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利益推进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

2014-02-11 16:27刘培明中共河源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广东河源517000
探求 2014年5期
关键词:河源产业政策分工

刘培明(中共河源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广东 河源 517000)

以共同利益推进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

刘培明(中共河源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广东 河源 517000)

产业政策是当前我国区域竞争的重要手段,区域产业政策竞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区域产业趋同、资源浪费、区域关系恶化等问题。因此,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非常必要。但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面临诸多障碍,必须从构建共同的利益基础开始,加强区域间产业政策的合作与协调。

产业政策;合作;区域关系

一、当前我国区域之间的竞争关系

当前我国区域之间的关系,以竞争为主,而且这种竞争关系与国家之间竞争关系不同。由于区域边界与国界不同,其对资源流动的限制少,资源流动自由度高,有更大的开放性,导致区域之间的竞争比国家之间更加激烈。对发展机遇、资源、政策等竞争,构成区域关系的主要方面。

第一,区域竞争的前提是财政分权。自1994年分税制之后,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开,划分税种、各自征收、预算独立,地方拥有独立的财权与事权,预算由软约束变成硬约束。这种分权体制如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联邦主义,中央向地方财政分权,地方有独立的利益追求,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必定会展开竞争,以吸引更多的资源,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壮大区域财政实力。竞争刺激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整个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二,我国区域竞争的动力,除了财政独立、预算硬约束之外,主要动力来自于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官员间的政绩竞赛。目前我国各级官员的考核任命,主要是自上而下,以绩为准,是一种赛马式考核,德能勤绩,绩是首位,而衡量政绩主要是经济发展的GDP、财政收入、工业产值等指标。因此,官员为自己的职业前景、升迁的需要,必须要做大这些指标,实现早日升迁、利益最大化。各官员都需要政绩,经济发展的资源却有限,这就要竞争,寻找发展机会,吸引尽可能多的发展资源,加快区域的发展,在政绩赛马中胜出,这是区域竞争更持久的动力。

第三,区域竞争的对象是各种资源,重要手段是产业政策。众所周知,资本有逐利性,来自世界各地,游走于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比较哪里适合投资、哪里投资回报率比较大。因此,各区域为吸引投资,必须创造有利的、投资回报率高的环境。这个投资环境主要由各种产业政策、制度构成,因此产业政策就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工具。如何吸引投资,加快区域发展,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是区域竞争重要的手段。通过产业政策,改变企业的预期,改变微观主体的行为,引导资金的流向,从而在逐利目的的推动下,吸引更多的投资,加快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的必要性

区域产业政策竞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恶性的竞争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后果,为区域之间加强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提供了必要性。这些不良后果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同质化严重

过度竞争,导致许多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同质化,缺乏产业分工合作、区域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如从广东来看,区域差别非常明显,珠三角与东北西部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千差万别,比较优势不同,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重点也应该不同。但在政绩竞争的推动下,虽然区域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同,各地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重点却非常相似。以河源、韶关、深圳、惠州、梅州为例,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市之间,河源、韶关、梅州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应该更高。但通过《广东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分析,2012年河源与深圳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55,与惠州为0.546,与韶关为0.666,与梅州为0.40,表明河源的产业结构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深圳、惠州的相似程度比与同为山区市的梅州高。同时从主导产业选择上来看,深圳、惠州、梅州、河源都选择“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说明各地区的产业选择相似,尤其是属于欠发达地区的梅州、韶关、河源之间的产业竞争比较激烈,产业同质化明显。

(二)资源浪费、粗放发展

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竞争,其实是优惠措施竞争,如出台各种产业优惠政策,用地、用水、用电优惠,税收优惠,给予超国民待遇等。产业优惠政策,往往会扭曲资源真实价格,使资源价格不能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禀赋优劣。如土地、矿产资源价格长期偏低,造成各种资源的错误配置,导致有些行业重复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资源浪费,产业发展粗放。而且区域竞争还会导致许多“候鸟型”企业出现,专门追逐各种政策优惠,哪里更优惠往哪里转移,利用完政策优惠就“走人”,这种企业既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又会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三)恶化区域关系

区域之间为各自区域的利益、政绩进行竞争,出台各种产业政策,争夺资源,往往会恶化区域关系。如催生地方保护主义,互相设置市场障碍,防止区内资源流出、区外产品流入,致使诸侯经济林立、地方主义泛滥,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干预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排他性和行政导向性。各种恶性竞争,如原料大战、产品大战和政策大战等,导致了无序竞争,市场壁垒林立,相互争投资、争项目,又互相提防、甚至互相拆台、互相挖墙脚,区域关系混乱,产业发展无序,导致有些产业该转移而不能转移或无序转移,产业集聚难以形成;该升级而难以升级,不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整个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环境污染加剧

恶性的区域竞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会对区域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跨区域的河流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各地都追求经济利益,不愿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治污措施、目标难落实,如深圳、惠州之间的淡水河,治理了十几年,污染依旧。

