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黄埔中学聘书》

2014-02-10 22:31单补生
黄埔 2014年1期
关键词:入校黄埔军校黄埔

单补生

坊间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收藏界有“故纸精品,千金难求”之论,是指见证历史、存世稀少的珍贵资料。笔者曾在地摊的故纸堆中淘到一张《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黄埔中学聘书》,为民国卅三年制作,宣纸铅印,尺寸175×275mm,品相颇佳。聘约内容:“兹聘庄树棠先生为本中学历史教员兼高一上级任,並订约如左:(一)聘期自民国卅三年二月一日起,至卅三年七月卅一日止。(二)薪金每月国币壹仟壹百陸拾圆整(外发食米)。(三)其他事项依照本中学教员服务规约办理。(四)遵照教育部令规令有担任导师之义务。校长顾希平(印章)中华民国卅三年二月一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黄埔子弟学校钤记)卅三字第拾伍号”。此聘书1944年颁发,流存至今已有70年,无人知晓其间经过多少风霜,即在网络搜索“黄埔中学”,也难找到佐证聘书之相关信息。苦寻年余,有幸在旧书店购得一本1948年12月版黄埔中学毕业生通讯录,录中校史部分有力证明聘书存在的真实性。如今,一本有岁月印痕的黄埔中学通讯录,一张有历史沉淀的黄埔聘书,已成为承载着深厚情感的黄埔史料。

中央军校附设黄埔中学概述

一、黄埔中学之始末。在黄埔中学毕业生通讯录(1948年12月版)中校史部分记载:“抗战军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奉令西迁,历武汉、长沙、铜梁;于廿八年(1939年)春辗转而至成都。间关万里,教职员及毕业生之子女,多数失学;前教育长陈继承先生有鉴及此,遂创设黄埔子弟小学于铜梁(后随军校迁成都北校场)。至卅一年(1942年),毕业者日益增多,以经济拮据,无法就读中学,万教育长耀煌,政治部顾主任希平,因复有筹设中学之议,于是年(1942年)终邀集在蓉黄埔军校先期毕业校友及军校现任教职员组织校董会,并推定万教育长任董事长,顾主任希平任校长,筹募基金,于卅二年(1943年)二月正式开办,定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黄埔子弟中学”(行文钤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黄埔子弟学校),教育计划及实施悉由军校政治部指导,暂借成都青龙街成都县中旧址为校址,招收初一、初二两班学生入校;是年(1943年)八月增设高中部,招收高一、初三两班学生,卅三年(1944年)二月,招收高二、初四两班学生,时校舍已感狭小,乃觅定金河街廿七号为校址。同年八月招收高三、初五两班学生;顾校长因事离蓉,由董事会推定谢校董廷献代理校长。卅四年(1945年)二月,招收高四、初六两班学生入校。同年七月,初一班学生毕业;八月高五、初七两班学生入校。卅五年(1946年)元月,初二班学生毕业。同年二月,黄校董仲翔经由董事会公推为副董事长兼任校长,招收高六、初八两班学生;四月万董事长调主鄂政,由任军校校长关雨东先生继任董事长,并增推现任军校训导处长王锡钧先生任副董事长。同时奉到四川省政府教育厅令,本校立案已奉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市私立黄埔中学”。六月高一、初三两班学生毕业;八月高七、初九两班入校。卅六年(1947年)元月,高二、初四两班毕业;二月高八、初十两班入校。六月高三、初五两班毕业;八月高九、初十一两班入校。卅七年(1948年)元月,高四、初六两班毕业;二月, 高十、初十二两班入校。六月, 高五、初七两班毕业。此后男女学生完全分部,无复有合班教授班次。同年七月, 黄校长因事辞职,由董事会公推谢校董廷献任校长,增聘军校教育长吴允周先生为校董。并以校舍不敷,一切均须力加整顿,故决议本期(卅七年下期)停招新生。现(1948年秋)共有高初中二十班,男女生九百四十九名。溯自本校成立迄今历时六载,竟能在抗战暨戡乱时期,物资经济极端困难下惨淡经营,逐渐成长。而校誉日隆,学子景从,大辂椎轮,此其发轫而已。兹值本校高六、初八班两班毕业,特撮述梗概以志不忘。”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次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西区军事管制委员会责令黄埔中学停办,在校学生分别转入附近蜀华中学等校就读。至此,黄埔中学从1943年春创办到1950年春停办,前后共7年;春秋两季共毕业高、初中学生一千余人,生源涉及全国各地,现健在者遍布于海峡两岸。居住大陆有黄俭(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二十二期)等人;退居台湾的师生有担任“资政”、将军的,也有曾任“驻美武官”而定居美国的。

