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芬,曹玉霞,王一帆
(宁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津 301500)
棉花叶螨俗称红蜘蛛,又称火龙,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从幼苗到蕾铃期都可受到叶螨危害。若防治偏晚和方法不当,可造成棉花减产严重,甚至绝收。笔者针对2013年宁河县棉花叶螨的发生危害情况,对叶螨的重发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棉花叶螨以刺吸口器在棉叶背面吸食营养汁液。危害初期,棉叶正面出现黄白色斑,3-5d后,叶片变红,随着危害加重,棉叶卷曲,最后脱落;受害严重时,棉株矮小、叶片稀少甚至光杆,状如火烧。叶螨靠爬行、风、雨水传播,由下部叶片向上部蔓延,由田边向田中扩散。
5月中、下旬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单株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以点片发生为主。
6月下旬-7月上旬多云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叶螨繁殖扩散,发生程度轻,以点片发生为主。6月25日全县棉田普查,一般地块螨株率在1%左右,个别严重的达10%。
花铃期偏重发生,为叶螨发生的高峰期,这一阶段是叶螨迅速扩散蔓延时期,如不及时防治,减产严重,甚至绝收。7月28日,植保站测报人员对宁河县主要棉区普查,棉花叶螨已普遍发生,一般地块螨株率20%~30%,严重地块螨株率100%,个别地块蕾铃脱落严重,甚至成光杆。
棉花叶螨的传播途径很多。一是成螨、若螨作短距离爬行,蔓延扩散;二是借风力传播;三是暴雨以后的流水也能携带棉花叶螨传播扩散,低洼棉田往往受害较重;四是与玉米、豆类及瓜类等作物邻近种植的棉田,邻近寄主作物成熟收获时,叶螨大量向棉株扩散,也是自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2013年7-8月,气温较常年偏高,干旱少雨。特别是7月下旬-8月上中旬,持续高温天气时间长,降雨偏少,田间湿度小,有利于叶螨发生扩散。
近年来,宁河县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在1.07万hm2左右,占全县播种面积的40%以上。由于长期连作,种植结构单一,棉花叶螨田间越冬基数大。2013年大多数叶螨危害严重的地块是历年叶螨常发生的地块。
4.3.1 防治时间偏晚
近两年叶螨在棉田发生较轻,农民防治观念淡薄,防治时间偏晚,造成田间虫源基数较高。
4.3.2 防治方法不当
杀螨剂属于触杀性药剂,没有内吸和渗透作用,部分农户由于施药不均匀,不彻底,造成棉花叶螨扩散蔓延。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利用自然天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做到早调查、早预报和早防治。
5.1.1 秋耕冬灌
一般在秋季11月下旬-12月初,要及时进行秋耕冬灌,以消灭枯叶、杂草以及在土块缝隙中越冬的棉花叶螨,减少棉叶螨发生基数。
5.1.2 清除杂草
早春及时清除田埂、路边以及田间的杂草,压低早春虫源基数。
5.1.3 合理施肥
合理使用氮、磷、钾肥,确保棉株正常生长,提高棉株细胞渗透压,减轻叶螨危害。
保护、利用好天敌。棉田捕食棉花叶螨的天敌有很多,如七星瓢虫、中华草蛉、草间小黑蛛及小花蝽等,这些天敌对棉花叶螨分别起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在用药防治上选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等进行防治,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力。
5.3.1 加强田间监测 在点片发生时进行挑治
在叶螨的防治上要狠抓早期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5.3.2 扩散蔓延后的防治
6月下旬-8月下旬,如出现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利于叶螨繁殖扩散。特别是进入7月下旬,棉株已基本封垄,田间郁闭,所以喷药时做到喷匀喷透,使棉花叶片两面都能着药,提高防治效果。
5.3.3 轮换使用化学药剂
尽量使用一些复配增效剂或新型的特效药剂。效果较好的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11%乙螨唑悬浮剂、24%螺螨酯悬浮剂等,几种农药交换使用,发生严重的地块5-7d防治一次,连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