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 张玥
向新能源时代转型
本刊 | 张玥
受访嘉宾:卢安武( 艾默里 · 洛文斯)博士,物理学家,著名能源问题专家,洛基山研究所联合创始人之一、主席、首席科学家。过去40 年里,担任过50 多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顾问,撰写图书31 册,发表论文450 篇。曾获蓝色星球、沃尔沃、伊德、奥纳西斯、日产、真悟、米歇尔奖,获马克阿瑟和阿育王奖学金,被授予11 项荣誉博士头衔,曾获海因茨奖、林白奖、优秀民生奖、全国设计奖以及世界科技奖。毕业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并曾任教于牛津大学,美国荣誉建筑设计师,瑞典工程学会会员,全国石油委员会委员,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实践课教授,曾先后任教于其他9 所大学,最近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2009 年,入选《时代》杂志100 位世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以及《外交政策》杂志100 位全球顶级思想家。
面对能源和环境的挑战,如何重塑现有能源体系、摆脱化石能源的束缚已经成为通向未来可持续之路的关键。
卢安武: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煤电厂或核电站,我们就无法给大家供电甚至没法照明,因为风能、太阳能波动性太大。对此,我有个例子:美国得克萨斯州是一个重工业企业众多、夏天炎热、空调使用频繁的大经济体。到2050年,得克萨斯州全年电力需求的86%将来自风能、太阳能,而另外14%的电力需求可以由地热、小型水电、小型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提供。这种情况虽然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供电,但这种供电模式并不符合电力负荷形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多余的电量分为两种分布式的储存方式:一种用于空调用电,一种用于汽车充电和放电。提前储存这些电量不仅可以备不时之需,而且可以保证用电的灵活性,同时,储存电量也不需要大型的储能装置和设备。
其实,这个理论在中国更容易实现。首先,中国国土广阔,不同的地区气候也不同,可再生能源资源肯定比得克萨斯州要丰富很多。其次,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这会使整个能源结构变得更加灵活。目前,欧洲已经有很多践行这一理论的实际案例,比如2013年上半年,西班牙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就达到48%,葡萄牙则高达70%,因此,这个理论的可行性非常高。
卢安武:总体来讲,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总投资额达到 67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接近美国总投资额的两倍。凭借着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容量、地热能的直接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和在2012年排名第三的生物乙醇产量和生物质发电容量,中国已经在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1、2012和2013年,中国连续三年在全球范围内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都增加8000万千瓦以上,吸引了约25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可以说是全球能源变革的绝对主力。
但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进步还是追不上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能源的巨大需求的增长速度,中国对煤炭和石油用量的增长所导致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严重,比如发生在北京和其他众多城市的空气质量危机便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挑战。化石燃料引起的温室效应以及大量进口石油而受到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这些危机都在促使中国加快推动能源革命。
卢安武:2012年11月掀起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确实是非常绚丽的一笔。这是中国走向清洁、繁荣道路的关键,同时也对全球其他国家能源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5年“十一五”规划开始,中国就成为世界上唯一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发展战略重点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在过去25年里将能源生产率(经济活动的单位能源消耗)逐年提高超过五个百分点的国家,并且一直致力于降低GDP单位能耗。2001年之后,能源密集型基础材料工业的迅猛扩增虽然打断了这一进程,但其后效率增益又得到恢复,再次回到了4%-5%的水平,这使得中国的工业在全球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污染和碳排放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同时,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在6项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如大型水电、小型水电、生物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的直接热利用上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随着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发电的成本也不断减少,这种良性循环,对世界各国都是有益的。
卢安武:重塑能源看起来很难实现,但中国是素有实现不可能之事能力的国家。过去两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核电,同时也居于世界首位。仅看201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除水电外的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能源)就比化石能源新增发电量总和还要多。
中国要实现重塑能源有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中国人口多,智慧的大脑也就更多,在支持外国包括西方工业化发展的发明中,有90%来自中国。第二,中国人勤劳敬业,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勤劳努力,就不可能实现这么快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第三,根植于中国5000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真知灼见,譬如无为而治,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治理方法。在重塑能源的道路上,我们面对的问题有很多,譬如空气、石油、气候变化、安全以及经济活力等,对此我们也有解决的办法,比如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美国就是因为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提高能源效率的机制,才能在2006年几乎没有费劲就实现了能耗的降低,这就是无为而治的一种方法,它并非不作为或者坐以待毙,而是以一种自然的进程去推动事物发展。中国是一个纷繁复杂、多样化的国家,要实现大范围内的重塑能源,需要中央机构、地方政府、私人投资单位甚至各个阶层、社区以及小家庭都能协作起来。
卢安武:中美两国消耗了全球38%的能源,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的43%。任何通向未来宜居世界的道路必须途经这两个国家。两国之间虽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也有众多需要相互借鉴、通力合作的领域。中美都是大国,都有多样性的文化和气候条件,都有勤劳智慧的人民,管理难度大,创新思路广,共同的利益和追求将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能源和气候问题是两国普遍认同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两国以及全世界的安全与繁荣,中美两国必须联手解决这个问题,而这种协作也将奠定两国在其他问题上开展广泛合作的基础。两国善良的人民也希望构建美丽的中国和美国,因为只有两个国家团结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完美的结果。基于这种合作精神,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中国而言,也是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我在书中所描述的美国能源创新之路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当然,中国能源产业的杰出成就也会为美国提供重要的经验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