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三地方言中程度副词比较

2014-02-12 20:1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官话副词形容词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海河教育园区 300350)

在副词中,程度副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副词。大凡要说明性质、状态、数量等的程度时,就要用上程度副词。汉语的程度副词主要用来修饰性质形容词和一部分心理动词以及某些性状动词。有很多副词大多经历“强调-常用-淡化-淡出”的兴衰过程。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将从共时的角度对北方三地方言程度副词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东北方言中的程度表达

(一)概述

东北方言随着赵本山等小品演员在全国的迅速走红,成了家喻户晓的方言。深受人们,特别是北方人民的喜爱。有人曾经说过,赵本山使东北方言传遍全国,成就了东北方言在全国的影响,也有人说,是东北方言成就了赵本山。不管如何,东北方言独占了各地方言的鳌头,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东北方言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喜剧效果,固然有演员的表演成分,但更多的实际上应归功于其本身的鲜活的特点。

(二)东北方言主要程度副词及程度表达分析

值得引人注意的是东北方言中最具张力,最鲜活的当属那些形容词及其附带的程度表达,本人翻阅了《哈尔滨方言词典》(李荣主编,尹世超编纂,江苏教育出版社),《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 姜光辉 吉林文史出版社)从中找出了关于程度表达的词,大致如下:

忒、满、死、有点儿、须微(儿)、略微儿、些微、较比、轻微儿、贼、贼拉、贼拉的、贼得拉的、倍儿、诚气、诚的、怪、多老、透、刷、崭、溜、生、老、老鼻子、齁、精、稀、赫儿、去、过、盖、坏了、贼死、了不得、要命

1.贼*①

这一副词是东北方言中使用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表达程度的词,说明一件事物达到某种极致的程度,是绝对程度副词。并且从主客观的角度看,应该将其认定为客观程度副词,因为它们只是客观地、单纯地表示程度意义,而不像主观程度副词那样带有感情色彩。但是它们一旦与所修饰的词语组合,其表示的程度相当突出,感情色彩极为强烈。

“贼”由最初的动词“破坏、毁坏”之义,后由于动作的对象发身转移,引申为“伤害、杀害”之义,后来又由于动作行为与性状之间的词义转换,动作的特征转换为性状。由“破坏、毁坏”又引申为“狠毒”。动词“贼”在交往中不断地被运用,其词义逐渐抽象化,逐渐引申,最终虚化为副词。相当于“很、十分”,表示程度相当高,出现副词意义的时间较晚。②《金瓶梅》、《红楼梦》都这样使用过“贼”字。

“贼”主要流行在东北官话中,在京津两地和山东河北有个别地方使用,但大都不常用;并且,其他地区在使用它时,一般都含有一定贬义。东北方言中还有由“贼”衍生出的其他相近的表达程度的词,如:贼拉、贼拉的、贼得拉的,它们都表示程度极高,只是比“贼”更口语化,修饰的词语也略有差别,这些词很少修饰动词,一般只修饰形容词,都相当于“很、非常、特别”。这组词,用法已经相当稳定,并且使用的时间也较为持久。因此,基本上具备了副词的功用,成为东北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表达最为强烈的,带有一定标志性的程度副词。

2.怪、倍儿、诚气、诚的

表示程度较高,相当于“十分、非常”

3.“忒、满”

表示程度较高,相当于“很、太”。这是在东北方言中也经常使用的程度副词,应用范围也比较广的副词,其中“忒”一般用于含贬义的形容词前表示“太”的意思,有时候用作骂人的话中。并且在读音上与北京话中的读音不一样,但却与河北方言不尽相同。老派北京方言中一般读作“tēi”,但在新派北京方言、东北方言和河北方言中则读作“tuī”。

4.死*

用在形容词、动词、名词前表示程度达到极端。

同时,还可以加在形容词、动词之后,以“死了”的形式表示达到极点。

5.多老、老、老鼻子

(1)多老——表示程度很高。

(2)老——既可以加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也可以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表示程度深,主要是表示数量上非常多的意思,现在越来越多被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表示“很、非常之义”。

(3)老鼻子——也是表示程度较高的意思。

6.有点儿、须微(儿)、略微儿、些微、较比、轻微儿

这几个词都表示较低的程度,也带有一定的比较意义。只是在读音方面有些不同,例如:“略微”在东北方言中读作“liào”,“些微”常常读作“xuē”,用法与普通话中相同,在这我们就不赘述了。

二、北京方言中的程度表达

(一)概述

北京方言是最接近普通话的语言,它的很多书面语言与普通话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口语中的很多用法与书面语言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选取了北京的口语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程度副词与普通话中的绝大部分用法相同。

(二)北京方言程度副词分析

北京话常用的程度副词有:

挺、太、忒(tuī)、真、极、越、多、怪、略微、些微、稍稍儿、一边儿、再、特、特别、倍儿、更、够、还、稍微、较比、相当

一般普通话及书面语中常用的“很、十分、非常、格外、极其、更加、万分”等在北京话里基本不说或说得很少。

1.挺、怪、够

“挺、怪、够”三个副词都表示程度较高,它们经常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能愿词组、“有十名”词组、“像十名”词组。否定副词“不”只能加在“挺、怪、够”之后

