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颖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江苏 宜兴 214200)
英语教学中强化教学法的探讨
许颖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江苏 宜兴 214200)
强化教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运用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下的教学。强化教学能使教学时间高度集中,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强化,从而优化英语教学。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主要就强化教学的含义、作用和原则,强化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英语教学 强化教学法 教师能力
大科学家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它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领域,而且适用于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学英语老师要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研究和学习教学法很有必要。要让学生学会英语,并通过学习英语学会怎样学习和学会怎样做人。教和学得法,则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采用强化教学法,事半功倍,下面就英语强化教学法进行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拉斯卡依据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的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强化教学法的含义是全面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强化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应在各个方面贯穿始终,但具体的强化教学法则要与一般教学方法穿插结合运用。强化教学法的特点是:周期短、频率高、容量大、效果显著。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大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人的一生只动用大脑的智力储备不到四分之一,大部分智力储备尚待开发。心理学认为,记忆是大脑神经中枢某种印迹的建立和巩固,它能保持也能丧失。记忆力的发挥,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绩。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进行了记忆实验之后得到了一条遗忘曲线,它表明遗忘发展的速度要随时间而产生一定变化,其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实验证明,记忆的遗忘是受先前的和后来的信息干扰所致。一个信息受其他信息的干扰越少,出现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记住并贮存到长时记忆中。英语强化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时间高度集中,这样教学信息就能及时得到强化;教学信息单纯,不受其他信息的干扰,有利于保持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强化教学法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在开发大脑智力储备时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保持在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进行教学。上课时学生信心十足、精神愉悦、士气高涨,并使大脑处于纯净的英语信息接收状态,有用的英语学习和使用信息就可被全部吸收,无用的外部和内部干扰信息则被彻底排除,似乎达到气功的入静状态。强化教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运用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下的教学。强化就是“趁热打铁”。强化教学法就能使英语教学最优化的方法。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译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为此,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强化教学法,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期达到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英语强化教学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计划性
英语强化教学前,必须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应包括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进度和学习强度等方面。要合理支配时间,突出重点、难点,并且注意在学习层次上体现科学的序列性。制订计划前要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明确语音、语法、词汇在各个教学阶段的具体要求,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语言现象和听、说、读、写、译技能方面的弱点。在此基础上,制订一个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在全面照顾的基础上强化重点和难点,在强化重点和难点时要照顾全面。
(二)系统性
英语强化教学要求把知识系统归类,按系统训练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框架。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向学生讲明,让他们对所学材料有总体了解。课前可以提纲挈领地制定一个学习总表,列出学生该掌握的各单元的基本内容、重点、关键点和学习要求,让他们了解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清易于混淆的语言现象,防止运用时易产生的错误,在强化训练中突出对比。
(三)针对性
英语强化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是否突出针对性关系极大。对教材中哪些需要详加操练,哪些只要略加指点,哪些可以组织自学,哪些应该绕道迂回,教师都应当心中有数。而且对学生学习时的心理活动,如兴趣、好恶等,要了如指掌。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时,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四)综合性
英语强化教学综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内容的综合性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以课文为中心,能有效改变注重语言形式忽视课文内容的现象,从而有机地把词汇、句型、语法和阅读理解结合起来,实现内容的综合性。在形式上,听说读写译并举,多种感官协同,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疲劳,增强学习效果。这样,强化就不会停留在表面,不是单调乏味的重复。贯彻综合性原则是使强化教学充满趣味性的根本保证。因为趣味性不但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富有幽默感,还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新异性,用教学方法和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英语强化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强化教学法在授课中的运用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英语教师最重要的技能是善于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特定的时空中,为学生们开启通向无限知识的大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口语、写作等教学都可以适当集中时间进行单项强化,取得较好的效果。
1.单词强化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材料,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运用英语的能力就越强。英语教学中有大量的词汇,掌握这些单词和词组,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单词的同时不能忽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记忆这些单词。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拼读、拼写和记忆单词的能力。教会学生按拼读规则拼词、读词、记词。因为英语中近一半的核心词是音形一致的,它们的拼写是有规律的,类似于其发音。强化学习单词还可借助同义词释义,如:reply means answer;反义词释义,如:the opposite of“question”is“answer”;利用构词法,如词的前缀un-,im-,dis-,后缀-er,-tion,-ment等。用英语多功能解释词义,只在非用不可时才用汉语解释。每堂课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对所学单词进行归类复习。可按单词的内容归类,按拼读规则或构词法归类,接音异形同词归类等,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场”,如see-sea,flower-flour,deer-dear等。按词的搭配归类,如说出所学的含有“look”的动词短语有look out;look at;look after;look for;look back;look round;look over;look forward to等。复习时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复习没掌握或掌握得不够熟练的词。
