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摘 要:选取1978—2012年的有关数据,采用ADF平稳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金融发展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供给领先型的金融发展模式主导和影响首都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是,金融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尚未完全释放,金融领域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成为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因此,金融支持首都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政策着力点是,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合作、提升金融市场的容量与层次、发展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区域金融创新步伐、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
关键词:首都经济圈;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Granger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1-0090-08
2011年1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首次提出首都经济圈作为我国少数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圈之一,该区域坐拥北京、天津两个超级大城市和环绕在周围的河北省的十一个地级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首都经济圈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在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的作用下,京津冀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在这一基础上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定位。三地在优势工业行业选择和发展方面形成了大致的产业分工轮廓,初步实现了以产业转移为基础的产业结构联动调整,这反映了彼此的内在需要与客观需求。但从总体上看,首都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并没有达到合理状态,产业协作程度不高、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依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区域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随着首都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已经变得尤为迫切。
目前,从政府层面、研究层面到企业层面,推动首都经济圈经济联合起飞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思路和规划举措正陆续出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支持机制能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看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政策的制定是否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因而,我们应该慎重考虑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问题。
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梳理已有的经济、金融、产业研究的基础上,区分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概念,理顺了二者的关系,这是以往文献中少有涉及的。在后续的实证分析部分,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金融总量、效率和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金融发展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持机制问题。实证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检验金融发展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效果,探寻金融支持首都经济圈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着力点。
一、文献综述
(一)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开始广泛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理论研究层面,学者们多从信息甄别、产权结构、资金监管、风险控制、产业特性等角度,探讨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金融发展模式对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的影响;在实证研究层面,学者们一般选取金融总量、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和金融生态等多组指标,利用历史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关系进行考察。
国外大多数学者肯定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但具体观点存在争议。一派观点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其理由如下:第一,传统产业多为资本密集型,有较多固定资产可用来抵押,此时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更为有效(Rajan & Zingales,1999)。第二,银行在规范信息披露、监督还款等方面比证券市场更有效,它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和内部规则,为处于技术创新阶段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Gerschenkron,1962)。第三,产权结构决定了国有银行可以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承担较大责任(Hellmann & Marco Da Rin,2002),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和日本银行制度都曾经在本国产业成长过程中作出过贡献(青木昌彦,2001)。另一派观点则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会降低资本配置效率,阻碍新兴产业发展。其理由如下:第一,银行系统存在层级过多、委托代理链条过长的问题,导致其不易识别和处理有关技术方面的信息。因此银行通常会排斥高新技术企业,而对传统产业表现出天然的保守型偏好(Morck & Nakamura,1999)。第二,银行多以国有产权为主导。国有银行必须首先满足政府对保障就业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需要,因此多倾向于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而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吸纳就业有限不容易得到银行关注(La Porta et al,2002)。此时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侧重于应用面板数据检验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对于金融结构是否会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实证结果存在一定的分歧:Carlin & Mayor(2003)和Binh,park & shin(2005)得出结果认为金融对产业结构影响显著。Beck & Levine(2002)和Apergis,Antzoulatos,Tsoumas(2007)得出结果认为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开始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谈儒勇,1999;韩廷春,2001[1])。而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的研究则起步较晚,且成果较为分散。整体上看,国内现有理论研究多从金融发展整体的角度和金融结构的视角进行分析。国内部分学者将金融发展视作一个整体考察,认为金融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刘世锦(1996),伍海华丽、张旭(2001),傅进、吴小平(2005),杨胜刚(2007)均得出相关观点。国内许多学者还有针对性地从金融结构的视角,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支大林、祝晓波,2005;江曙霞、严玉华,2006;林毅夫,2009)。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研究多采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对象多为国家层面,部分为省(市)及区域,结果发现各地(区域)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但作用程度存在差异,相关研究结果对中国(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变革实践起到了较好的解释作用。
