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飞鱼
宋英宗不是前任元首仁宗的儿子。仁宗一直到闭上眼睛,膝下济济一堂的都是闺女,无奈之下,只能将宗室一子过继膝下,也就是英宗。虽迫于舆论压力这么做了,可仁宗心里仍有点不爽:自己偌大的家业,怎么能交给养子呢?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也鉴于英宗当时身体多病,仁宗在驾鹤西游前下了一道文件,让韩琦等一班老臣辅佐英宗,当他前进的拐杖(一说英宗身体弱,请求曹太后听政)。至于英宗,仁宗还给他加了个紧箍咒:让自己的皇后曹氏垂帘听政。
仁宗带着一颗遗憾的心离世了,政局一下由元首独裁制变成了三权分立:英宗是国家形象代表;政事由韩琦他们开会讨论;讨论结果是否可行,则由曹太后最后拍板定案。
史书说,帝国实际掌控者曹太后很是英明,处理完政事,竟然亲自种谷养蚕,过着草根生活。因此,亲民的曹太后人气很旺,无论走到哪儿,大家都高呼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于英宗,曹太后把他当成小学生,每天带在身边,处理政事时,让他跟着学着点儿,有时还给他举例分析;下班后则亲自督促,让他好好温习功课,当个合格的三好学生。
自始至终,曹太后都把印把子捏得紧紧的,不交给英宗。英宗很急,可就是没办法。古代以“孝”治天下,所有的皇帝都必须是孝子的典范、人伦的楷模,英宗总不能说“干妈,让我来尝尝总统宝座是什么滋味,你老哪儿凉快去哪儿吧?”
气呼呼的英宗开始罢工:你不是说我身体不好、老有病吗?好啊,从今天起,我就在宫里养病,谁也不见!他第二天就写了假条:太后,我得了禽流感,十分严重,反正整天也无事可干,不如让我独居深宫静养吧!
曹太后想也不想,在上面批了个字:准!
英宗那个气啊,心说,我这是提醒你,我不满,我在罢工,你要是明白人,就该赶快退居二线,将权力交过来啊!英宗偷鸡不成蚀把米,权力没要回来,反而被迫休假了。回到宫里,他闷闷不乐,很快就呕病了,浑身无力,腿脚抽筋,吃嘛嘛不香。
曹太后急了,放下手头政事,坐着小车去总统府看望英宗。英宗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说起话来有气无力,曹太后也没问出个子丑寅卯。医生望闻问切,也没有什么确切诊断。曹太后也不糊涂,觉得这小子肯定是有心事了。既然在我老人家面前不好开口说,那就让大臣去问问他吧。于是,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了当时的国务卿韩琦。
韩琦进了总统府,行过礼后问:“圣上,你究竟得了什么病啊?”英宗心想,如果不直說,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醒过神来……于是长吁短叹地告诉韩琦,自己登基这么长时间了,却连一个文件都没下过,无聊透顶。
韩琦一听,如醍醐灌顶,忙安慰元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处理吧!英宗一听,满脸阳光,“病”顿时好了一半。
虽然向皇帝打了包票,可是回来以后,韩琦心里还是很忐忑。这位曹老太太不是个好惹的主,她处理政事的风格算得上一个铁娘子,政坛人气也正旺,而且自从她垂帘听政之后,从没有说过要退居二线这句话。看来,这位曹老太太和她先人曹操有些相似,都喜欢权力在握、挥斥方道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权力就是性命,甚至比性命还重……
如何让太后顺利交出权力呢?韩琦很纠结。
那天晚上,他在办公室里驴拉磨一般,一直转到天亮,终于想出一个办法。第二天,他打开文件夹,找出急需处理的十多件国家大事,交到英宗手里,请他拿出具体的处理措施。
英宗一看,耶,有事干了!
他学了那么长时间处理政事的方法,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也顾不得再装病了,拿起笔,把自己的对策一一写下来,让秘书交给韩琦。韩琦一看,连连点头,拿着这些文件,送给幕后总统曹太后。曹太后看了处理意见,连连称好,夸韩琦不愧是三朝老臣,处理得实在太妙了。
韩琦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忙告诉皇太后,这可不是自己处理的,是皇帝处理的。
曹太后更是满脸红光,连连夸好。韩琦一见,忙拿出一份辞呈递给皇太后,告诉老太太,当年先总统升天时,让自己当国务卿,辅佐小皇帝,现在,“上听断不倦如此,诚天下大庆”,自己这个国务卿也就不用再操心了,加上自己也老了,希望皇太后批准自己退出权力中心,到个小地方任职就行啦。
曹太后一听,连忙拦着,告诉他,要退居二线的应当是自己,自己过去一直没有归还权柄,是怕皇帝还不成熟,再加上皇帝身体不好,就勉为其难,代为处理;现在皇帝既然只是小病,处理政事也如此英明,“我当居深宫”,颐养天年。
韩琦不信,他如此作态,不过是以退为进,提醒太后朝臣的风向。当年东汉的马太后和邓太后也都是英明的女强人,但哪个抓住权力不是死死不放?眼前这个老太太是不是在玩什么猫腻?于是他进一步拍马道:“前代如马、邓之贤,不免贪恋权势;今太后便能复辟,诚马、邓所不及也。”
曹太后听后微微一笑,站了起来。韩琦立马高声喊道:“太后已令撤帘,各卫士还不遵行?”随后,曹太后在所有大臣吃惊的眼光中,离开总统宝座,衣带飘飘,向后宫走去。
英宗红了脸,他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猜忌中隐藏的渺小;他也在自己这位养母轻松放弃权力的瞬间,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伟大。
宋代的后宫,除了最开始的烛光斧影疑案外,从无铁血相争,也无阴谋杀伐,曹太后的转身离开就是良好的开端。有的人瞬间可以千古,可以供万世效法,曹太后就是其中一位。
编辑/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