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生
梧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
●周石生
广西梧州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目标要求,还有待探索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举措。文章提出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措施有:运用工业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充分调动农户与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建立规模化优势产业示范基地等。
农业 产业化 梧州市
近年来,国家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等;广西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如《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农业千百亿元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桂发〔2011〕2号)。梧州市在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方面,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在推进梧州市农业产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目标要求,还有待探索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举措。现就广西梧州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路径一一进行分述。
1.建设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生产基地。按照各类优势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组织连片开发,已经形成了优质稻、砂糖桔、优质蔬菜、中草药、六堡茶、三黄鸡、瘦肉型猪、肉兔、网箱养鱼、高脂林、香料林、速丰林、林下经济等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规模化种养生产基地。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0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8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82万吨,其中稻谷总产72万吨;砂糖桔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达34万吨,且大多是连片发展,已形成了岑溪筋竹—苍梧龙圩—藤县塘步优质砂糖桔带,岑溪筋竹镇获得了砂糖桔专业镇称号;茶园面积达到6.2万亩,成品六堡茶总产8650吨,总产值近9亿元。建成苍梧县和蝶山区两个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建设苦玄参、凉粉草、两面针、金银花、巴戟天、鸡血藤等种植示范基地,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4.2万亩;建设“菜篮子”基地1.16万亩,其中发展品牌蔬菜达7510亩;水产畜牧规模养殖场达4498个,其中规模猪场1779个,规模鸡场2520个,规模兔场148个,其他规模养殖场53个。网箱养鱼面积30万平方米,网箱养鱼200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280个,全市肉类总产209005吨;全市种植以桉树、大叶栎、良种马尾松为主的速丰林525万亩,其中速丰桉250万亩,良种马尾松、马占相思、大叶栎275万亩。速丰林、优质高产松脂林、肉桂八角油茶等经济林以及林产林化工业加快发展,林业资源得到有效增加,林业产值得到快速增长。
2.培育了一批产业化经营组织。2013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49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157个,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4家,有2家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有3家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在5至10亿元,有9家销售收入在1至5亿元。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1个,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2个;发展农民合作社988个;大型专业市场4个,其中,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2个,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2个。
3.打造了一批农产品品牌。到2013 年10月,在种植业方面,全市已有169.8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产地认证,106个农产品获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认定;71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12个果园、蔬菜基地获出口基地认证。在养殖业方面,有54个养殖基地、48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市已注册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商标400多个,特色种养业产品及其加工品,大多已标明自已的身份走向市场。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梧州市农业产业化总体上正逐渐步入结构优化、总量扩张、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的新阶段。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在初级发展时期,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重视不够。相关部门和领导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内涵和发展方向、推进方式认识不足,存在重工轻农思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农业产业化推进困难。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有100多家,但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只有14家,总体上规模普遍较小,有的产品雷同,辐射范围不宽,虽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带动能力不强,无法带领更大范围农业和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无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3.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加工业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所从事的基本上是原料初加工后直接外销(如蜂蜜),或者仅仅进行简单加工后包装后外销(如砂糖橘、八角),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少之又少。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农民增收的带动效应还不明显。
4.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除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之外,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有的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和简单的机械生产,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工艺和生产设备的限制,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质量较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而且受资金投入及企业主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5.融资不畅,融资渠道狭窄。农业生产和原料收购季节性明显,资金需求量大而集中,金融单位的年放贷额不足,贷款手续繁杂,贷款门槛高,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目前,财政对龙头企业投入和银信部门对龙头企业支持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企业启动的各种扶持都非常小,尤其是很难争取到作为主渠道的银信部门的支持,加上企业自身吸纳民间资本能力不强,投入主要是依靠企业的自身积累。由于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由于资金的缺乏,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有的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1.运用工业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要推动农业产业化成功,第一个原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动员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依靠科技形成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当中,只有产品进入市场才能形成价值。而这个市场不仅是当地的市场,而且从一开始就应该着眼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比如山东寿光蔬菜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开始就针对北京在冬天蔬菜非常少的特性,生产反季节的蔬菜。同时,为了进入北京,想方设法建设“绿色通道”,把寿光蔬菜销往北京。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东部地区经济日新月异,不仅拥有了相对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相对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也拥有了消费能力更高和品质要求更严格的广阔市场,这些都为毗邻东部地区亟须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的梧州,全方位实施“东向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梧州市应利用这一市场需求导向,迅速转变农业发展思路,主动融入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传统种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实施“东向战略”,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例如,利用梧州毗邻粤港澳的特点,可以全力打造粤港澳品牌蔬菜基地,把发展品牌蔬菜生产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头戏来抓。对品牌蔬菜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先规划、后租地,先整合项目、后组织实施,公司全程参与的原则,通过整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和交通等项目资金,完善蔬菜基地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品牌蔬菜创造良好的环境。
2.充分调动农户与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要积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利益关系,积极在农户与企业间寻找发展农业的利益平衡点,让农户与企业实现多方共赢,从而调动农户与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例如,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蒙山县租地发展品牌蔬菜种植,农民获得的收入:一是田租收入。企业按每吨稻谷2800元国家储备粮收购价格,每年支付300公斤/亩稻谷田租,农户每亩收取田租可达840元。二是务工收入。企业聘请出租土地农民为蔬菜基地日常管理人员,每10亩请一名工人管理,月工资1500~2000元。在收割季节,聘请出租土地农民收割蔬菜,熟练工每日工资80~100元。三是利用承租方(企业)休耕机会种植作物收入。如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只在每年9月至次年4月种植品牌蔬菜,而在5至8月则不种植任何作物,企业不仅将土地免费返还给农民合作种植台湾玉米、黑美人西瓜等农作物,还统一提供种子、肥料、农药,义务技术指导,并设定最低保护价全部回收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农户不用投入资金,也无须承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据估算,农户利用企业休耕时免费返还的土地耕种作物,每亩收入达3000元以上。综合上述几项收入,农民每亩年收益可达7000元左右。
3.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抓好松脂、林产化工、油茶、六保茶、砂糖桔、中草药、品牌蔬菜、生猪、三黄鸡、网箱鱼产业等,发展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养殖,建设一批年亩均产值超万元的“万元田”、“万元片区”、“万元村屯”和“10万元示范户”,形成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牌、一县一支柱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4.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其中,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在梧州,实力最强的几家企业,比如中恒、神冠等,都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今后要重点推进一批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农户能力,创建广西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重点抓好中恒国际医药商贸物流产业园、梧州松脂产业园、林浆纤维一体化项目、松香松节油深加工项目、梧州日成林化有限公司超浅色树脂生产项目、神冠胶原制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自治区农垦局新利原种猪场建设项目、梧州扬翔农业产业化基地年产30万吨饲料及配套产业链项目、藤县海和生态养殖小区项目等、梧州西江渔港建设项目、新希望集团农牧投资项目等项目的建设。
5.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布局合理、运作规范、组织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明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6.建立规模化优势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抓好超级稻、标准果园、标准茶园、出口蔬菜基地、采脂林基地、油茶基地、林下经济基地、规模养殖等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1]黄海志.农业产业化的梧州模式[N].梧州日报,2012.1.9(3)
[2]林毅夫.农业产业化与“山东经验”[J].城乡桥,2007(9):14—15.
(责编:若佳)
F327
A
1004-4914(2014)08-187-02
周石生,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广西梧州 5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