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寰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对问题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最终自主掌握结论的学习过程。本文拟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探讨如何让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更好地实施。
一、对学生做好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引入”部分,使学生明确相关内容中存在的疑难点,为学生下一步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如“电磁铁”教学时,教师利用一个纸盒进行小魔术表演(使纸盒与小铁钉靠近,小铁钉被吸住),让学生思考“纸盒里装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你们都认为里面是磁铁呢?”当完成一个电磁铁的制作活动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请同学思考电磁铁吸了多少颗小铁钉(把学生说出的数量写在黑板上)。”“对这些数字你有什么疑问?”这样,在“吸钉数字”的差异中引导学生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引入部分时需要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1)应当保证引入部分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以“电磁铁”这部分教学的引入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入,利用“游戏揭秘”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做到对电磁铁有关概念与结构的掌握,很多学生就跃跃欲试,要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电磁铁。
(2)要保证引入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引入部分选用的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上述课例中学生通过观察盒子中电磁铁吸铁钉的现象,对电磁铁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更加具体地掌握了“磁铁”和“电磁铁”相关概念,为接下来对电磁铁性质的研究做了有力的铺垫。
(3)应当保证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在引入环节的设计中尽可能排除同探究内容没有关系的干扰因素,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究的具体问题上来,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组织学生展开小竞赛的方式,在“吸钉数字”的差异中引导学生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学会猜想、假设,相关方法验证及策略设计
小学生的猜想、假说都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且需要进一步验证的。例如在“电磁铁”教学中,学生就会提出许多猜想:“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受电量影响,电量越大,磁力可能就会越强”“也可能受铁芯上绕的线圈匝数影响,绕得越多磁力就越大”“可能受导线的粗细影响,导线越粗磁力越强”“可能与铁芯的粗细有关,铁芯粗的比细的磁力强”。这就为自主探究活动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生首先要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终对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到的具有共性的猜想、假设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交流。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开拓思路,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展开猜想与假设。
(3)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究问题进行总结提炼。
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通过积极思考把握结论
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为参与者与组织者,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指导学生凭借已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使学生明确问题的重难点,体验活动更丰富,问题探究更充实,这样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
四、引导学生勇于表达,掌握交流及评价方法
学生在自主合作课堂学习中,通过交流、汇报,能够对得出的结论进行检验,同时,促进新的探究问题的生成。如在“电磁铁”教学中,学生交流如下的实验结果:
电磁铁磁力大小受线圈的匝数影响、导线的粗细一样、电池一样、铁芯一样,13颗小铁钉,1绕15圈,17颗小铁钉,2绕20圈,23颗小铁钉。
结论:线圈的匝数绕得越多磁力相应的就越强。
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在对比实验中个别小组关于变量的控制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提出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新发现、新问题、新猜想,例如:线圈绕的松紧程度可能会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产生影响等。
让学生就自己的学习情况、探究结果展开交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探究成果与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对自我学习的控制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