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彤霞
(海军指挥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6)
电子书以其方便、容量大、易携带等特点深受读者欢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1]。高校师生是整个国民阅读群体中的主力军,阅读电子书已成为他们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式。据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发布的天津市17所高校图书馆师生借阅图书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天津高校师生纸质书借阅量人均6.17本,师生电子书下载量人均30本[2]。为满足高校师生读者阅读电子书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展了电子书服务。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开展,电子书服务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电子服务的可持续开展。
出于商业目的和版权限制的原因,国内电子书出版商生产的电子书多以内容陈旧的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新书比例低。各类电子书不断推向市场,但大多数内容重复。经调查发现,大学生抱怨图书馆购买或自建的电子图书数据库的新书种类不多,尤其是学术性电子书、电子教参、考试辅导书类等电子图书非常缺乏。在打包购买的单一销售模式下,电子书供应商将质量不高、零利用率的电子图书提供给图书馆,致使图书馆采购的电子书中文学类图书占较大比重。没有对读者需求进行调查,盲目引进电子书,也造成了图书馆电子书未能满足高校读者的需求。
电子书的主要格式有 PDF、EXE、CHM、UMD、PDG、JAR、PDB、TXT、BRM 等。 不同的电子书制作商采取不同的电子书制作格式,读者需要下载各种不同的阅读器才能阅读电子书,这就给读者带来许多不便。同时,图书馆没有将电子书与OPAC系统进行整合,图书馆OPAC系统未能展示电子书的书目信息,这影响了读者查找电子书。电子书供应商对图书馆的电子书设置了诸多限制,比如浏览、打印、下载、传输电子书的限制,电子书流通方面的限制以及电子书馆际互借的限制等,这直接导致图书馆电子书使用率不高。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目前拥有电子图书195万册,占总馆藏的比例近50%。然而根据调查,与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相比,电子图书一直处于利用率不高的状态[3]。
高校图书馆在电子书管理方面存在重复采购、盲目采购、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如:有的高校图书馆同时购买了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有的高校图书馆为了应对评估的需要,大量购买质量低劣的电子书,以弥补文献馆藏数量之不足,结果导致所采购的电子书不适合高校读者使用。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阅读书籍,因智能机的操作系统与PC机不同,PC机上的软件在智能机上不能兼容。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无法安装电子书阅读器,这无形之中就拒绝了大量的读者。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关电子书服务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如电子书阅读器的借阅措施、安全保障、阅读器兼容性以及借后服务等,没有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
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以研究型、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在校学生为主体,其信息需求涉及学科众多、目的性强,强调文献的权威性、准确性、新颖性。在电子书的采购上,高校图书馆要对读者进行阅读需求调查,引进适合他们阅读的电子书,以达到电子资源和印刷资源的平衡。读者决策采购模式(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PDA)作为一种个性化的采购方式,已在国外一些大学图书馆得到采用。如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图书馆、普渡大学图书馆、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图书馆等实施PDA采购项目,不但提高了图书采访质量,及时、迅速地满足了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而且节约了图书馆的购书经费。高校图书馆电子书的采购,可采取PDA模式,即基于读者的实际浏览和借阅情况,自动触发购买。
基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经费的有限性,高校图书馆之间可加强馆际合作,实现电子书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一些地区成立了区域性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可加入图书馆联盟,开展电子书资源的联合采购,实现电子书的共享。如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以集团方式采购电子资源,向江苏全省高等院校提供服务。因为各高校具有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高校图书馆除了引进商业电子书以外,应大力开发馆藏资源,将学校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建立电子图书数据库。南京大学图书馆在引进多种商业电子书数据库的基础上,还自建了 “汉籍数字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数据库”“南大人文库”。 “汉籍数字图书馆”是目前全国收录最全、最大的汉文古籍数据库,“馆藏民国图书数据库”收录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共2497种,“南大人文库“收录了南京大学知名教授、学者出版的专著共数千种[4]。
随着电子书市场的不断繁荣,网络上免费的电子书相继出现。数据库商、移动运营商、内容出版商纷纷推出网上免费电子书资源,其中开放存取(OA)电子图书日益增多,已成为图书馆可以利用的最重要的文献来源之一。在处理好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搜索引擎收集、下载、整理网上免费的电子书,建立网上电子书导航系统,挂接在图书馆网站上,供读者点击下载阅读。
