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宗 豪
(南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61)
随着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化,实验室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资产,无论在资源类别还是在资源规模方面,都逐渐成为学校资金投入和使用的主要方向[1]。但是,在高校扩招和资金获取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目前我国高校对实验室资源的投入和使用之间尚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唯有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掘实验资源,才能实现高校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其发展模式和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水平[2]。也就是说,实验室的发展规划不但要满足人才技术素质培养的要求,还注重原投入、新投入和将投入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文章以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开放该类实验室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在讨论其开放模式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构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模式中支撑体系。使该类实验室能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领域中发挥更多作用。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类实验室因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一直备受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学生、社会高度关注[3-6]。但是在实验资源有限,对实验的要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只有在时间、空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开放”实验室,延伸其功能,才能发挥其更理想的教学和社会功效。从这个角度讲,高校体育类实验室的开放就显得十分必要:① 一些高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办学层次,同质化教育教学模式十分严重,体育类实验室仪器、设备经常出现重复配置。开放实验室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实验室共建,比如,能够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的仪器配备上进行综合采购,减少浪费,在理、生化玻璃仪器和通用仪器方面可以实现通用,降低对实验室资源的占用;② 开放实验室等于开放了实验室资源,不但能够全面提升实验室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还能显著缩减实验室用房、用地和用人状况,这对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具有明显意义;③ 在体育类实验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开放实验室资源能够向更多学生提供更为理想的实验条件,无论是生化实验、生理实验还是医学实验,都能够借助开放的实验室资源进行,能够缩减各类实验对教学用房的占用。
高校体育类实验室的开放式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有开放实验室各项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体现本校、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因此,在建设开放式体育实验室的过程中,需要体现:① 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体育类实验室的开放应坚持发展创新理念,不断向实验室填充优质资源,最终形成教学、科研与体质测试为一体的新型实验室模式;② 以服务更广泛的人群为出发点确立体育类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实验室建设规模需要以教育教学评估为准绳,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扩大实验室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③ 对现有的实验室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整合,无论是实验用房、仪器设备的购置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以及实验人员的配备等,都应充分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不断将最新的建设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之中。
通过对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考察和分析后发现,一些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严重,相关学科之间无法形成渗透和交融,这对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宽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都造成了消极影响[7]。实际上,随着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和壮大,学科之间的分立构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运动实践对理论知识的诉求。加之我国各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在研究条件与运行经费等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距离,导致一些实验室只能从自身出发,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命题进行单独研究和实践,这不但不利于运动人体科学这一学科体系的发展,还会对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造成阻力。比如,在“相对封闭”的实验室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运动人体科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认知,但是由于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学生是难以最终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的,一旦遭遇到运动监测、健身指导或者运动与健康的相关专业性任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就会显得捉襟见肘[8]。
目前,高校体育院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按照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单独设置的,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分室,这些“分室”具有不同的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实验要求。但是,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即实验室细化导致学科之间的独立设置,一些实验分室为了自身利益,会单方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完备性和整体性,而对其他分室的情况较少考虑[9]。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些实验分室资源充足,一些实验分室资源有限或者短缺,甚至难以在关键时刻得到及时的补充与有效利用,这对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构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十分有害的。
在历史和现实多种原因的影响下,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都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10]。比如,实验教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处在从属于理论课教学的地位,实验学时被大量挤占,甚至会为了理论课教学大比例的消减实验教学比例[11];此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资源大多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无论是实验教学内容还是实验教学方式,都和理论课教学之间彼此分离,这不但会阻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会因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封闭性,致使大学生长期无法掌握更多的实践和创新技能。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在实验室设置、资源分配和获取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存在滞后或者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致使实验资源开发力度有限,实验室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现有实验室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在原有实验室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开放时间与空间,解决管理上自由散乱的状态,形成科学系统的实验室开放机制,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更高层面的资源共享的目标[12]。为此,需要从实验室教学资源、实验教学方法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强化开放力度,选择适合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发展模式,更好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投资,其开放模式的施行需要注重其多种作用的发挥。只有这样,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才能提升利用率并提高投资效益。因此,在软件配备(比如实验教师等人员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就需要开放实验教学方法,不但要在实验课上开放,还应将实验室资源开放到课下和其他领域,鼓励学生在课上未能完成的实验能够主动延伸到课下进行[13]。而这就需要不断开发实验场所—运动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以此促进体育院校之间、体育院校和综合性高校之间、体育院校和运动队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联,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引进和改进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让更多的人群接触实验室资源,并以此获益。
图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逻辑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不但能够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交流与融合,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健康和训练方面的服务。为此,注重对社会团体开放,追求更多社会功效,借助实验室的开放把已有的科研成果向生产力方向转化,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和满足全面健身实践的需要。高校还能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并探索出更多、更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这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对实验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对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进行改革和重建的过程中,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并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引导和激励学生对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加以全面、正确的了解,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更大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体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
