[6]:①肝内多发结石铸成鹿角状,并充满局部肝内胆管;②明确有近端胆管狭窄;③虽然肝脏内未出现显著纤维化,但是局部肝脏已经萎缩而失去功能;④合并局部慢性脓肿,肝脏局部形成假瘤或者癌变等。ERCP取石适应证为:①肝内胆管结石≤2级胆管;②多次胆道手术史;③拒绝手术者或者要求ERCP治疗。
3.2 注重解除及矫正肝内胆管狭窄
造成结石形成以及胆管炎反复性发作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为未解除胆管狭窄,从而造成胆汁引流畅通性不佳。如果对胆管狭窄加以解除,必定会造成再次胆道结石。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的患者,其结石残留率以及结石复发率与无胆管狭窄相比,显著升高,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狭窄是结石残留以及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国外的相关研究长期随访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7]。目前,最理想的解除胆管狭窄的方法为肝切除,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球囊扩张以及支架置入扩张狭窄胆管也逐渐成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然而国内外学者对此仍然存有异议,由于微创扩张术后,在较短时期内可能会出现胆管的再狭窄,其有效率仅为30%左右。对此,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如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有多次胆道手术史的患者,则可考虑行球囊扩张或者置入支架术等。
综上所述,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1] 唐彪,欧阳正晟,段群欢. 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2012,21(12):1151-1153.
[2] 李建军,张大明,全现州. 腹腔镜在复发性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9):170-171.
[3] 黄志强. 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演变[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 l2(1):1-2.
[4] 付顺军,李少强,梁力建,等.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5):325-327.
[5] 韦杨年,黄海,莫世发,等. 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9):67-72.
[6] 黄益领,陈志敏. 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78.
[7] 王智,张立阳,何小东.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或残石原因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9):691.
(收稿日期:2013-09-2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比较手术与内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将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内镜取石术与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然后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手术;内镜取石术;肝内胆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1-0023-03
肝内胆管结石(intrahepatic stone, IHS)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治疗方法为肝叶或者肝部分切除。然而,肝切除术的创伤较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2]。手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是引起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准确寻找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是避免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B超、CT、ERCP或MRCP证实。本组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7~78岁,平均(59.39±12.13)岁;病程0.5~4年,平均(1.38±0.11)年;结石分布:左肝内胆管结石26例(32.50%),右肝内胆管结石35例(43.75%),双肝内胆管结石19例(23.75%)。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本组接受ERCP取石治疗的患者为肝内胆管结石未超过二级胆管,或伴有胆总管结石者,以及拒绝手术或要求行内镜取石者,其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疗效的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Pearson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2.23±65.92)mL、(255.39±55.72)min、(13.43±1.28)d及10.00%,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234.72±32.97)mL、(158.37±31.03)min、(9.63±1.01)d及4.00%](P<0.05)。
2.2 结石残留的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1。影响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有3个,即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以及结石分布。
2.3 结石复发的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2。影响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有4个,即: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目前的治疗原则是清除结石,解除狭窄与梗阻,矫正畸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肝切除联合术中术后胆道镜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内镜技术的逐渐成熟,使该病患者有了新的选择,ERCP取石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肝内胆管结石目前的治疗原则为清除结石,解除狭窄与梗阻,矫正畸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等。本研究主要将ERCP取石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
3.1 注重肝内胆管结石的初次治疗
结石残留与结石复发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两大问题。经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镜取石是结石残留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肝切除能够将病肝彻底切除,通畅引流,所以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仍为手术治疗方法。若患者初次治疗不能处理以及将结石取尽,就会造成结石残留,从而大大增加了肝内胆管结石的复发率,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该结论。结石残留是结石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由此可见,首次治疗是尤为关键的,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手术治疗,对此掌握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也尤其重要。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肝切除术的适应证为[6]:①肝内多发结石铸成鹿角状,并充满局部肝内胆管;②明确有近端胆管狭窄;③虽然肝脏内未出现显著纤维化,但是局部肝脏已经萎缩而失去功能;④合并局部慢性脓肿,肝脏局部形成假瘤或者癌变等。ERCP取石适应证为:①肝内胆管结石≤2级胆管;②多次胆道手术史;③拒绝手术者或者要求ERCP治疗。
3.2 注重解除及矫正肝内胆管狭窄
造成结石形成以及胆管炎反复性发作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为未解除胆管狭窄,从而造成胆汁引流畅通性不佳。如果对胆管狭窄加以解除,必定会造成再次胆道结石。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的患者,其结石残留率以及结石复发率与无胆管狭窄相比,显著升高,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狭窄是结石残留以及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国外的相关研究长期随访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7]。目前,最理想的解除胆管狭窄的方法为肝切除,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球囊扩张以及支架置入扩张狭窄胆管也逐渐成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然而国内外学者对此仍然存有异议,由于微创扩张术后,在较短时期内可能会出现胆管的再狭窄,其有效率仅为30%左右。对此,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如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有多次胆道手术史的患者,则可考虑行球囊扩张或者置入支架术等。
综上所述,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1] 唐彪,欧阳正晟,段群欢. 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2012,21(12):1151-1153.
