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能力培养与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2014-02-08 09:27范琳FANLin范敏FANMin
价值工程 2014年26期
关键词:师资融合目标

范琳FAN Lin;范敏FAN Min

(①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科研处,广州 511442;②青岛恒星学院信息学院,青岛 266000)

(①Research Department,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Business,Guangzhou 511442,China;②School of Information,Qingdao Hengxing College,Qingdao 266000,China)

0 引言

国家对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一直很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主要体现在自身的创业能力上,并明确地提出并支持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创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之一,就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些都说明有关部门对培养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很严峻,培养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加大创业教育,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才能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才能缓解就业的压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可见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一直是国家的重点。要提高就业率,就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就要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因此探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多年,但创业教育与国外的创业教育相比起步较晚,对于创业教育我国高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固定的模式。在创业教育提出之初,许多院校只是简单地在学校开设一些创业公共课程,要求学生选择学习,但数量是有限的。随后发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没有相互融合,创业教育并没有渗透到学生所的专业中,不利于不同专业背景下中的对创业人才的培育,也不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创业教育的探索中,我国高校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创业教育的理念没有明确 从许多研究论文中可以发现,对于创业教育我国许多高校理解为在大学里让学生开设一些小商店、商铺,让学生成为小老板;开设一些小公司、小车间,让学生成为小经理、小厂长;开设一些学会、协会,让学生成为各种会员等,认为这些就是创业教育了。其实这些只是流于形式的创业教育,没有系统地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

1.2 创业教育的定位不清 在省级或全国的创业教育交流会上,我们听到的经验介绍也只是某某大学划出了场地,给学生开办了各种不同的公司,与校外企业开展了实际的业务往来,并且许多学生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最后才发现,那些办得好的学生,自已的父母就是很有钱的老板,有家里的资金支持。这些成功的学生也只是少数,整个大学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加入到这种实际的操作中。这种创业教育的定位是不清楚的。创业教育要针对的是大学的全体学生,针对不同专业背景下学生创业精神的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更不是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人为地完全隔离开来。

1.3 创业教育的局限性 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都局限在学校成立的创业部门来完成,比如说学校的实训中心、创业基地等,似乎和学校别的部门没有关系。创业教育也仅仅局限于技术操作层面和技能学习层面,局限在创业实训课中完成;学生创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不是由教务处统一制定的,没有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将创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基础教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的脱节,创业教育仅仅成了某种技能或技巧的掌握而已。创业教育局限在某个部门,没有渗透到学校所有教师的教学理念中,没有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必然导致创业教育的失败。

1.4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由每一位具有创业理念的教师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是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懂创业教育的“双师型”人才。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仍然是单一性的,虽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要参加顶岗实践,可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培养出“双师型”教师,这也导致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隔离。

2 国外创业教育的模式

国外的创业教育发展很快,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创业能力,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在社会上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国外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如下:

2.1 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模式 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模式是把创业教育由辅助课程转变为专业课程教育的方法,从而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一样设置学位,学生通过取得创业学的专业学位学分,完成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出具有创业能力的专门化的创业人才。例如:美国的哈佛商学院、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及百森商学院;澳大利亚的莫道克大学等,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同时,这种模式的学生是经过严格筛选才加入的,学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特征。美国的百森商学院创业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就是经过了与创业学的整合,最总为: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

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模式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把创业者应该具有的品质和特性与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这种系统化的、有机融合的课程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2.2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是把创业教育与日常的专业教育相互融入。这种融合首先表现在目标的融合,创业教育的目标与专业教育的目标相互融合,才有课程设计的一般融合。例如:斯坦福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创业技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印度理工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国际高科技领域里最受欢迎的人才;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高科技、高素质的通用人才、能够领导创新项目的专家以及具有广阔文化视野的“国际人”。这些国外的大学都选择了将学生专业教育的目标与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融合的模式,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掌握创新创业的能力。