(二)归纳与启示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产业结构优化表现为经济体内部各产业数量比例的协调合理,即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提升,第一产业比重越来越小。国内学者在实证研究中一般选取比率来表示产业结构优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用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GDP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优化率(毛定祥,2006[2];马智利、周翔宇,2008[3])。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的选取较为复杂,国内部分学者存在将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混同使用的情况。另有部分学者采用产业的变化幅度指标来测度产业结构升级。例如马正兵(2004)[4]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长率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江曙霞等(2006)用第二、第三产业合计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作为产业结构的存量指标,用上述比值的变化幅度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目前,国内学者对应该采用何种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尚没有一致的观点。
参考江曙霞等学者的指标选取方式,本文将在后续实证研究中直接使用第二、三产业比率作为基数,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变化幅度。这种改进后的指标选取方法,既考虑到所研究对象的特质,也保留了变化幅度这一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的特性。
此外,国内学者较多遵循国外学者定义金融发展评价指标的方法,选取M2、存贷款余额、债券与股票市值、GDP、直接间接融资等统计资料,进行运算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作为衡量金融总量、金融效率和融资结构的指标。
二、实证研究
(一)实证分析思路
为进一步探寻首都经济圈金融发展指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标两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将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金融发展变量组(包括金融总量、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变量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每个变量一一进行因果检验。考虑到采集到的数据全部是时间序列,在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之前,本文将先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ADF检验。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1. 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标的建立。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常见的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物质资料生产与非物质资料生产)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程度(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分类法,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等。其中,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其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为更有针对性地研究产业调整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本文构造了两个变量分别衡量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选取第二产业增加值(△S,secondary industry)与第三产业增加值(△T,tertiary industry)之和与GDP的比值(ISOR,optimization rate of an industrial structure)作为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率(ISUR,upgrading rate of an industrial structure)作为反映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即有:
ISOR=(△S+△T)/GDP
ISUR=△T/△S
选取这两个指标的意义在于:首先,从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看,产业结构优化表现为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里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即ISOR数值应该是逐渐变大的。其次,针对首都经济圈重工业集群的特征,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相对第二产业比例的提升,表明首都经济圈遵循工业结构高度转换规律,实现了产业部门有序转换,产业结构正逐渐走出“后工业化”阶段,即伴随着ISUR数值的升高。
2. 金融发展评价指标的建立。金融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演绎和诠释。因此,简单选取某一个指标来反映金融发展的情况并不妥当。考虑到京津冀三地的实际情况与数据的可得性,借鉴前人研究经验,本文从金融总量、金融效率、金融结构三个角度选取各地的金融业规模、金融资产规模、金融中介效率、投资生产率和融资结构五个指标来衡量三个地区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
金融总量(Financial scale)指一个国家(地区)金融业创造财富的总水平或金融资产总量。在之前的研究中,人们多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相关比率(FIR,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或麦金农的货币化水平指标来衡量。前者被定义为“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含有重复计算成分)与国民财富,即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5],后者被定义为M2与名义GDP的比值。戈氏指标和麦氏指标是测度金融深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标,较适宜作为解释变量。但由于我国缺乏各地区M2和金融资产的统计数据,无法直接使用这两个指标,而只能代之以调整后的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业规模比率(FISR,Financial industry scale ratio)来作为金融总量的衡量指标。即有:
FIR=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名义GDP
FISR=金融业增加值/名义GDP
金融效率(Financial efficiency)指金融资源供给以及配置运作的效率,即金融部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本文选取存贷款比率(LDR,Loan-to-deposit ratio)和投资生产率(IP,Investment productivity)这两个指标来测度金融效率。存贷款比率体现的是金融中介将存款(储蓄)转化为贷款(投资)的能力,转化能力的高低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出金融中介的效率。投资生产率测度的是单位金融投资能得到多少产出,体现投资的效率。即有:
LDR=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仅指人民币部分)
IP=名义GDP/资本形成总额(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全部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本文的金融结构侧重于融资结构(Financing Structure),它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重关系,选取的指标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率(DIFR,Financing ratio of direct to indirect)。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其中直接融资主要指非金融机构通过股票、债券等形式获得的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指非金融机构获得的银行信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率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地区融资结构的变迁。该指标值的提升,说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上,本文选取ISOR,ISUR,FIR,FISR,LDR,IP,DIFR七个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力度。各指标含义详见表1。
3. 数据来源。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上述变量的时间跨度不统一。其中,ISOR、ISUR、FIR、LDR、IP选用的是1978—2012年数据;FISR,河北选取的是1994—2012年数据,北京与天津选取的是1978—2012年数据;DIFR,北京与河北选取的是2001—2012年数据,天津选用的是1992—2012年数据。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中经网统计数据及各地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金融运行报告和金融稳定报告,其余系原始数据加工整理而得。