纵观我国高校体育类实验室的发展状况,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实验室功能尚未从“教学实验”转向“实验教学”,这一实验模式上的差别要求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开放工作要获得更多支撑,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实验室的自我服务与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开发新的实验项目、拓宽实验领域,使实验室开放持续发展。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开放需要各项资源的投入和跟进,以此保证实验室建设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能够及时有效的更新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实际利用率[15]。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得到学校、学院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使全校、全社会都能够认识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和时代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通过资源投入和提高资源的适应力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为了支撑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开放式运行,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对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用房以及相关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与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资源效益。此外,还应注重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规范的制定和履行,借助奖惩制度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要为实验室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与进修机会,体现“以人为本”的实验室管理分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能够在身体机能评定、运动技术诊断和运动与健康等领域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其运行效率和效果,除了要全面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科研需求外,还应强化对外资源合作与互动交流,通过向外界(社会团体等)开展有偿服务,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投资效益。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使学校和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一来,不但达到了开放实验室、服务教学与科研的目的,提高了实验室的自我发展能力,还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提供了便利。比如,可以动用实验室人力资源,为社会上的运动队等相关组织提供有偿的针灸、按摩等体育保健服务,也可以为社区群众、居民设计健身锻炼方案和制定运动处方,全面发挥实验室效益。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类社会组织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通识本领,还应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有效就业率。从这个角度讲,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就应该采取开放运行模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支撑体系的构建途径。当然,本文的工作还是初步的,需要在后续的实践工作中对其加以完善和修正。
[1] 宋雅伟,钱竞光. 构建南京体育学院省级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12.
Song Ya-wei, Qian Jing-guang. Thinking of constructing science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Key Laboratory of provincial movement [J]. Journal of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2 (3): 9-12.
[2] 石金毅. 高校体育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湖北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209-210.
Shi Jin-yi.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ports labora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Hubei University science of human exercise laboratory for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3 (6): 209-210.
[3] 郭丽丽,任彩玲. 滁州学院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 滁州学院学报,2009(6):74-75.
Guo Li-li, Ren cai-ling. Thinking of Physical Department of Chuzhou University science of human exercis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J].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2009 (6): 74-75.
[4] 殷 红,王春来,杨 冰. 高校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新思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7-9.
Yin Hong, Wang Chun-lai, Yang Bing. The human body science laboratory of sports college sports department open a new way of [J]. China Modern Education Equipment, 2010 (2): 7-9.
[5] 周 亮,唐 晖,姚绩伟,等.大学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三性”实验室的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160-163.
Zhou Liang, Tang Hui, Yao Ji-wei,etal. Construction of new idea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human body science laboratory of the university faculties -- "nature" laboratory [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2): 160-163.
[6] 李香华,史湘平,周 亮.运动人体科学模块化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1):20-24.
Li Xiang-hua, Shi Xiang-ping, Zhou Liang. Science of human exercise modular experimental study [J]. Hubei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1): 20-24.
[7] 罗志高.实验室建设发展趋势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66-68.
Luo Zhi-gao. Luo Zhigao. Discussion on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 (2): 66-68.
[8] 应安明,王桂玲.实验室建设规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34-137.
Ying An-ming, Wang Gui-l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lann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 (1): 134-137.
[9] 李志荣.开放实验室建设创新的若干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8-19.
Li Zhi-rong. Innovation thoughts on ope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4 (1): 18-19.
[10] 何 叶.新建本科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199-202.
He Ye.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laboratory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2 (6): 199-202.
[11] 汤丽清,雷芗生.对体育综合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89-92.
Tang Li-qing, Lei Xiang-sheng.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idea of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1 (6): 89-92.
[12] 王庆博,郭朝霞. 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45-47.
Wang Qing-bo, Guo Zhao-xia.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loration [J]. 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3 (2): 45-47.
[13] 宋卫红.浅析高校开放式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社会功能[J].实验室科学,2008(3):175-177.
Song Wei-hong. Analysis of College Open Laboratory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Sports Human Science [J]. Laboratory Science, 2008 (3): 175-177.
[14] 程 萍,孙雷鸣.关于体育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5):5-8.
Cheng Ping, Sun Len-ming. Thinking abou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J]. Sports Adult Education Journal, 2012 (5): 5-8.
[15] 杜守旭,杨嵩先.构建实验室管理运作的新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90-92.
Du Shou-xu, Yang Song-xian.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ng new mechanism of [J]. Research and T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0 (1): 90-92.
·名人名言·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