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飞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663)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运动,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从而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开放存取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在这种出版、传播机制下,科学技术成果可以无障碍地发表、传递,科学研究工作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平等地、免费地获取和使用经网络传播的科学技术成果。OA资源 (open access resources,OAR)是指任何用户均可免费在线获取的、不受许可限制的所有数字化的学术信息资源,是指非正式出版的论文的预印本、学位论文、工作论文、各种原始数据和元数据、教学参考资料、照片、图表、地图以及数据库、政府出版物等,主要包括OA期刊与OA仓储。
OA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交流体系,而且给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变革。第一,节省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购费用。图书馆经费不足与信息资源无限增长的矛盾,始终伴随着图书馆的资源建设。OA资源的大量出现,使图书馆可在不必花费经费的情况下就可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充实了图书馆的虚拟馆藏。第二,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传统图书馆以纸质文献作为馆藏文献的收藏重点,馆藏资源结构单一。OA资源是数字化资源,通过对 OA资源的获取、组织、整合,成为图书馆的数字馆藏,使图书馆馆藏结构集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为一体。第三,改变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和组织方式。在OA模式下,图书馆采访人员只需从网络上获取所需的OA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对OA资源进行整序,建立OA资源检索系统,即可为读者提供检索、下载服务,省去了到现场采购文献,或利用书目订购文献,再进行编目加工等繁琐的程序。第四,促进图书馆员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在OA资源建设中,图书馆员既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能从杂乱无序的网络资源中发现、挖掘OA资源,又要收集本机构的学术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建立机构OA存储,使本机构学术资源得以出版和广泛传播。在OA模式下,图书馆员担当了信息资源管理专家、网络信息导航员、信息系统专家等多种角色。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机构,开发利用OA资源,不但有利于馆藏资源的优化,而且能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科研动态信息和学科信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建设OA资源,在图书馆网站建立OA资源链接。从现有的相关文献调查可知,高校图书馆OA资源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OA资源揭示方式简单。OA资源分布在网络环境中,需要图书馆在搜索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才能为读者所利用。一些高校图书馆只是在网站上列出了名称各异的OA资源栏目,简单地对OA资源进行了链接,很少有图书馆从学科和主题的角度组织OA资源。据陈玲洪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OA资源揭示现状调查可知,大部分图书馆仅将OA资源简单分类或不加分类地罗列在数据库列表中,并未标注“OA”“开放存取”或“免费”等标识。只有23所图书馆设置了 “OA”“开放获取”“开放存取”栏目,而其他的图书馆直接将OA资源链接不加区分地归到“网络免费资源”“免费数据库”或“推荐学术站点”资源导航栏目下[1]。 (2)外文 OA 资源建设偏多,而中文OA资源建设不足。据统计,OA期刊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占OA期刊总数的71.05%[2];72% 的 OA知识库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另有 11% 的OA知识库使用西班牙语[3]。大量OA资源产生于国外,这是造成我国高校图书馆偏重国外OA资源建设的主因。如广东有20所高校图书馆对OA期刊资源进行了揭示,其中17所图书馆揭示了 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HOpen J-Gate、J-STAGE、SciELO 等世界著名的OA期刊目录及检索系统[4]。高校图书馆对国内OA资源建设主要针对中国科技论文在线、Socolar、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以及一些高校的机构知识库。(3)自建OA资源少。自建OA资源尤其是自建机构知识库,是高校积极参与OA运动,推动学术资源共享的具体实践。机构知识库是开放存取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可以不仅促进学术传播和共享利用,而且有助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本身的知识管理和学术资源的长期保存。与国外相比,我国机构知识库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根据openDOAR统计,截至2012年5月6日,美国机构库数量达到 396个,英国机构库数207个,而我国只有 34个。根据朱梦皎、武夷山的统计,我国拥有机构库的高校总共只有7个,其中建有机构库的“985”高校仅 4个,占 “985”高校数的 10.3%[5]。 高校图书馆具备学术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拥有建设机构知识库的基础设施、硬件及软件,应承担其机构知识库建设的责任。
OA理念和实践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公众甚至科研人员对之缺乏了解,有相当数量的科研人员对OA资源缺乏认识,公众对OA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也不高。据2012年的调查显示,目前只有 28.5%的被调查者使用过OA资源,64%的科研人员对OA的认知还处于“听说过”或“不了解”的阶段[6]。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开展OA活动,提高公众对OA的认同度。一是利用传统方式进行宣传,通过粘贴海报、印制小册子、宣传视频等宣传OA资源。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中安排OA专题内容,向学生推荐OA资源。在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过程中,向他们宣传OA资源,以提高教学科研人员对OA的认识。邀请OA资源出版商宣传OA期刊,使更多用户成为OA资源的出版者。二是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宣传。在图书馆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开辟OA专栏,使用户在浏览图书馆主页时能了解OA知识。三是调动馆员的积极性,让馆员参与OA宣传。加强对馆员的教育和培训,以有效地宣传、指导、帮助读者利用OA资源。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利用学科馆员与院系用户及时沟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OA资源的宣传推荐。