(三)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研究
1.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指标的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数据必须是平稳或协整的。利用Eviews5.0,我们用ADF检验方法对各变量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经过首轮检验,在AIC最小原则下,发现在全部21组指标中只有北京产业结构优化率、河北金融业规模比率、天津与河北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比率4组是平稳的(I(0)),其余17组均为一阶单整(I(1))。考虑到I(0)变量组可以跳过协整检验步骤直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对一阶单整的数据进一步进行差分处理,使其也转化为平稳序列,然后对经过处理的新变量再次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经差分处理后的变量全部都为平稳性数列,可以进行接下来的Granger因果检验。
2.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之前,需要确定滞后阶数,其方法是使AIC最小的情况下同时保证模型残差无序列相关。我们先后选取北京、天津与河北,利用Eviews5.0分别对代表金融总量变化的变量(△FIR、△FISR)、代表金融效率变化的变量(△LDR、△IP)、代表金融结构变化的变量(△DIFR)与产业结构优化率和升级率变化指标(△ISOR、△ISUR)进行了因果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表2归纳出了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金融发展的因果关系。总体上看,在10%的置信水平下,金融发展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的变化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金融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率和升级率的变化又会影响金融业规模的变化(天津)、金融资产规模的变化(北京)以及投入产出效率的变化(天津、河北),进而影响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从这个角度讲,金融发展同时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副产品。
(四)实证分析结果的解释
1. 金融总量和金融效率,对于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而融资结构的影响则不明显。1978—2012年,北京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效应,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北京的金融发展模式为供给领先型。
(1)金融业规模的提高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北京金融业规模的扩大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度要高于第二产业,而对第二产业产值的贡献度又高于第一产业。从实际情况来看,北京是首都经济圈的金融中心。一行三会、各类商业银行总部和投资银行总部都落户于此。在金融业的大力推动下,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已处于较高水平,其第二、三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未来发展目标在于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2011年开始,北京市力促以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引擎的第三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现已出台完备的文化创意、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旅游、设计产业发展规划。
(2)金融深化和存贷款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一方面源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北京,已经形成了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体,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的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这些金融机构资金运作效率普遍较高,且其金融资产一直在持续高速增长,这对北京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表明近些年在我国大力扶持第三产业的宏观政策背景下,银行执行国家产业宏观调控的能力比较突出,在首都地区产业升级改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深化也具有积极影响,二者间形成了良性循环。
(3)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反映出北京的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金融系统能够充分发挥资金引导的作用,实现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有效地促进了第二、三产业发展及在经济总量中比例的提升。
(4)融资结构与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因果关系不显著。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北京是全国第一个直接融资超过间接融资的城市,融资结构已渐趋优化,资本市场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①,融资比率的进一步提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边际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另一方面,考虑到样本点时间跨度较小(n=12),这个检验结论并不具有太强的说服力,更准确的结论需要增加样本点才能给出。
2. 金融总量、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对天津产业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1978—2012年,天津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效应,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从整体上看,天津供给领先型金融发展模式的特征较为明显。
(1)产业结构优化率提高推动了天津金融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率提高表明随着现代化滨海临港重化工业带、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第二、第三产业在天津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得到明显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对金融业的需求,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业在天津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金融深化、存贷款结构、投入产出率的变化对天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了显著影响。天津、北京的金融中介和金融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不同点在于天津的银行在拉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较之北京做得更好,产业投资效率更高,通过信贷市场的筹资功能有效推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天津产业结构升级又促进了投入产出率的进一步提高。
(3)融资结构仅影响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其可能的原因是:第一,天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②,其作用与天津作为直辖市和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地位不符,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第二,天津市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迈进的阶段,其辖区上市公司基本上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且第三产业上市公司规模要大于第二产业。第三,存在体制机制性的弊端使得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结构的状况,更不能满足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十分明显的政府主导型特点。股市中公有经济的成分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实体经济中公有经济的成分比例③,且很多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并没有完全用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活动上。制度环境决定了股市的资金优化配置功能无法实现。
3. 金融总量、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对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1978—2012年,河北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效应,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河北的金融发展模式为供给领先型。
