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县中富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4-02-09 03:20:55黄时胜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萤石硅化石英

黄时胜

永丰县中富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黄时胜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西总队,江西 上饶 334000)

招携—大沽断裂带是一低温热液成因的萤石成矿带,已发现永丰县南坑大型萤石矿、中富中型萤石矿及乐安、兴国等地的小型萤石矿以及与萤石成矿密切相关的萤石矿化硅化带等。本文论述了中富萤石矿的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矿石自然类型、矿石质量等特征,并分析了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

萤石;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永丰中富

矿区位于永丰县县城南东130°方向直距约60km的中村乡境内,交通较为便利。

1 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质特征

该矿区区域位于华南褶皱系(Ⅰ)赣中南褶隆(Ⅱ)赣西南拗陷(Ⅲ)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Ⅳ),永丰县藤田向斜盆地南缘。区内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石炭系和第四系。构造以加里东期褶皱和燕山期断裂为主。加里东期褶皱由相间平行排列的紧闭倒转线状背斜和向斜组成,褶轴呈北东方向;燕山期断裂以北东向脆性断裂较醒目,自北至南贯穿矿区的北北东向断裂是区域性控矿构造。区域出露的岩浆岩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侵入的岩体,面积约70km2,呈岩株状产出,岩性主要为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

1.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床地质简图如右图。

1.2.1 地层

(1) 上震旦统(ZⅡ):岩性为青灰色变质凝灰质粉砂岩、变质砂岩、青灰—灰绿色凝灰质千枚岩、灰绿—深灰色沉凝灰岩,局部夹灰黑色长英质角岩、千枚状板岩。

(2) 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矿区沟谷和山坡平缓低洼处,主要成分为亚粘土、亚砂土和砂砾石层,厚度0~5m。

中富萤石矿床地质简图

1.2.2 构造

矿区构造较为复杂,但以断裂构造发育为主,其中又以北北东向控矿断裂最为重要。矿区所见断裂构造共有三条。

(1) F1断层:贯穿矿区南北。北部产状104~117°∠40~60°,南部268°∠70°,区内走向长度大于3km,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活动的特征,断层的性质是先压扭后张,张、压、扭性质均有表现,形成大型的断裂破碎带。断裂破碎带硅化、萤石矿化明显。硅化破碎带多呈透镜状、脉状,长数十米至数百米,一般宽约10~30m,最厚达50~60m,具有膨大缩小、尖灭再现之特征,为招携—大沽区域性大断裂带通过本区的部分,是本区萤石矿床的导矿和赋矿构造。在矿区中北部,F1断层的上、下盘均为燕山期花岗岩(γ52-1a)。在矿区南部,F1断层的上、下盘均为震旦系。

(2) F2断层:位于矿区北中部,为逆断层,平均产状为215°∠50°,本断层错断了F1断层。

(3) F3断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是矿区中部北采区及南区之间的一条区域性断裂,同F1断裂呈斜交发育,断层走向约为40°左右,倾向倾角不明,受该断裂影响,矿区北部矿体同南部矿体产状有较大变化,主要是倾向相反,倾角变陡,同时也是矿区南部震旦系地层同岩浆岩体的界线。

1.2.3 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第一次侵入的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γ52-1a),花岗岩主要为似斑状结构,局部中细粒花岗结构,中粗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等。

2 矿床特征

2.1 矿床

本区萤石矿体赋存于矿区的F1断裂硅化破碎带内,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

矿区共发育有5个矿体,矿体均位于在硅化破碎带(F1)中,其中北部由北向南依次为M1、M2、M3、M44个矿体,走向总长约1 470m;M5矿体位于南部。矿体有膨大缩小、尖灭再现的现象。

2.2 矿体及矿石质量特征

各矿体及矿石质量特征见下表。

矿体及矿石质量特征

2.3 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类型

2.3.1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结晶粒状、他形砂糖状、破碎、压碎及交代溶蚀残余结构等。

(1) 自形半自形结晶粒状结构:萤石矿物晶形多为八面体,少数立方体,大小一般10~30mm,三组完全解理发育。

(2) 他形砂糖状结构:呈隐晶状,粒径一般小于0.005mm,多与隐晶状的石英等组成条纹、条带状构造,为后阶段硅化、萤石矿化的产物。

(3) 破碎结构:早期形成的萤石,受后期张性应力的作用而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各种形状的角砾,并为后阶段的CaF2、SiO2等成分充填胶结。