[2] 李建军,张大明,全现州. 腹腔镜在复发性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9):170-171.
[3] 黄志强. 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演变[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 l2(1):1-2.
[4] 付顺军,李少强,梁力建,等.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5):325-327.
[5] 韦杨年,黄海,莫世发,等. 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9):67-72.
[6] 黄益领,陈志敏. 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78.
[7] 王智,张立阳,何小东.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或残石原因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9):691.
(收稿日期:2013-09-2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比较手术与内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将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内镜取石术与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然后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手术;内镜取石术;肝内胆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1-0023-03
肝内胆管结石(intrahepatic stone, IHS)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治疗方法为肝叶或者肝部分切除。然而,肝切除术的创伤较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2]。手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是引起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准确寻找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是避免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B超、CT、ERCP或MRCP证实。本组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7~78岁,平均(59.39±12.13)岁;病程0.5~4年,平均(1.38±0.11)年;结石分布:左肝内胆管结石26例(32.50%),右肝内胆管结石35例(43.75%),双肝内胆管结石19例(23.75%)。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本组接受ERCP取石治疗的患者为肝内胆管结石未超过二级胆管,或伴有胆总管结石者,以及拒绝手术或要求行内镜取石者,其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疗效的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Pearson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2.23±65.92)mL、(255.39±55.72)min、(13.43±1.28)d及10.00%,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234.72±32.97)mL、(158.37±31.03)min、(9.63±1.01)d及4.00%](P<0.05)。
2.2 结石残留的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1。影响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有3个,即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以及结石分布。
2.3 结石复发的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2。影响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有4个,即: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目前的治疗原则是清除结石,解除狭窄与梗阻,矫正畸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肝切除联合术中术后胆道镜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内镜技术的逐渐成熟,使该病患者有了新的选择,ERCP取石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肝内胆管结石目前的治疗原则为清除结石,解除狭窄与梗阻,矫正畸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等。本研究主要将ERCP取石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
3.1 注重肝内胆管结石的初次治疗
结石残留与结石复发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两大问题。经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镜取石是结石残留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肝切除能够将病肝彻底切除,通畅引流,所以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仍为手术治疗方法。若患者初次治疗不能处理以及将结石取尽,就会造成结石残留,从而大大增加了肝内胆管结石的复发率,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该结论。结石残留是结石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由此可见,首次治疗是尤为关键的,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手术治疗,对此掌握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也尤其重要。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肝切除术的适应证为[6]:①肝内多发结石铸成鹿角状,并充满局部肝内胆管;②明确有近端胆管狭窄;③虽然肝脏内未出现显著纤维化,但是局部肝脏已经萎缩而失去功能;④合并局部慢性脓肿,肝脏局部形成假瘤或者癌变等。ERCP取石适应证为:①肝内胆管结石≤2级胆管;②多次胆道手术史;③拒绝手术者或者要求ERCP治疗。
3.2 注重解除及矫正肝内胆管狭窄
造成结石形成以及胆管炎反复性发作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为未解除胆管狭窄,从而造成胆汁引流畅通性不佳。如果对胆管狭窄加以解除,必定会造成再次胆道结石。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的患者,其结石残留率以及结石复发率与无胆管狭窄相比,显著升高,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狭窄是结石残留以及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国外的相关研究长期随访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7]。目前,最理想的解除胆管狭窄的方法为肝切除,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球囊扩张以及支架置入扩张狭窄胆管也逐渐成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然而国内外学者对此仍然存有异议,由于微创扩张术后,在较短时期内可能会出现胆管的再狭窄,其有效率仅为30%左右。对此,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如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有多次胆道手术史的患者,则可考虑行球囊扩张或者置入支架术等。
综上所述,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1] 唐彪,欧阳正晟,段群欢. 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2012,21(12):1151-1153.
[2] 李建军,张大明,全现州. 腹腔镜在复发性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9):170-171.
[3] 黄志强. 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演变[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 l2(1):1-2.
[4] 付顺军,李少强,梁力建,等.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5):325-327.
[5] 韦杨年,黄海,莫世发,等. 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9):67-72.
[6] 黄益领,陈志敏. 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78.
[7] 王智,张立阳,何小东.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或残石原因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9):691.
(收稿日期:2013-09-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