(1)金融总量对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的影响。金融业规模扩大对河北省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度要大于第二产业,引起产业结构升级率的提升。金融资产规模的增加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产业结构优化。此外,河北省拥有大量的农村金融机构,有利于资金对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进行重点配置,这可能是金融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不明显的原因。
(2)金融效率的提升对河北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不明显。其可能的原因是:金融体系中资金配置效率较低,信贷配给扭曲的现象比较严重。河北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金融中介对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存在信贷歧视,导致它们长期以来只能通过小规模、高利率、非正式的金融组织解决融资需求,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此外,河北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省内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较大,金融生态环境有待优化,农业与工业、轻重工业之间、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之间比例失衡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河北省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在下大力进行传统重工业的技术改造。
(3)融资结构仅影响河北产业结构升级,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一方面反映出河北直接融资比例较低,企业资本运作能力不高,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资本市场资金募集、优化配置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实现④,经济发展“大”省与资本市场发展“小”省的矛盾较为突出。另一方面说明河北为优化投资环境,信贷资金在继续为传统工业化进程服务的同时,近年来已开始不断向公共领域倾斜,包括交通、通讯、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升级进步取得明显效果。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供给领先型的金融发展模式主导和影响着首都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为通过金融促进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实证依据。实证结果同时反映出金融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尚未完全释放,这不仅与区域金融协调合作进展缓慢有关,更主要是由于我们的金融结构与金融效率存在某种程度的扭曲,金融机构产权多元化程度较低,金融生态环境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金融业与各产业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互利关系。如何破解这些体制机制性障碍,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金融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针对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特点,要想从金融角度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更深入和更主动的支持,关键在于立足首都经济圈内不同城市的产业发展特点,提高金融运作效率,优化融资结构,而非简单地扩大金融资源配置规模。
提高金融效率,优化融资结构,必须借助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加强金融竞争和金融创新,形成多样化、多层次、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因此本文认为,助力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金融先行。首都经济圈要采取供给领先型的金融发展模式,加强金融调控与产业政策、地区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区域金融协调合作的有效联动。
(一)推动首都经济圈金融协调合作,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
从目前情况来看,首都经济圈金融协调合作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⑤,但仍缺乏框架性设计,相关方案和配套措施也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我们要从区域产业一体化战略出发,有步骤、分层次地推动首都经济圈金融协调合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金融协调合作机制。
1. 应考虑由国家牵头,成立首都经济圈金融发展领导小组,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制定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金融发展规划,在宏观上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2. 加强区域内人民银行派出(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政策对话、经验交流、人员往来、联合调研等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协调区域内金融合作的各种矛盾。
3. 建立区域内金融机构负责人和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对话机制,及时、充分地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鼓励广大金融机构在首都经济圈设立产业研究机构,以便实时对所在地区的产业发展动向和潜力企业进行考察和调研,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提升金融市场的容量和层次,打破国有银行金融垄断
金融机构的企业化经营是金融与产业结构调整在体制上的关键结合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度垄断金融市场的局面,造成金融活力不足和低效运营,抑制了首都经济圈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建议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改变这一格局:
1. 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丰富银行业市场竞争主体。首先,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尽快实现企业化经营,不断调整和完善产权结构、管理机制与经营理念,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与水平。其次,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加速地级市布局,并向县域市场拓展延伸,尽快建立起覆盖首都经济圈所有地市和主要县市的机构网络,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再次,加快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适合县域经济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出台优惠的、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引导它们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业务重点,不断调整信贷区域投向,满足以农户和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的融资需求。最后,政府应消除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隐性歧视,积极引导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吸储类信贷组织和民间融资,为中小需求主体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2. 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完善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的资本市场融资方式。首先,对区域内已上市优质企业,要支持其合理的再融资需求,鼓励其利用资本市场做大作强。其次,完善以创投基金、风险投资(VC)、私募基金(PE)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对未上市的技术含量高、成长性良好、实力较强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采用融资担保、阶段参股、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多种方式,吸引和调动民间资本、外资以及险资参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最后,大力发展区域债券市场,研发多样化债券品种,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通过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债券基金等方式实现债权融资。
此外,政府还应大力推进金融服务领域的股权多元化,逐步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重组改制和增资扩股,在使民间金融从地下野蛮成长回归地上理性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金融业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绩效。