(4) 压碎结构:与破碎结构相似,但早阶段形成的萤石是受到挤压应力的作用。

(5) 交代溶蚀残余结构:早阶段形成的萤石,被后期的含SiO2的热液交代而呈孤岛、港湾等形状。

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条带状、块状及网格状。

2.3.2 矿石类型

(1) 按矿石结构构造划分,主要有角砾状、条带状、块状及网格状矿石四种。

角砾状矿石:浅白色、浅绿色,角砾成分萤石20%~50%、石英5%~20%、围岩(花岗岩、变质砂岩、千枚岩等)10%~20%。角砾大部分呈棱角状,少部分为不规则形状。胶结物主要为细粒或砂糖粒状的萤石和隐晶或细晶的石英,二者呈细脉或网格状穿插于各角砾之间。

条带状矿石:由石英、玉髓与萤石相间或不同颜色的萤石相间平行排列组成条带。

块状矿石:浅白色、浅绿色,萤石含量90%以上,较少见。

网格状矿石:浅白色,碎裂结构,萤石破碎后被密集的网格状石英细脉穿插,萤石含量一般50%~60%、石英40%~50%。此类型矿石常与角砾状矿石混为一体,在矿区较常见。

(2) 按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划分,主要有萤石型、石英—萤石型和萤石—石英型三种。

萤石型:萤石矿物含量一般在90%以上,少量杂质,一般为白色、浅绿色等,但所占比例较少。

石英—萤石型和萤石—石英型:矿物成分主要为萤石、石英,二者之和一般在90%以上,且互为消长关系,另有少量的燧石、泥质及铁质矿物。石英含量小于萤石时为石英—萤石型,反之为多为萤石—石英型。两者均为区内的主要矿石类型。

2.4 矿体的围岩与蚀变

2.4.1 围岩

矿体上下盘的直接围岩基本上由硅化破碎带组成,与矿体的接触界线清楚,但不平整。一般而言,直接接触的是含萤石硅化岩、强硅化角砾岩、碎裂岩及石英脉,然后过渡到断裂带通过的碎裂花岗岩或ZⅡ的浅变质岩。

2.4.2 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种类较多,具多期性,主要有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和蒙脱石化。近矿一般为硅化和萤石矿化,硅化破碎带一般宽约10~30m,最厚达50~60m,以矿体所在位置两侧最为强烈;其次为高岭土化,多见于矿体附近的碎裂岩及次级断裂带中;黄铁矿化和蒙脱石化偶见。

3 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

3.1 矿床成因

(1) 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F1断裂硅化破碎带中,产状与断裂带一致;与围岩界线清楚,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

(2) 矿石类型以角砾状为主,且具有多次破碎多次胶结的现象,具典型的热液充填型的成矿特征。

(3) 笔者曾经对矿区以北约10km的南坑萤石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萤石矿石包裹体测温,主要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在130~190℃之间,最佳值为160℃;包裹体中O18同位素分析结果,成矿溶液中Ca2+、F-、HCO3-等物质主要来源于雨水的循环系统,与岩浆期后热液及沉积岩、变质岩关系不大[1]。

综上所述,本区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低温热液充填型。

3.2 找矿方向

根据区域资料,矿区所处的招携—大沽断裂带,长74km,宽数十米至2km,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大构造透镜体和硅化破碎带,带中已发现的除本区中富萤石矿为中型规模外,还有大型的南坑萤石矿、乐安、兴国的小型萤石矿以及与萤石成矿密切相关的矿化硅化带等,是一低温热液成因的萤石成矿带。该断裂带既是导矿构造,也是容矿空间,但沿该构造带已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程度以上的总长度不超过20km,尚有约50km地段可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是寻找同类型的萤石矿床有利地段。

黄时胜,永丰南坑萤石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J].建材地质,1989(6):5-12,51.

P619.215

A

1007-9386(2014)06-0048-003

2014-07-01

猜你喜欢
萤石硅化石英
石英及方石英的碱浸动力学研究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西部资源(2021年3期)2021-12-20 21:23:47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矿产勘查(2020年7期)2020-12-25 02:43:30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关于宽带石英滤波器配套谐振器的选用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10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红山文化萤石质鱼形饰的鉴别和探讨
严重楔状缺损石英纤维桩树脂修复临床分析
某萤石矿开拓系统优化
铜业工程(2015年4期)2015-12-29 02:48:35
石英云母片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模拟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