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传统黑陶技法及行业发展

2014-02-12 18:51苏兆起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制陶黑陶陶器

苏兆起

《天工开物》陶诞篇中对于陶器的制作的描述,主要产地为太平府也就是现在的潍坊、日照地段。《莒县县志》载日照在明清时期共有26个以窑命名的自然村落,以制作土陶器为生的村落多达100多个,并且直到1980年土陶器一直是日照最主要的手工支柱产业。1920年日照县设劝业所,管理全县的手工业,1955年,县人民政府设手工业管理科,1959年设县陶瓷厂,1973年设龙山文化研究所,1990年设市黑陶厂。日照黑陶的脉络相比其他制陶产地更为清晰,历史底蕴也更为丰富,因此日照黑陶技法更为切近传统制陶工艺。

一、传统黑陶技法

黑陶被誉为古代制陶的巅峰工艺主要是两点,第一,是所有陶器中最为实用的;第二,是所有陶器造型中最为多样的。黑色的陶器在近代称谓并不是黑陶,多以土陶器统称。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黑陶的历史脉络,经常说某某人是某地黑陶的发明者和创作者,其实这是不严肃的,直到近代工业革命,黑色土陶器都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器皿,大者缸瓮,中者钵孟,小者瓶罐,究其原因就是黑色的土陶器相比其他原色土陶器更为坚固实用。

土陶器制作一直是日照最主要的手工支柱产业,纯黑黑陶是从70年代在日照挖掘出大量精美漆黑的蛋壳陶杯系列才兴起的。也就是70年代以后,日照的土陶器制作业开始了第一次分工,黑陶作为一个名词取代土陶器成为日照陶器正式官方名称。

日照传统黑陶工艺最为复杂,工艺技法含量也是最高的,也是最容易失传的工艺。一般30年才算小成。日照的九层泥浆提炼法、水润闷窑烧制工艺、传统压光工艺、传统燕子垒窝泥塑法、一体陶艺粘接法、半圆雕工艺、大型雕塑、雕刻、堆雕工艺、模具蛋壳灌浆技术得以保存。

二、日照黑陶行业发展之困境

日照黑陶因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精湛的工艺,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早在70年代日照黑陶就已经处于较高的历史地位,这种优势一直保持至今。但日照黑陶行业至今还没有走出后继无人的困境,行业前景令人担忧。日照黑陶能从众多制陶产地脱颖而出,得益于70年代国家组织国内外的专家教授对日照遗址的发掘工作,并正式把日照土陶器中的青灰黑色陶器更名为日照黑陶。为了配合遗址发掘工作,日照县集中了近百位民间制陶艺人参与出土文物的复制和研发工艺。在这短短的十年中日照很多传统技法和制作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交流,日照传统制陶工艺不断的融合和改进,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家族式传承模式。专家教授的陶艺理论和民间艺人的流传工艺完美结合,在那个年代日照黑陶随处可见大家手笔,国际、国家奖项斩获无数,迎来了日照黑陶产业的黄金十年。黄金十年中,一味的单一化订单加工生产,逐渐遗忘了技术创新,除了个别老艺人、老工匠外,没有人察觉危机的到来。伴随改革开发的大潮,因体制弊端及产品严重同化、质量不过关而日渐式微,国有黑陶企业纷纷破产,一时间日照黑陶跌入低谷。就在日照黑陶整体跌入低谷的时候,那些老工艺人经营的家庭作坊,以艺术黑陶和高仿市场支撑起了日薄西山的日照黑陶招牌。近年来,黑陶产业与灰色经济紧密相连,催生了巨大的礼品需求,支撑了空前繁荣的艺术黑陶市场。但在浮躁、急功近利且失范的时期,这个看似已然勃兴的市场正在被异化并走向畸形。它滋生了大量的仿品、赝品、劣品,批量生产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大师及伪大师们。这一切正在导致日照黑陶艺术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的衰退。

三、黑陶行业的发展不应脱离实用性

黑陶最初的出现,完全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制作艺人将自己 的想象付诸于陶塑,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认识增强,黑陶由原来的生活用品逐渐演变到装饰等工艺品,黑陶技艺的研究已渐臻顶峰。但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自古至今消失的传统工艺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可替代性,并且逐步的脱离实用的范畴。黑陶产业繁荣的背后就是黑陶工艺的逐渐简化和脱离实用。。黑陶工艺要摆脱消亡的命运,就必须回归实用,只有实用的东西才能生存,只有能生存才能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日照黑陶追求的是实用、多变的技法和造型。要想实用就必须保持传统烧制工艺的完整,要造型就必须费时间精细加工。一般日照这边艺人出徒不会少于10年。复杂的制作工艺为日照黑陶荣获了声誉和市场,同时也埋下了隐患。这种隐患就是大量工艺简单、劣质黑陶冲击市场,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黑陶厂家,采用减少制作工艺流程的方法,假劣日照黑陶在全国各地销售。造假的大发其财,而日照黑陶却名誉受损,艺人转行。传人的流失是日照黑陶永远的痛。

猜你喜欢
制陶黑陶陶器
巧手制陶,玩出文化味——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陶艺社活动侧记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简论龙山黑陶
齐河黑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