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英
(吉林师范大学 图书馆,吉林 四平 136000)
自从文字被人类发明之后,人们的思想、行为等讯息才得以在各种介质上被记录下来,此时,阅读行为便产生了.而随着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问世,阅读行为变得更加普遍.自古以来,人们早已习惯了在图书的陪伴下进行阅读的方式.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正在悄然兴起,并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传统纸质阅读发起猛烈冲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使人类从此步入读网时代.从读书时代到读网时代的转变,电子阅读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高校作为获取知识的殿堂和年轻人的聚集地,受网络阅读的影响必然是深刻而深远的.本文从网络阅读兴起的影响入手,谈谈高校图书馆为应对网络阅读的出现如何调整与完善自身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传统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是围绕纸质文献展开的,而网络阅读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阅读的秩序,甚至堪称一场阅读的革命.网络阅读不仅突破了传统阅读通常以书本等实实在在的物质载体为传播介质的瓶颈,实现了承载环境的虚拟化,还使人们的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发生变化,拓展了人们横向阅读的思维能力.古往今来,生产工具的进步往往带来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而承载文字阅读的网络环境,作为一种工具兼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必然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加速的助推作用.
(1)网络阅读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丰富性得到急剧增强,同时带动信息检索功能的发展.传统的信息资源要靠纸张来承载,可是书本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它强大的存储空间是纸质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网络阅读资源又可以通过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实现共享,这就使网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使人们在查找相关信息时面临很大困难,于是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便产生了,为人们及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提供了便利.
(2)网络阅读的出现使人们体会到了更加开放的阅读环境和利用信息的便捷性.这里所说的开放,其中蕴含了三重思想,即“开放性、平等性和共享性”.互联网使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互通信息,人们可以自由驰骋在无边无际的信息世界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身份资格和种族文化的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任意进行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和资源的共享,畅通无阻地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3)网络阅读的出现使得阅读行为的时效性更强,也为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可能.在互联网的平台上,网络使文献资源的生产者可直接面对读者,高效的动态更新和快捷的实时传递,有效地减少了信息发布的中间环节,因而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信息.而网络环境下的阅读行为还是一个信息发布和信息接收的双向互动行为,读者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也可以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打破了传统阅读的单向传播模式,实现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全面沟通.
(4)网络阅读的出现造成图书馆读者的流失,图书馆利用率低下.网络不断改变着图书馆传统工作的流程,甚至使得一些工作处于“半停业”状态.以往很多必须借助于图书馆才能完成的事情,如今大学生可以求助于网络便能迅速解决,从而造成图书馆“人荒”的现象.
(5)网络阅读的出现,使图书馆的馆藏范围从本馆扩大延伸至网络信息资源.由于网络阅读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网络所提供的服务大多只是浅表性的.而这种浅表性的服务刚好满足了很多大学生读者的浅表性需求,导致原本要来图书馆阅读的意向读者消失于无形中.这种争夺读者的竞争机制和网络服务层次的局限都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要延伸到网络信息世界.
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对于做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图书馆,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把各种信息罗列在一起,各种书刊摆放在一起便美其名曰“读者服务”.更重要的一点是,图书馆除了是储存知识的场所外,还是传播和运用知识的圣地.它所提供的服务成果是要经过人类大脑思考的,是深层次的、专业性的服务,能够体现人性化的服务.它包含更多的是人类的智慧,即人性化的知识服务.而网络提供的服务是浅表性的,虽然这种服务也包含着少许人类的智慧,但这种智慧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上,包含更多的则是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即公式化的程序服务.
(1)高校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服务.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更应加强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大学生阅读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众所周知,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就是为用户提供阅读服务,满足其潜在的需求,图书馆不仅为读者的阅读提供客观的阅读环境,并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指导活动,传统的阅读服务如新书通报、书目推荐、读者座谈会以及读者调查等,这些阅读服务开阔了读者的阅读视野、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高校图书馆网络阅读服务.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网络阅读这种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不断地在理论技术等方面得到重视.网络阅读以其获取信息便捷、检索方便的优势,深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面对阅读形式多样化、信息来源多元化以及丰富的馆藏、海量的网络资源,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深入分析读者的需求特点,扩展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模式,使读者快速融入新的信息环境.
(3)传统导读与网络导读相结合.高校图书馆要紧紧抓住大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专业化特征,把传统的阅读服务和网络阅读服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新书通报、专题讲座、读书月等形式向大学生推荐专业和特色导读书目,精选导读内容,优化导读效果,积极引导阅读方向.同时,图书馆也要通过新生入馆教育、宣传板报、开展数字资源的培训与推介、举办主题征文活动等形式,加大对馆藏资源的宣传和培训,教会大学生查找和选择好书的方法,普及网络检索技术与文献情报利用知识,使大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各类传统优质文献的检索方法,激发大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施个性化、专业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读者获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提高,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
(1)根据高校的性质和学科专业的特色,合理调整和规划网络阅读资源与纸质阅读资源的结构,建设多种资源和谐共荣的文献格局.自从网络资源纳入图书馆的馆藏范围之后,纸质文献便不再是图书馆工作的唯一重心.而由于纸质文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始终将是图书馆的基础收藏,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实行“以纸为主、以网为辅”,即“以纸质文献资源为主、以网络文献资源为辅”的文献资源建构策略.另外,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科研著作如果已经完成数字化,那么一定要配备纸质副本,以防止可能存在的网络攻击致使系统瘫痪,而造成文件永久性损失.
(2)对重点学科课程进行网络专题拓展.增设学校重点和特色学科的相关数字资源,包括精品课程资源、课程导读资源和专题知识讲座等.首先,大学生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资源对所学课程进行有效地预习,了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也可以把它们作为课后复习、拓展知识面、突破课程重点、难点的参考资料.其次,高校的科研人员和教师读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完善相关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扩展图书馆对文化教育领域的影响,强化图书馆在学科化知识服务中的核心地位.
(3)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特色化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生存之本,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也将失去生存价值.在网络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的设置,选择一些本馆独有资源或本校的重点科研项目,开发和建设特色信息资源库.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二、三次文献,对该研究领域的新观点、新动向进行跟踪,提供定性、定量的专题报告和论点汇编,从而使其具有系统性、新颖性和权威性,以利于形成学科专业优势,为本校的特色学科及科研项目更好地服务.
(4)构建应用信息中心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可以先以学科专业为单位,进行分数据库建设,然后对其进行汇总,形成中心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可以包括类似数理公式以及它们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实例、课程相关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数据,也可以扩展一些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统计年鉴等.这样不但可以使读者在查询相关数据信息时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读者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科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知识的再创造.
(5)对本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功能整合,建立网络信息导航系统.现阶段许多图书馆已经拥有较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但每一个检索系统的检索页面、检索方法都不尽相同,使读者难以实现全面的信息查询.因此,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检索系统,实现对数字资源的集中管理,跨平台、跨数据库进行检索.在此基础上,可按学科或专题进行分类整理,对网络资源进行链接,从而建立数字资源导航系统,起到相当于纸质文献目录的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冲击势必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应对其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加快馆内文献资源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发挥图书馆专业性知识服务的优势,有力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配合高等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也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贺巷超.阅读资源多元化环境中图书馆的价值取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2).
[2]李明鑫,田丹.大学生网络阅读与图书馆读者工作[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0(3).
[3]张琳琅.从阅读方式的变化谈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建设[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22(6).
[4]王文平.大学生网络阅读与高校图书馆的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1).
[5]秦殿启.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J].现代情报,2010,30(8).
[6]施少华,杨莉萍.网络阅读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当代图书馆,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