二、黄埔军校之简况。据当年黄埔中学毕业生回忆:正如校史所言,黄埔中学是黄埔军校的子弟学校,是为军校服务的,学生中就有万耀煌、黄仲翔、顾希平等人的子女,但也向社会上公开招收一些适龄青少年。它的办学经费除军校资助、董事会筹集外,主要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其历届董事长、副董事长及董事均由军校要员、早期黄埔毕业生担任,如董事长万耀煌 (中将教育长)、关麟征 (黄埔一期、中将校长),副董事长王锡钧 (黄埔一期、训导处长)、黄仲翔(黄埔三期);董事顾希平 (黄埔一期、政治部主任)、王禄丰 (黄埔一期)、曾扩情 (黄埔一期)、谢廷献 (黄埔二期)、万用霖 (黄埔二期)、吴允周 (黄埔三期)、刘伯龙 (黄埔三期)、陈素农 (黄埔三期)、张元良 (黄埔三期)、刘骞 (黄埔三期)、胡国泽 (黄埔三期)、任觉五 (黄埔四期)、简朴 (黄埔四期)、皮震(黄埔四期)、徐中齐 (黄埔五期)、李天民 (黄埔七期)等;方超、王元辉、沈伯超等董事基本上都是四川人。按董事会规定,黄埔子弟只交半费。黄埔中学的教师,在开办初期多为军校文职教官兼任,所聘专职教师亦多系外省籍人士,其中中央大学毕业生占比例较大,有的还是研究生,后来本地教师才逐渐增多。据1948年12月教职员花名册统计,70人中,外省籍者已下降到30人,本省籍者则上升到39人,不明籍贯者1人。校务主任、训导主任、军训主任、军训教官均由黄埔军校毕业生担任。

黄埔中学所开设的课程及使用教材,均系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规定的科目和部颁教科书,与其他学校一致,但其教育计划及实施,悉由军校政治部指导。学校在各班设立级任导师管理学生的日常思想、学习和生活。校方并在每周举行的纪念周会上对学生德、智、体几方面进行讲评,或请人作专题讲演。黄埔中学的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北较场军校,在大操场踢足球,攀登军事设施和去存正门外游泳池游泳。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北较场观看赛马,听军校管乐队演奏名家乐曲,到礼堂看京剧和汉戏,参观军事演习和参加校庆等重要集会。1949年4月11日, 军校校长关麟征,就曾召集全校官生和黄埔中、小学学生在中正堂训话,题为《现代青年应有之认识》。学校也偶尔借用军校场地给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如爱好京剧的学生排练《打渔杀家》,就是借用军校小礼堂进行彩排演出的。

学校成立之初尚无校歌,于是学校规定在重大集会和每周星期一的纪念周会上都唱黄埔军校校歌。军校将调配来的美军剩余物资,为黄埔中学学生冬季发给毛呢军服一套,夏季发给卡其军服一套;高中同学穿军服,初中同学改为合身的童子军服。学校在高中开设军事课,初中体育课中增加童子军教学内容。1944年, 黄埔中学参加成都市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和大检阅,特由军校军乐队陪同后期训练;检阅当天军乐队在队前吹奏,学生们身着新制服装,统一整齐,受到全场注目。

三、黄埔中学之校长。黄埔中学校长历来由黄埔军校毕业的将级军官担任或兼任,可见绝非一般。第一任校长系由军校政治部主任顾希平中将兼任,他是江苏淮阴人、黄埔一期毕业生,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连长,参加过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曾留学法国陆军学院学习军事。1943年2月, 黄埔中学开校典礼上,体型矮胖的顾校长,身着呢军装,上身斜背皮带,下穿马裤,足蹬桶靴,腰带紧绷着肚皮,以标准军人姿式站着给学生们训话,其言:“我来当你们的校长,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发财,因为这些我都已经有了。”然后他又将办学宗旨阐述了一番。第二任校长由时任四川省社会处处长的黄仲翔少将兼任。他是四川成都人、黄埔三期毕业生,参加过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连党代表、敢死队队长、军人部组织主任、中央军校军队党务人员训练班副主任。1946年2月兼任黄埔中学校长,至1948年7月因事辞职。第三任校长由时任军校少将高参谢廷献兼任。他是四川巴县人、黄埔二期毕业生,为早期黄埔“孙文学会”骨干,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长、四期入伍生团连长。虽然身材瘦小,打仗最有斗志,参加过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从黄埔中学开办到结束,谢廷献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实际负责人,先后担任过副校长、代理校长、校长。他在黄埔中学时生活简朴,曾禁止学生坐私包车上学和留长发、穿高跟鞋,用“高男剃光头、初男留平头、女生留齐耳短发”等措施来规范学生行为。他也常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谈,如早晨学生在操坝上背诵英语、国文时,便走过去说几句鼓励的话。1944年, 一位受学生敬重的国文教员因对学校不满而坚持辞聘,谢廷献送去路费陪送离蓉,并在途中再三劝留,此举又给师生留下了好的印象。1944年秋,谢廷献担任代理校长期间,反复征求意见之后,谱写了一首黄埔中学校歌,此后在集会上与军校校歌同时使用。新校歌歌词如下:云淡淡,花纷纷,风和日丽锦官城。看我们朝气蓬勃,看我们活泼天真。如泉之方涌,如日之方升。十年树木如树人。坚定革命基础,发扬黄埔精神!

四、黄埔中学之抗战。抗日时期,学生们在校园内传唱着《我们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以及歌词为“台儿庄,打胜仗,日本鬼子遭了殃……”等抗日歌曲,演出抗日剧目,壁报上刊登抗日题材的散文、诗歌和漫画;学校当局也请有关学者来校讲演,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战场的形势,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1944年, 日寇铁蹄逼近贵州省独山,大半壁河山沦陷,在这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同学们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校园内议论纷纷,此言参军杀敌,彼言上山打游击,救亡图存报国之心溢于言表。在蓉城街头处处可见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标语影响下,一些同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青年远征军,在市民的鞭炮声中离开校园奔赴前线。在印缅战场浴血奋战的同学寄回学校的信件和照片,学校还将其张贴于校内,使在校师生受到极大的鼓舞。

猜你喜欢
入校黄埔军校黄埔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入校
“巨掌”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刘英杰
识别教授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异星客历险记(四)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