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模式”对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4-02-12 14:41:1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洛桑高职专业

张 丽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一、洛桑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治学理念:潜移默化,“全人”育人

“全人”教育理念,简单理解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面人才。洛桑的创始人杰奎斯曾指出:优秀的酒店管理者不仅需要知识、技术、管理和沟通技巧,也需要特殊的个人素质,如心胸豁达、精力充沛、善于交际、不断创新等。洛桑成功培养国际服务行业一流人才的一个要诀就是十分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其认为“敬业是职业学校的灵魂”。对申请入学的新生,不仅要测试知识、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测试其是否具备自信、成熟、团队协作、领导意识等职业潜质。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22周的酒店基本锻炼,每周一项主题活动,且多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意在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处、团队合作等良好品质。

洛桑的育人方式很少采用说教式,学校善于用环境来影响、塑造学生。整个学校就如同一家小型酒店。前台、餐厅、厨房、酒吧、会议室一应俱全,学生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的角色,处处弥散着真实的职场环境。学生无论上课还是就餐,都必须身着正装,注意礼仪。洛桑的校园非常国际化与多元化,学生学习面临的第一难关就是要增强自己的文化包容性,因为在这里你需要随时与各国同学交往,就餐选择座位时,也必须是不同国度的学生进行组合,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语言能力。

(二)办学传统:产教结合,学以致用

洛桑坚持德智并重、产学研一体、高起点、严要求、重实践的办学理念,创造性地将课堂、实践、实习有机融合,分阶段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两条教学主线平行开展,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层层递进,夯实学生理论基础,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每年一次邀请学校董事会、政府主管人员、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研讨专业建设和发展措施,定期邀请企业技术骨干、高层管理人员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最新前沿信息;通过分阶段的操作实习和管理实习,让学生走进行业,走向社会,实现了真正的贴近行业的特色。学生毕业时,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既懂服务,又懂管理,可谓是“香饽饽”,供不应求。

“学以致用”是洛桑又一重要办学理念。洛桑对于学生的就业不片面追求专业对口率。洛桑学生的就业领域非常广泛,除在酒店、餐饮、会所、会展等旅游行业工作外,还有很多学生在制表、银行、食品加工、广告、咨询、制衣、医药等领域就业。据统计,洛桑培养出的学生在酒店行业就职的约有50%,相关行业25%,其他行业25%。洛桑的管理者认为,只要培养的人才适合企业的需求,学生能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不管在哪个行业,对学校而言,人才培养就是成功的。

(三)课程设置:紧贴市场,理实并重

洛桑的课程主要分为三类:理论课、实践课和语言课。洛桑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就是课程跟随行业发展不断更新、优化。现在,洛桑适时推出了如《事件与MICE管理》《跨学科案例研究》《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等热门课程;同时还对传统课程如《住宿管理》《餐饮服务管理》《财务管理》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洛桑的实践课程类型多样,包括操作性的练习课、模拟性的分析课和研究性的调研课。每门课程结束后,都要进行相应的实习。整个课程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平衡,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分阶段,交替进行。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进入酒店工作经过短期磨合即可走上管理岗位。“HOW TODO,HOW TO BE”的“洛桑精神”造就了大批酒店业的杰出管理人才。

(四)教学方法:学生主体,师生互动

“师生只有交流才能渗透”是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传统。教师在课堂上坚持和学生交流,并经常向学员提出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目前,洛桑正大力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提倡from push topull(从推到拉),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从教到学)的教学方式转变。简单来讲,洛桑的教学从以前的灌输式、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式、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启发教学、小组讨论、学生自学等多种方法。在洛桑学院,还配有专门的小组讨论教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会安排多次的小组研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师资建设:循环锻炼,一专多能

洛桑的教师均经过严格的选拔,教学不仅要密切联系实际,而且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绝大多数教师有在酒店长期工作的经历,还有不少教师在酒店担任总经理、行政总厨等高级职务。洛桑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教师在学校呆2-3年后,就须深入企业一线工作0.6-1年,学校允许教师在企业中担任一定职务,甚至还主动向企业推荐教师担任经营顾问,从而使教师与行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不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保证了“洛桑模式”的旺盛生命力。

