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东的“马拉松”

2014-02-11 12:00鲁顺民
山西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辑写作者刊物

郭永东是我们的老作者,所谓“老”,是因为他老给刊物寄稿子,前后持续有十多年,在漫长的十多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被刊物采用过一篇小说。没有发表,他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仍然在写小说这条路上从容奔跑着。对于郭永东而言,他的文学之路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

作为编者,早就注意到了这位来自南太行的基层作者,除了来稿与退稿之间的邮件往来,并没有谋面,但据他讲,我们在某几次晋城市文联举办的笔会上见过,但是,竟然没有一点点印象。发稿之前,他来到编辑部,还是没有想起来。但是,他进门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生分,他说:我这小说,就是你活活骂出来的。

一下子都笑了。

说骂有些过份,但严苛却是真的,吹毛求疵也是真的。平常半开玩笑的批评回复,不熟悉的人肯定不适应,永东在开始肯定也不适应,好在后来慢慢体会到编者与作者之间因为文学才能有的那种善意,严苛和吹毛求疵倒反而变成了动力。

《暖气》,在阅读了永东许多小说之后,猛然间被这一篇的叙述给吸引住了。因为对他小说太过熟悉,而这一篇小说呈现出完全不同以往的嬗变与进步,这篇小说很明确地说明他正在明白小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的努力与思考在这里是一个值得标注的坐标点。

郭永东以往的小说,往往沉溺于倾诉、愤怒、宣泄,故事和人物都轻飘飘地像随时会被风吹走的一张纸,薄,浅,白,还偏激,和别人跟你说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盐咸醋酸没什么区别。但这一篇不一样,他知道了叙述,尽管还没有到了讲究的地步,他知道了塑造人物,尽管还没有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可是,小说的人物渐次在丰满着,人物的言谈举止则显得生动鲜活。你看那个叫做“风”的小伙子说话做事,活灵活现,你看那个“根生娘”,进城之后的不适应,读着实在让人惆怅万分。

小说着力去塑造一个精明而富有朝气的农村小伙子,率真,朴实,勤快,能说会道,人见人爱。小说从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氛,忽然这个小伙子变得小里小气,精于算计,甚至不讲信用,这种突兀的反差让小说的间架显得清晰起来,女主人公的乡村怀想因此而变得真实而强烈。

作者有意写中国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阵痛,可惜表达的还不是那么清晰与准确。城镇化的过程,乡村人丢失的可能还不仅仅是乡愁。这是个大话题,而且,对于小说作家而言,它只能是小说视野里的场景和题材,而不是小说本身。

本期小辑同时发出的《怪圈》,呈现出作者对小说文体探索的某种尝试,这种尝试或者源自于模仿,写梦境,写妄想,写幻境,这很不容易,尝试的步子迈得挺大。小说写一个基层小公务员在科层化生存环境中内心的纠结与彷徨,虽然写当下官场生态,但没有当下官场小说类型化的影子,虽然写的是腐败,但无意走揭露黑幕的路子,重点还是写人,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写人物在某种规则之下的无奈、无助与渺小。此篇小说,我们请散文家、评论家聂尔作了点评,相信读者会从中读出一番深意来。

永东很勤奋,他已经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过不同体裁的文字,小说应该是他最钟爱的文体。祝愿他能够走得更远些,再远些。

本刊今年每一期都将重点推出一位基层作者的小说小辑,意在为基层的写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创作成果的平台。这里的“基层”,与其是地域和行政化界定,毋宁是一种写作姿态。身处不同工作岗位的写作者,虽不专事写作,但文学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一,他们有着书斋里没有的具体生活体验与观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敏感与感悟,他们写出来的小说肯定有着别样的光闪。来自乡野大地和城镇闾巷间的文学热情如同星火,我们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将这光火聚拢起来,互相交流,互相照耀。集中展示的过程,也是鼓励、督促、提升的过程,刊物因此有了一个重要的存在理由,欢迎参与,推荐,自荐,评说。

第一期的“袁省梅作品小辑”发表之后,得到许多读者和同仁的肯定与赞赏。三期将推出大同市陈年的作品小辑,同时配有作家王祥夫先生的同期评论,值得期待。

是为编后记,其实也是广告。

(鲁顺民)

猜你喜欢
小辑写作者刊物
潇潇作品小辑
刊物贺词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刘正成书法作品小辑
杨明臣书法作品小辑
王阔海书画作品小辑
我最喜欢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