(三)发展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成长初期,较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也无法达到上市筹集资金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应考虑设立政府主导的首都经济圈产业投资基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破解中小企业初创和成长中遇到的资金瓶颈,扶植它们快速发展壮大,为提振首都经济圈产业革新提供动力。基金应加大对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力度,重点投资于这些产业领域内还未上市的优质中小企业,并培育它们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在基金的资金来源上应广开渠道,除政府外,要鼓励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出资,还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加入。
(四)加快首都经济圈金融创新步伐,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把首都经济圈打造成为金融创新的先行先试区和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示范区,促进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成长。
1. 由政府发起设立首都经济圈科技金融集团,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包括信用担保、专利典当、专利信托、天使投资、科技保险、创业投资等多种服务在内的金融支持,拓宽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的融资途径。
2. 创新完善担保体系。考虑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成长特点,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力,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鼓励担保机构以信用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利用“担保分红”、“担保换股权(期权)”等投融资结合模式,与企业共享成长收益。同时,应学习借鉴重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广“三权”抵押担保的先进经验,提升首都经济圈涉农企业和农业产业的融资能力。
3. 支持金融机构跨地区开展金融服务,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与新产品、新技术相结合的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推广,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配给方式。
4. 利用天津建设“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机遇,加快发展东疆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业务,对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的进口,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提供优质外汇服务。
5. 为更好地实现京津冀三地的融通与合作,应继续以推介会等形式,定期向社会公众宣传区域金融方针政策,推广金融新产品,从而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政策预期,提高其正确使用金融新产品的能力。
(五)加强首都经济圈金融生态建设,打造健康诚信金融软环境
产业的转型升级依赖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我们要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首都经济圈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软环境,吸引更多的经济主体入驻。
1. 道德风险是金融业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难题,防范金融道德风险、推动金融业道德自觉建设,对首都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应制定适合的道德评价标准⑥,督促金融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注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建全金融业的自律管理机制,建立金融道德自律管理协会,及时监督、考评和反馈各金融企业及从业人员的道德自觉建设效果,以期不断推动金融主体提升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2. 要加强金融法律规范建设,在政策和法规上对投资者利益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打造平等、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区域内一行三会的派出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密切协调合作,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首都经济圈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定。此外,还可参考上海浦东新区成立金融仲裁院的成功做法,在首都经济圈筹建专门解决区域金融商事争议的仲裁机构。
3. 诚信是金融业立业之本。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和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可以降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运作效率。首都经济圈应积极倡导和培育信用文化,全面推进以信用征集、评价和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运用经济、法律、信息披露、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在全社会形成失信惩罚和守信激励机制,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
4. 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应充分利用首都经济圈高校和国家级研究院所云集的教育培训优势,加强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产学研结合。另外,首都经济圈应立足自身金融建设和产业发展实际,面向国内、国际引进一批高级金融人才。政府应从现金补贴、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注释:
①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上市公司(A股)数量为212家,为全国第3位;另据CVSource数据统计,2010年北京市IPO融资总额353.24亿美元,为全国(含港、澳地区)第1位。http://www.ChinaVenture.com.cn。
②截至2012年底,天津市上市公司(A股)数量为38家,为全国第17位;另据CVSource数据统计,2010年天津市IPO融资总额13.51亿美元,为全国(含港、澳地区)第18位。http://www.ChinaVenture.com.cn。
③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2 400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到了953家;股票市场总市值为26.67万亿元,国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为13.71万亿,即股市80%的股权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④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上市公司(A股)数量为47家,为全国第14位。另据CVSouree数据统计,2010年河北IPC融资总额15.43亿美元,为全国(含香港地区)第17位。http://www.China Uenture.com.cn。
⑤2000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部分城市的人民银行加强合作,建设了京津冀区域票据交换系统。该系统突破了同城票据清算的传统模式,成为连接京津冀经济往来的重要资金清算系统;2005年8月,建设银行总行在系统内建立了环渤海区域服务联动机制,通过区域联动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整合资源,集约经营,加强了环渤海地区建设银行各分行之间的合作。
⑥2001年7月31日,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把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股东关系和人道主义作为衡量标准,编制了金融新指数(FTSE4GOOD),以此督促金融公司重视社会效益的创造。
参考文献:
[1]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模型与政策分析[J].世界经济,2001,(6):3-9.
[2]毛定祥.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6,(5):122-127.
[3]马智利,周翔宇.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08,(2):18-21.
[4]马正兵.中国经济增长的信贷结构与效率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6):39-42.
[5]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0:23-44.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