(六)校友管理:长期跟踪,密切联系

洛桑历届毕业生约有25000名,分布在全球106个国家,校友会共有7000多名成员,其中65%以上的人在酒店、餐饮行业工作。全球几乎所有国际品牌连锁酒店都有洛桑的校友,很多人现在都担任高层管理职位。校友是洛桑的一笔巨大财富。鉴于此,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建立了强大的校友会网络,并定期进行校友联谊,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为了保持和学生的长期联系,其做法是学生入学后,学校分配每位学生一个永久邮箱地址,毕业后学生还可以一直使用。通过这个邮箱,老师和学生之间保持长期的联系。现在,洛桑通过其分布全世界各地的校友,请其帮助面试申请入校新生,提供学生实习就业机会,提供学生SBP项目等,使专业能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二、对我国高职酒店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建设富有酒店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一个学校不可复制与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洛桑经过百年的沉淀,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老师、教工,点滴都渗透着培养酒店经理人的文化特色。每个洛桑学生身上都承载着一种“洛管”基因。

近些年,我国的高职院校对硬件、软件的投资力度很大,但却忽视了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的建设。在校园中,感觉不到专业的特色与气息。我们可从简单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开始,如用酒店行业的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来装饰教学环境,制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行为规范、工作准则,如要求学生穿西服,注重文明礼仪、清洁卫生等;学生宿舍仿照酒店开展五星宿舍评比工作。今后,中国高职院校要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如对专业的理念、学风等进行提炼与概括,转换成响亮、简练、易记的口号、标语等,时时刻刻警醒学生。如洛桑就有一句响亮的口号“work hard,study hard,and play hard”。此外,学校还可多层次、多维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高雅的、富有情趣的、学生喜爱的活动引入校园文化中来。

(二)适当提高招生和毕业门槛

洛桑的招生非常严格,首先考查学生的基本条件(如语言能力、高考分数等),然后还需通过笔试、心理素质测验、深度面试等层层考核。其中面试是最关键的一步,每位学生在1-2小时左右,通过面试来判断学生是否从事酒店行业。目前,在中国,随着生源的减少,高职院校招生竞争几近白热化。酒店专业的招生几乎不设任何门槛,录取分数线也较低,很多学生只是为混一纸文凭,根本就不了解或者不喜欢这个专业,有些学生甚至性格或素质上也不适合从事酒店行业。酒店业是一个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在今后,可通过性格测验、面试、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挑选行业可塑之才。

洛桑能培养出优秀毕业生的另一个重要法宝是形成良性竞争体制,对学生的考核标准高,考核严格,保持10%-20%的淘汰率。所以学生学习压力大,动力强。相比洛桑,国内学校则太仁慈,千方百计降低毕业标准,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成功毕业,造成学生学习无压力,更无动力,只想混日子等毕业。因此,我们应科学设定学生毕业条件,不能一味降低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三)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是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的师资比较薄弱,缺乏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绝大多数是直接从高校走出来的本科生、研究生,还有些是半路转行而来的非专业人士。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酒店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首先,在引进专业教师时,要实现由重学历向重实践能力的转变。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优化师资结构,聘请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传播行业最新信息、技术,指引带动专业发展。其次,高职院校要着力提高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牵线搭桥,并协调解决好教学工作量、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其他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培训进修,进一步提高双师素质。再次,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产学结合方式。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毕业项目时要和酒店企业接轨,尽可能融合企业标准和要求。鼓励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服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寒暑假充电,学习插花、调酒、茶艺等多门手艺,并获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专多能。

[1]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8):78-80.

[2]章海宏.“洛桑模式”与我国酒店职业教育改革[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104-106.

[3]李小明,杨妮.酒店管理专业“新洛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26-27.

[4]曹雪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发展之道[J].教育与职业,2013(11):108-109.

[5]杨绪光.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3):103-104.

猜你喜欢
洛桑高职专业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ure赢得“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洛桑校区更新”竞赛
现代装饰(2024年1期)2024-03-19 00:17:18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我的阿妈在康定
我的阿妈在康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6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