2.语法强化教学。
教材对语法的讲解是循序渐进的。基本语法到高二才能学完,显然会影响听说与读写,不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把阅读中常见的、重要的、有规律的语法采取适当的方法提前讲授,并适当练习,使学生对整个语法规则有全面认识,为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扫清障碍。例如:八种基本时态和语态从初中到高中教材中是分十几次才讲完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学生高一入学时,就把时态和语态结合起来,边总结实践学过的时态,边把高中三年所要求的时态语态用一两节课的时间以列表的形式教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多种时态和语态相互接应,而不是孤立地讲某个时态或语态。这样有助于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时态和语态一目了然。再通过大量练习运用各种时态语态。如非谓动词是学生最感头痛的,如果用一节课的时间先把谓语动词的各种形式和用法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用图表加以概括,就能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加深学生的理解。再加以反复的训练,就能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
3.阅读强化教学。
教科书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工具,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则是学生运用知识、开阔视野、发挥才干、增强能力的广阔天地。成功的外语教学应当使学生不仅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运用技能获取老师没有教过的知识,甚至教师本身尚缺少的知识,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在集中识词、集中讲授语法后,就可发动学生大量阅读原版著作。根据学生的志向和兴趣,组织学生选学不同的材料:文学、历史、地理等。让兴趣相投的学生组成一个松散的群体,人数不限,可自由更换,上外语自习课时坐在一起,阅读研讨,并进行适量翻译。活动刚开始时要有数量的要求,凡达到数量要求的均给予表扬鼓励,保护其积极性,而后逐步要求质量。
步骤:(1)介绍工具书与参考材料的寻找和使用方法。(2)介绍阅读理解和翻译的基本方法。(3)阅读、讨论、查证、请教老师。
好处:阅读能激发学生学外语的浓厚兴趣。从兴趣发展到爱好,把自然兴趣升华为志向兴趣,这种兴趣能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还能培养学生自学与治学的能力及顽强的学习精神与刻苦学习的毅力。此外,还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增长才干。
(二)强化教学法在复习中的运用
英语强化复习是指在英语考试前夕,教师集中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形成技巧,在考试中发挥应有水平所进行的强化复习。多练代“题海”。“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充分说明了“练”的重要性。“练”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必要手段。但切忌无目的地多练,练过头而造成“题海”。大海茫茫,无边无际,学生在题海中游泳常遭灾受难,疲于奔命,劳而无功。因此,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既要多练,又要练得恰到好处。处理好多练与“题海”的关系。强化复习应有恰当的方法。
1.精选题,巧归类。
在众多的复习资料和试题面前,不能见一份就用一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当精心选题。准则是:大纲的要求,教材的深宽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突出典型和系统。例如,在复习被动语态构成和用法规则时,就可选一组包含各种时态的句子进行填空和替换练习,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强化:
a.Football is played allover the world.
b.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was built in 1959.
c.He will be taken to hospital tomorrow.
d.The books must be returned to the library.
e.The price of TV set has been cut.
f.This building will have been built by them by the end of this month.
g.This cinema had been built by us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h.Where is the meeting going to be held.
在配置和组织练习时应根据考试具体要求,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归纳、总结、提炼、整理、排队,达到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学生练一题能掌握一连串同类题的效果。另外,还要善于把练习中的要点归类。例如,英语某些动词后面要接动名词而非不定式,如:mind,practise,risk,enjoy,finish,avoid,consider,suggest,等等。
2.形象讲评,概括模式。
学生练习后,必然会暴露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教师平时没有讲透,有的是因为学生平时没有练透。问题罗列后,先仔细分析,然后进行讲评。在讲评过程中,要巧于概括规律,强化学生的印象,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指出句子He has joined the Party for two years(误)和He has been a Party member two years ago(误)中,瞬间动词和持续性动词在用法上的区别后,可列出下表,在学生脑海中印上对比图像。
瞬间动词 持续性动词borrow begin buy leave come catch a cold fall ill die fall asleep marry lose job be away from have a cold be out of job be ill be dead be asleep be married be on keep live/be here have
学生通过有对比、有目的的操练,会逐步领会解题方法,如果在此基础上及时指点,则能使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钥匙,形成解题模式。
3.把握好三度——强度、进度与程度。
强度、进度与程度是考前英语强化复习的三要素。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复习的节奏和密度;进度指复习计划中规定的内容指标和时间支配;程度指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牢固程度、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强度的大小制约进度的快慢,进度的快慢又取决于学生水平的高低。一般说来,学生程度好可加快复习的节奏,提高复习的密度,从而完成或提前完成复习;反之,则要放慢速度。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程度差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精耕细作”后可适当提高强度,加快进度。
为了协调好强度、进度与程度三者的关系,在考前强化复习的安排上,可以采取两条线、三个阶段的办法。两条线:课内一条线,把教材重新组织,在重点和难点上进行有系统的强化训练;课外一条线,让学生按单元、按册、按要求、按时间向前推进。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知识强化复习为主,大量进行词汇、语法、句型的分类归纳和单项性语言练习;第二阶段以技能强化训练为主,高速度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性语言练习和对重点课文的活用掌握;第三阶段以应考能力的强化训练为主,扎扎实实地进行多种类型、多种套路的模拟演习,形成快速应变、反馈的习惯和技巧,使学生在心理上进入最佳状态,达到预期目的。
总之,应用强化教学法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但对教师的材料收集分析能力、归纳演绎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周令本.英语入门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