2.3 不同专业背景设计不同创业课程模式 国外的许多大学采用不同专业背景设计不同学科创业课程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吸引本专业学生的同时,也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专业的创业课程。如康奈尔大学针对商科专业背景的学生设置了“设计者创业学”、“创业学和化学企业”等创业课程,对本抓也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非商科专业的学生参加学习;印度理工学院围绕信息技术专业也开设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并有创业的研讨会、讲座等辅助课程。因此根据不同学科的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创业课程模式,能更好地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4 企业人员纳入师资队伍模式 在加强本校师资建设的同时,充分吸收企业人员加入教师队伍。把企业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企业技术骨干等聘请到学校来,开设相关专业的创业课程,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培养企业的人员学习教学教法,当好教师,能更好完成学生的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等课程的学习。如:法国巴黎的“中央理工大学”的创业课程,专门聘请企业的总裁、企业的创始人等传授自己的创业经验;“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心也聘请了成功企业家为本校学生授课,解决学生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企业界成功人士与专业创业师资共同参与创业教育,能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国外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不同模式,为我们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3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创业教育存在的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才能更好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要实现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就要将创业教育的理念注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目标融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是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问题,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目标的制定不能单一的。我们不能单一制定专业教育的目标,也不能单一制定创业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创业的实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实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目标的融合。目标融合性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在创业教育的目标中纳入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教育目标中也要纳入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融合,以此引导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学生的个性需求也是不一致的,这也要求我们的大学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机融合,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好的专业知识素质和人文精神底蕴,又具有创业精神和实际创业能力。如:将文化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育纳入人文社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技术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育纳入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等,将原来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转化为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创业能力的融合性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多层次课程体系模式 要保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学院的实践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选择与各院校自身发展能力相匹配的创业教育模式与课程设置,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核心课程或选修课程来持续地培养自己对创业的兴趣。学校要安排老师讲授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和技巧,使创业成为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推动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课程安排和自己的选择实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结构性融合,以保证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学校要从高层开始将创业教育的要素逐步纳人各部门、各学科、各专业的管理与教学中,要调整教学计划,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建设新的教材、变革教学方法,形成学院创业教育的多层次课程体系模式。同时学院要基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去考虑不同的课程设置。例如:商贸学院的学生,可以去构建由专业创业课程、普及性创业课程和商业贸易技能创业课程等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以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跨系部选修时学习的要求。

3.3 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目标融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层次课程体系模式要求师资的配置多元化,这包括师资来源的多元化、师资教育技能的多元化以及校内、校外师资培养的多元化。师资的来源可以由校内在编的教师、校内聘请的其他院校的代课教师、以及聘请的企事业界有影响的人员等,这些构成了师资来源的多元化。学校的师资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技能,这就对师资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要求掌握传统专业教育的方法,还需掌握创业教育方法、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要求创业教育的师资要具备多元化教育技能和知识架构,这样才能满足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学生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做好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培养,以校内、校外“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作为核心,在做好校内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提升的同时,做好兼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以保证学校教师具有“双师”结构。同时聘任专业、行业领域内的成功创业者、有经验的企业家等对学生授课,用自身的成果经验进行言传身教,解决双师型师资的匮乏。通过多种途径,不断调整优化师资结构,创新教师队伍教育管理机制,坚持对学校教师培养与引进并重、能力培养与学历学位提高并重,通过校企互动,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多元化师资队伍模式,以适应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实现职业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4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是衡量高校教育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评定活动。这种监控既是对当前教育活动的整体评定,也是发现当前教育问题、优化现有教育模式的必要手段。因此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模式的建立尤为必要。建立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模式,可以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质量、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师资质量等进行评定,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业率、就业薪酬、工作单位评价等系列指标进行评定,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通过评定不断调整各种培养手段,真正实现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模式中,既要构建人才培养目标监控体系,还要构建学生毕业后的人才质量检测体系,各种体系的构建一定是在创业教育的理念下,加入创业教育的评价制度,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通过以上几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构建,最终实现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1]李文英,王景坤.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76-81.

[2]易玄,申丹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

[3]洪霄,陈明虎.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思考[J].价值工程,2010(35).

猜你喜欢
师资融合目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