收集OA资源,建立OA学科导航系统,可将杂乱无序的OA资源变成有序化的信息体系,方便用户的检索和利用。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学科特点和教学科研人员的需求,科学收集OA资源,从众多资源中甄选高质量且适用于本校的资源形成本馆特色虚拟馆藏。世界著名的OA期刊目录、OA仓储目录、OA资源服务平台等基本反映了当今OA资源现状,OA搜索引擎能使用户方便快捷全面了解所需的OA文献,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着重收集这些 OA资源及系统。 DOAJ、Socolar、High-Wire Press、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资源,以及Open J-Gate、JSTAGE、SciELO、Open Science Directory等重要期刊资源以及 OpenDOAR、ROAR等OA仓储目录,是高校图书馆OA资源收集的重点。 全面搜集 OAISter、Scirus、Google Scholar、OA Library等OA搜索引擎。调动用户参与OA资源收集的积极性,图书馆可通过在主页设置“推荐开放存取资源”的链接,让用户参与共建OA资源。
导航模式只提供资源的链接,没有检索功能。一个缺少检索功能的导航系统,难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建立OA资源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对OA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将OA资源、商业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统一集成,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入口的检索服务系统。一是将OA资源进行编目,嵌入到图书馆的 OPAC系统中,使用户通过OPAC既能检索馆藏实体文献,又能检索OA资源。OA资源是一种网络资源,MARC中的856字段主要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在对OA资源编目中,使用856字段录入OA资源的定位与检索所需要的有关信息。856@u用来标注与OA资源的URL链接,856@z用来标注注释说明。856字段不仅准确定位了OA资源,还对其相关信息(如端口、口令、格式等)加以描述,成功实现了MARC信息与 OA资源的无缝链接。二是跨库整合。如:通过 OAI、DOI、Open URL 等互操作协议,将存储在异构数据库中的OA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重新标记,建立逻辑统一的元数据库,并通过元数据级别的互操作技术,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OA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开发或购买数字资源管理软件,实现OA资源和商业数据库的跨库整合。
机构知识库是一个机构建立的,以网络为依托,以收集、整理、保存、检索、提供利用为目的,以本机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创建的各种数字化产品为内容的知识库。高校图书馆要根据高校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师生科研资源数据库、专家学者数据库、科研课题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等,以反映本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发师生学术资源数据库,建立师生毕业论文库,为教师与学生科研互动搭建资源平台。建立开放式的科研参考资料系统、开放式的精品科研课程课件数据库,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提交和访问更加方便。目前,机构知识库创建软件主要可以eScholorship为代表的专用系统、以Dspace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和免费的系统,以Documentum为代表的商业系统和以VTLS公司的Vital为代表的混合型系统。由MIT和惠普公司联合开发的Dspace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清华大学、厦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都已采用Dspace系统构建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机构知识库。如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机构知识库),存储厦门大学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工作文稿、会议论文、科研数据资料,以及重要学术活动的演示文稿,并提供按院系、题名、作者、出版时间、提交时间方式浏览等功能。在解决好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之间可建立知识库联盟,通过合作的方式,将各自的机构知识库整合起来,统一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国内外知识库联盟发展迅速,已有国家层面的联盟和区域性的联盟。我国香港地区建立了区域性的机构知识库联盟——HKIR(HongKong InstitutionalRepositories),实现对8所大学和研究所知识产出的聚合和联合搜索,而内地还没有建立机构知识库联盟。因此,在OA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应秉承开放的理念,构建区域性的知识库联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1]陈玲洪.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揭示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4(2):63-65.
[2]胡德华,彭曼华,黄开颜,等.开放存取期刊研究[J].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47.
[3]张惠.开放存取:理论 建构 服务[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59.
[4]陈雨杏,黄丽红.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揭示的调查与分析——以广东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6):39-42.
[5]朱梦皎,武夷山.中、日、印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现状比较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6):69-72.
[6]翟金金,魏小梅.中国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认知与态度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