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庆芹
教师应关注课堂中的细节,力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这样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左右逢源,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细节是整体的细节,整体是细节的整体。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细节才能彰现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
1.发现学生的“误点”。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存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表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常抓不懈的难题。尽管如此,学生的课堂回答、课下作业乃至习作中依然看到比比皆是的语误之处,而这种错误也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林海》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其中“大不一样”被学生读作“不大一样”。抓住这一小问题我做足了文章。首先把四个字逐个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排序,结果又出现了“一样不大”和“不一样大”两种说法。然后让学生认真比较其意思异同之后到文中找寻“真经”。很快让学生了解了秦岭的险峻,大兴安岭的温柔,同时用排序后得到的“一样不大”“不一样大”练习说话,学生说话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增强了趣味性,提升了学习效果。
2.发现学生的“亮点”。语文是诗意的,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借助文本享受的过程。实现这一美好愿望要求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及时评价。《玩出了名堂》一课的教学中,有个细节一直记忆犹新:在组织学生体验放大镜的时候,当大家都在好奇地看着放大的手指、眼睛、文具的时候,一个男生精心擦拭着放大镜。问他时他告诉我:“放大镜是老师借的,还的时候不能有污迹。”他擦亮的不仅仅是放大镜,轻轻一擦,擦亮了整个课堂。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布置预习任务。每次预习任务我都打印在彩色的纸片上,同时附上一两句鼓励性的要求:“相信你能完成这个任务!老师知道你非常愿意给同学们一个惊喜。努力!”乏味的作业被温馨的语言激活,学生对预习任务的期待成为课前的一大乐事。一句话语微不足道,但是它的作用在教学中却是微妙的。
教师要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细节,妥善安排好每一处衔接,周密布置好教学任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颐和园》一文中景致描写多,语言通俗。指导学生学习完“长廊”之后,我要求学生思考长廊的写作特点,小组学习讨论。我在学生活动期间巡视指导,辅“优”补“困”,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细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这样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不同教学内容要灵活机动地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要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能力为原则,从小处着手,在细上下工夫,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快乐。
课后反馈、巩固是教学中画龙点睛之笔。及时了解课后的学情,查漏补缺,将课堂所学落到实处,让课堂所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课后练习中所反映出来的共性的问题就是我们课堂上所欠缺的。学习《颐和园》时,热烈的学习气氛,良好的语言表达让我对教学的成功深信不疑,可是课下作业中我发现,题目中的“颐”字出错率竟然高得惊人,许多学生没有注意到“颐”字左边与“臣”的细微区别。反思教学:高年级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但是易混字还是容易出现失误的,需要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解、分析、记忆、巩固。通过细微的问题反思教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课堂教学的环节,让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要丰富生成的内涵,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开始,研究细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剖析其背后隐含的深刻内涵,真正把细节“做细”“做实”,让细节成为学生有滋有味学习的兴奋点。
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首先应从关注学生的疑问或问题开始。当学生提出“疑问”或“问题”后,教师一方面要予以表扬、鼓励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要及时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完善、细化、点拨、引导,做到“准”与“巧”。所谓“准”,就是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所谓“巧”,就是在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使其茅塞顿开,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主发现、自我完善、自主思考的目的。让“疑问”或“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成为促进有效生成的动力源。
教学《穷人》一课时,临近下课,听到有个声音窃语:“桑娜和渔夫真的能救得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吗?”这轻轻的声音的背后是这个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之后产生的怀疑,桑娜的忐忑、渔夫的无奈、饥肠辘辘的孩子们,这些显然说明这家人的生活窘迫,七个孩子的抚养确实是个问题。抓住这一看似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我引导孩子们完成了《穷人》的续写,短短半节课我竟然看到了一篇篇饱含情感的美文。稚嫩的语言,透露出纯洁的心灵,我知道,孩子们的确读懂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好。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每个人对文本理解的角度、深度都有不同。教师的观点是教学的方向,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观点,那些细微的思想反应往往是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结束前,我感叹道:“中国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以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是多么自豪,多么幸福啊!”突然听到一声嘀咕:“悲哀,我很悲哀!”这看似哗众取宠的牢骚成就了一堂精彩的辩论课:“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个“悲哀”的男生成为反方的主辩手。“电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害了多少个像我一样的学生啊!以前我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现在还是数一数二,不过是倒数!”“汽车跑得快,快得看不到碧绿的田野。”……一句句诙谐的话语给师生留下深刻印象。之后的习作《有趣的辩论赛》中,我见到了学生们笔下的神气活现的他。一声嘀咕也是教学资源,这些细碎的教学情节使课堂更富有人情味,充满活力。
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显现。把握住细节,便留住一份精彩,营造一份美丽;把握住了细节,生成才能丰富多彩,生成才能更有实效。但关注“细节”不能脱离整体,一旦脱离,就会出现一叶障目、舍本逐末、事倍功半的现象。关注细节,把握细节,调控细节,让细节为语文课堂增添一道和谐、真实、有效的美丽风景。
我推荐的书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肖川著,新华出版社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魅力教师的修炼》,周成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