因电子书格式多样,加上缺乏相关法律的约束,目前国内电子书存在原创内容不足、编校质量低劣、相关标准缺失、版权保护手段滞后等问题,这对读者利用电子书带来了麻烦。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购买电子书资源后,应对电子书质量进行评估,全面、系统地评价电子书资源,选择质量优、内容新的电子书作为图书馆的电子馆藏。目前,电子书主要分为借助计算机网络或移动网络阅读的电子书和收藏电子资源的电子书阅读器两种。图书馆网站是读者获知电子书的主要途径,电子书的检索路径和检索方式直接影响读者获知电子图书的便利性。高校图书馆应对基于网站阅读的电子书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统一的检索系统,提供题名、作者、主题、分类号等检索途径,方便读者及时下载、阅读电子书。一是在网站主页上设置“电子图书”栏目。读者打开图书馆网站,可通过该栏目直接浏览电子书。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在各自的网站上设立了单独的电子图书栏目。二是对电子图书进行编目,嵌入到图书馆OPAC系统中。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所使用的OPAC系统都是集成系统,具有书目检索浏览、检索结果显示、个性化服务、导读服务等功能。高校图书馆可利用MARC格式建立电子书书目数据库,使用856字段著录电子书的链接地址,实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统一检索。读者通过办公电脑、手机利用OPAC系统查找某种图书时,不但可借阅纸质图书,而且可通过网址链接下载、阅读电子书。图书馆也可自行开发电子图书检索系统,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网络阅读平台,可阅读电子图书和电子工具书,在为广大师生提供免费在线阅读电子图书的同时,还可实现下载、打印电子图书等功能[5]。
电子书阅读器是一种采用LCD、电子纸为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如PDF、CHM、TXT等。在美国,开展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占多数。国内公共图书馆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开展了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在尝试开展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如暨南大学图书馆向该校读者开通汉王N618和Bambook两种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读者除了可阅读阅读器本身自带的电子图书外(汉王约4000册,Bambook约120册),还可登录汉王书城、盛大文学书城网网站自行下载所需的电子图书。因电子书阅读器的图书是由商家随机预装的图书,高校图书馆要与商家进行合作,按照读者需求预装图书。北京大学图书馆与汉王科技合作,为读者提供汉王电纸书的借阅,深受读者欢迎。另外,高校图书馆也可在采购电子阅读器之后,进行开发定制,建立起馆藏资源与电子阅读器之间的直接联系,让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访问图书馆的海量馆藏数字图书资源。上海图书馆在电子阅读器产品的功能和内容上大胆创新,从单纯提供阅读书籍,到目前可提供集书、报刊、网络小说于一体的阅读网站和多媒体交互式的电子阅读器应用服务。这值得高校图书馆学习和借鉴。
第一,及时宣传图书馆的电子书资源,利用举办讲座、展览、读者活动等,宣传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吸引读者关注。第二,加强读者教育,使读者掌握电子书阅读方法。读者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利用电子书资源的多少。高校图书馆引进电子书资源后,应对读者开展电子书利用知识培训,教会他们掌握电子书资源的查找以及电子书格式转换与远程传送的方法等,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电子书资源的获取技巧。第三,加强对馆员版权知识的培训,重视对电子书版权管理。读者在利用电子书时因资源下载、资源复制或传输、私设代理服务器以及馆外使用等原因很容易产生侵权行为;图书馆在对各种电子书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时,可能会涉及一些版权问题。图书馆要加强对馆员版权意识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产权知识和技巧,帮助图书馆和读者规避侵权行为的发生。在图书馆网站主页上发布电子书资源版权公告和版权知识,使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时遵守规范,以避免版权纠纷的出现。同时,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保护电子资源读者的法律以约束电子书供应商滥用其控制电子书和控制读者利用电子书的权力。通过与出版商谈判,制定对图书馆读者有利的许可条件,建立和完善电子资源读者权益保护机制,为电子书读者争取最大的使用权益[6]。
[1] 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7本 增长0.38本[EB/OL].[2014-04-24].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4-22/6090990.shtml.
[2] 天津高校图书馆发布师生读书统计数据[EB/OL].[2014-04-24].http://www.022net.com/2014/4-23/443419332538595.html.
[3] 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利用率提升策略研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2(2):36-39.49.
[4] 南京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导航 [EB/OL].[2014-04-24].http://lib.nju.edu.cn/html/database.htm?id=6&fid=3.
[5] 郑文晖.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建议——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40-44.
[6] 李京.国外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利用权益相关问题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3):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