某些动词性词语前面加上“挺、怪、够”便可以转为形容词性的。

2.太、忒、特、特别、倍儿、相当

这几个副词都表示程度非常高,在“挺”等程度副词之上。它们的修饰范围与“挺”基本一致。

3.好、真、多

这三个副词也表示程度高,由它们构成的DA多用于感叹。

否定副词“不”只能加在其后,不能加在前面,

4.还、更、越

“还、更”表示比较的程度,甲比乙加胜一筹。“还”一般是用在比字句里;“更”表示原来即有相当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程度尤甚。

“还”如果不是用在比字句里,表示的是程度减轻,比较勉强。

“越”表示程度的加深,总是两个以上呼应使用,即随着某情况程度的加深,另一情况的程度也相应加深。例如:

5.最、顶、尽、极

“最、顶”表示程度达到极端,胜过所有其他的。 “极”也表示最高程度,一般用作补语,例如“好极了、厉害极了”,其后总要加“了”。“极”有时也作状语,如“这人极次、这西瓜极甜、这位极有本事”。不过这种用法属于新派北京话,老派不这么说。

6.稍微、略微、些微、稍稍儿、较比

这几个词都表示较低的程度,也都可以用于比较。“些微”有些老北京说成xuēwēi。“稍微、略微、些微”在老北京嘴里也都可以儿化。“较比”音jiàobǐ,是普通话“比较”的逆序词。

7.再

“再”加在形容词前面也可以表示程度。

8.得慌、海了、坏了

这几个词语都是北京方言中的词尾,表示程度较深,

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放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表达事情达到某种程度。

三、山东方言中的程度表达

(一)概述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二)济南方言的程度副词分析

我们只选取上述中的济南话作为研究对象。词汇的来源为李荣主编《现代汉语发言大辞典·分卷〈济南方言词典〉》

棱、血、怪、忒、杠、特别、格外、非常、略微的、稍、稍微、沾、死、着呢、的很、的伤、了不得、飞、崭、乔、溜、齁

1.棱

“棱”在济南话中是个副词,“很”、“挺”的意思,表示程度相当高,如说“棱长”、“棱坏”、“棱高”、“棱冻得慌”等等。也有人将“棱”写作“楞”,它比“血”、“怪”、“忒”这些词语气都要重。

2.血

血好 血酸 血咸 血苦 血烫 血冷

主要用来修饰表示感觉的形容词,而且专用在贬义方面,以表示自身对某种感觉的不满。如:“血酸”说明酸的程度已让人感到不适了,口感不好。其它的词依次类推。

3.怪

一般修饰形容词,表示个人的感觉或对事物状态的认识超出了个人的估计,有出乎意料、令人惊讶的意思。

普通话中也有副词“怪”,但普通话中“怪”修饰形容 词后面必须加上“的”,如“怪好的”“怪脏的”;而济南话中大多不用“的”,而是用语气词“唡”,如“怪孬唡” ,“怪聪明唡”。如用“的”,也不影响交际,但在听起来就带上北京味了。

4.忒

“忒”经常修饰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表示超过一般的限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太”。

“忒”修饰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时,常是表达个人的一种不满。

5.杠

“杠”比“棱”语气更强些,表示的程度更深,用法和“棱”基本相同。这个字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字,在《济南方言词典》中,是用“囗”来表示的,只举出了它的读音,并没有写出具体字。

6.特别、格外、非常

这几个词都是表示程度极高的副词,它们只是在个别的场合下应用,而且是受普通话的影响较多。

7.死

用在某些词语前表示达到极点。例如:死沉,死等,死不愿意,死不要脸。与形容词合成的双音节词可连用,后面一般加“的”,“死A死A的”有强调义,表示程度更深。

8.略微的、稍、稍微、沾

这几个词都表示较低的程度,也都可以用于比较,其中:

沾——稍微,这是一个代字,读作“zhān”,

9.着呢、的很、的伤、了不得

这几个词都是用在某些词语后面表示程度深的意思,只是用在不同的词语后面,其中:

10.飞、崭、乔、溜、齁

这些词语,一般都是修饰某些单音节形容词的,表示达到某种较深的程度,并且几乎都可以使用连用式,以表示更深的程度,只不过适用的范围有所区别,有的能修饰很多形容词,有的只能修饰个别词语。

四、三地程度表达之比较

(一)三地方言程度副词的相同点

从上面我们描述的情况可以看出,东北方言、北京方言、济南方言在程度表达上,有些是一致的,甚至完全相同。表现为:

1.三地在表达程度较高的词语中都有“特、太、忒、特别、格外、非常、怪”等,而且在语言的感情色彩上也大体相同,例如:“忒”字,均带有一定的贬义,特别是表示不满的语气,但是有些词语使用的频率不一样,例如:“特”在北京方言中使用频率相当高,而在东北方言和济南方言中虽有使用,但是频率较低。“怪”在济南方言中常用,其他两地则少用。