三、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的障碍

(一)区域发展差距大,利益追求不一致

地区发展差距,从国家层面来看,存在东中西部的差距;从广东省域来看,东西北部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非常大。通过《广东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分析,2012年广东的GDP达到57067.92亿元,其中珠三角实现47779.56亿,东部4138.87亿,西部4683.43亿,北部山区3821.81亿,占比分别为:83.72%、7.25%、8.21%、6.7%;但广东2012年人口总数8635.89万人,其中珠三角5689.64万、东部1709.69万、西部1556.85万、北部山区1637.82万,占比分别为:65.88%、19.8%、18.02%、18.97%,从人口比例看GDP占比,珠三角以占65.88%的人口,创造了83.72%的GDP,可见珠三角与东西北的发展差距巨大。发展差距大,导致区域之间利益追求不一致,产业政策出发点不同,如发达地区产业政策目标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欠发达地区追求的是加快发展,壮大产业规模;而且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追求也可能不同。区域利益追求不同,区域产业政策的出发点、产业政策目标就不同,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存在困难。

(二)地方保护主义

由于区域利益的相互独立,各地区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是不同地区利益的主体和代表,为了实现本地区利益最大化,就要通过产业政策,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集聚,加快经济发展,为此势必加剧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由于在资源争夺上存在优劣势,如欠发达地区经常处于劣势,就会采取地方保护措施来防止资源流出,采取对抗性的产业政策,保证本地区发展的资源需求,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因此也难以开展。

(三)区域分工不明确

产业政策的合作与协调是基于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如区域之间没有分工或分工不明确,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也就无从谈起。各地都想全面发展或往产业链高端发展,缺乏产业分工的意识,这是导致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难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分工意识,各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产业政策过程中,不能以全局性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只是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追求本区域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或者盲目追求全面发展、追求高精尖,影响产业的分工、合作,分工效应难体现。

四、构建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的基础,促进区域关系良性互动

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必须构建共同的利益基础,通过利益纽带,把区域之间连结成利益共同体,互相合作,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区域间共同利益,包括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要以政治责任引领,以经济、生态利益为基础,推动区域产业政策的合作与协调。

(一)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使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成为各级官员的政治责任

共同富裕、先富帮后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要通过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成为事关官员政治前途、升迁的重要事项,让各级官员都来关心区域协调发展,关心区域产业合作,让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成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官员个人实现政治理想、追求的重要途径。

(二)融入区域分工,夯实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的基础

实现区域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区域优势有清醒认识,对区域角色有明确的定位,从全省、全国范围考虑本区域的优势在哪里,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本区域的产业扮演什么角色,根据比较优势与地位找准自己在区域内部、产业链条中的角色,主动参与区域分工、产业链分工,通过分工,挖掘分工利益,做大经济蛋糕。如河源在全省的优势是生态、资源,可以发展生态产业、资源深加工产业,而不能盲目发展重工业;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链条中,河源处于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河源对自己的定位不能过高,不能与深圳、惠州进行创新、研发等环节的竞争,而是要互相合作,主动做好配角,做大产业规模,再逐步向产业链条高端发展。

(三)寻找利益共同点,建立利益协调、共享机制

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必须寻找共同的利益基础,共享发展利益,化解利益冲突。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与利益追求,但也有共同的利益。拿深圳与河源两市来说,深圳“十二五”的目标是“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河源的目标是“实现率先崛起,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两地发展目标显然不同,但也有共同利益点。如产业转型升级,深圳产业要转型升级,河源要承接产业转移,双方就有共同利益;又如生态建设,河源是深圳的生态屏障,两者也存在利益共同点。有了共同利益,还要建立利益协调、分享机制,通过定期沟通,解决矛盾冲突,通过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利益共享,最终推动区域产业政策的合作与协调。

(四)加强产业政策对接,实现区域共同利益

有了共同利益,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有了共同基础,要实现这些利益,还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对接,这是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的具体体现。还是以深圳与河源为例。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圳必然要推动一些产业、企业转移,河源非常需要承接这些产业、企业来加快发展,但在市场条件下,这些产业、企业可以选择很多地方,不一定转移到河源。区域产业政策合作与协调就是要创造条件,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让这些产业、企业按照双方设定的目标转移,这就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对接。如深圳可以从对口扶持的角度,出台政策鼓励一些产业、企业转移到河源的园区,河源针对深圳转移的企业出台一些专门优惠鼓励政策,双方产业政策对接,这样对三方都非常有利,深圳可以腾龙换鸟,企业不用到处寻找迁入地,河源可以加快发展,一举多得,共同利益得以实现和最大化。

责任编辑:周权雄

F061.5

A

1003—8744(2014)05—0108—04

*本文系广东省委党校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2014年度项目《区域产业政策协调与合作研究——以河源为例》(编号:BJJ08)的阶段性成果。

2014—5—21

刘培明(1971—),男,中共河源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猜你喜欢
河源产业政策分工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