2.三地在表达程度较轻或者含比较义的时候,都用了“略微的、稍、稍微、些微”几乎没有差别。

3.三地在相对副词的使用中,都用到了“还、更(加)、越”表示比较之义。

4.在修饰单音节形容词的词语中,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崭、溜、齁”。虽然有些词语还尚未完全具备副词的功能,但是,在程度表达上是一致的。

(二)三地方言程度副词的差异

除了上述相同之处以外,三地方言又各自有自己特有的程度表达的词语和方式。

1.三地方言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程度副词,有些还是这一方言区专用的

(1)东北方言的“贼、倍儿、老、稀”,北京方言的“特、顶、挺、够”,济南方言的“棱、血、杠”其他方言区,很少或根本不用。

(2)在用来表示程度的后缀上有明显的差异。东北方言中使用的是“赫儿、去、过、盖、贼死、要命”,北京方言使用“得慌、海了”,济南方言中则使用“着呢、的很、的伤”。

2.有些程度副词或表达虽然三地都有,但它们在使用频度、语体特点、发音等方面的不同

(1)贼——是东北方言中最常用的词,它的语体特点是中性的,可以修饰许多形容词,语气非常强烈,而在北京方言和济南方言中虽偶见,但均含贬义。

(2)死——用其作补语时,所加的助词在发音上是不同的,北京和东北方言中都是用“了”,而在济南方言中却使用“唡”。

(3)在表示程度较低的词语中除了三地都使用的“略微的、稍、稍微、些微”之外,济南方言中还运用了一个较为奇特的词语“沾”,据估计这只是一个代字,表示“稍微”的意思,与“稍微”的用法也一样。

(三)原因分析

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现象,与语言的渗透有关。渗透关系是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然主要是强势方言对弱势方言的影响。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任何方言的发展都是由两种因素所推动的,一是纵向的流变,二是横向的渗透,不同的是在不同的方言,这种横向作用有大有小。一般说来,交通闭塞、商品生产不发达地区或是方言区的中心地区受渗透的少;而方言交界处双方言区或是交通要道上的方言受渗透就多。北京话与东北话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战国以后,就有大量燕国华夏人移民东北。永嘉乱后,北京汉民大量移居东北。五代十国时期和随后的辽代,契丹人掳掠大量的东北人入关,这些东北人到北京后学说的北京官话,奠定了后来东北官话发展的基础。1122年金兵占领北京,把北京城里三十万契丹人全部掳掠到东北,这些北京人与辽代先期到来的北京人一起,使得东北官话开始在东北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从现在东北话的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热河(河北承德一带),内蒙古东四盟,吉林黑龙江两省和辽宁北部,这一区域正是辽代契丹人的生活地区,由此也可以证明东北官话形成于辽金时期。今天的东北话由于辽金元时期,北京与东北同处一国,联系密切,而与中原汉语沟通不多,所以东北官话基本上也就等同于北京官话。③

清军占领明朝的东北领土后,原来讲东胡语的满族人开始说汉语东北官话,1644年满族人和汉八旗人又带着这种本来从北京传来的方言,再次来到东北汉人的老家北京。清军入关前的1620年时东北汉族人有300万人,由于跟随清军入关,至清初东北汉族人只剩下寥寥15万人了。但到咸丰年间又自然增殖到200多万人。咸丰以后,允许汉人出关,直到清末民初的移民狂潮,汉族人开始占据东北人口的绝对多数,他们中大部分操冀鲁方言。但他们没有用原籍方言改变东北官话,反而被东北官话全部同化了,说明那个时期东北地区就存在着强势的东北官话,这种东北官话以后就演变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从北京话与东北话的历史渊源看,是北京人将北京话带到了东北,形成了东北官话;反过来,又是东北人将东北官话带回北京,形成了今天的北京话。

经过三百年演化,今天的北京话同清初的北京话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东北由于地域相对封闭,东北官话受外界影响较小,却不自觉地保持了老北京话的原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虽然地域分离较远,而发音、意义却如此接近的原因了。而山东方言也随着几次移民或多或少地对东北方言产生了影响,虽然在发音上没有影响东北方言的强势语言地位,但是在相对较为活跃的词汇上却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得东北方言中零星可见山东方言的影子。通过语言渗透,三地方言既保持彼此的特点,又有一定的互现。

注释:

①字后下标*为字典中的解释条目,以下同。

②选自王华,李桢《副词“贼”之语法特征及其他》

③《红楼梦》假语村言辩证(作者:土默热 发表日期: 2007-4-8 发表于红楼馆http://www.hongxue.org/News/ReadNews.asp?NewsID=859&SpecialID=0)

参考文献:

[1]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周一民.北京口语语法[M].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8.

[4]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K].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5]李荣主编.现代汉语发言大辞典·济南方言词典[K].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6]李荣主编《现代汉语发言大辞典·哈尔滨方言词典[K].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7]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8]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蔺璜,郭妹慧.程度副词的特点范围与分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2003,(04).

猜你喜欢
官话副词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