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敏,江清林
(佳木斯大学学报管理部,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科学领域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统计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学术论文的科研质量与水平[1]。
医学论文中常见结果数据做统计学分析,正确分析统计资料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非常关键,其论文中计数资料的统计结果对研究的问题的结论非常重要[2],论文中实验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直接影响论文中结果和结论的客观真实性,只有在数据资料系统化的基础上,统计分析才有真正的意义,因此只有正确的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分析出统计资料真正要说明的问题,现就一实例进行说明此问题的意义。
临床用两种抗生素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标准判定:治愈:耳鸣、耳塞、耳胀等临床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耳膜颜色恢复正常,活动度优良,鼓室没有积液,纯音检测正常,声阻抗检查鼓室图由B转为A;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听力逐渐改善,经电测听力导听阈提高>10dB,鼓室图由B转为C;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鼓膜向内凹陷,活动度欠佳,声阻抗没有改变,仍为B型图。根据两种药物的疗效将统计资料见表1。作者认为两种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总有效率有差别,甲药治疗的疗效优于乙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P<0.01)。
表1 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总有效情况
注:χ2=9.02,P<0.01。
从表1可看出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总有效率有差别,通过计算得出χ2=9.02,P<0.01,通过计算结果可得出结论:乙药的总有效率高于甲药,还需对此计数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及讨论。根据计数资料数据通过χ2检验可以合并或者可以进行分开,可将表1数据进行重新整理,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成一栏,变成未痊愈;痊愈和有效分成一栏,变成有效,计数资料数据重新整理,见表2~3。
表2 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痊愈情况
注:χ2=4.13,P<0.05。
表3 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情况
注:χ2=0.56,P>0.05。
综合表2、3分析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其治愈率甲药明显高于乙药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从两种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来看,有效率无显著差别(P>0.05),表2可以得出甲药对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痊愈率高的结论,表3可以得出乙药对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高的结论。
医学论文得出的结论应该是非常严谨的,因为它牵系着众多医务人员及广大患者的关注,论文中结果的实验数据是客观的,统计学是至关重要的[3],关键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分析数据资料反映的事实,统计资料信息由于计算失误、统计学方法应用不对常常发生丢失现象,应引起医学专业的研究人员给予关注,本文列举的资料实例显然就是丢了实验数据的部分信息,表1中初步分析两种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总有效率,通过计算得出乙药疗效高于甲药疗效的结论,但其忽视了数据中痊愈例数与有效例数的信息。如果将表格中痊愈例数这一项数据进一步分析,最终得到乙药的痊愈率低于甲药痊愈率的结论,并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种药物治疗该病的有效情况,便可得出两种药物治疗该病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如果不对计数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就会丢失资料中数据提供的重要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统计学结论,在临床上产生很大的分歧。本文列举的事例得出乙药总有效高于甲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差别极显著(χ2=9.02,P<0.01),这个差别极显著只是统计学角度上来看的,而并不是说两种药物实际的总有效率间就相差特别悬殊。医学统计学中概率界值(0.01或0.05)是通过统计学理论方法计算得出,是指所分析的资料数值误差,一般认为,误差越小越有理由认为不属于样本抽样误差,也就是说,医学样本统计学上的差别的大小,与所分析资料的各指标间实际数值的大小不同,不能看作是一回事,此外,还要与所表达的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4]。
[1]赵建平,唐英德.临床医学论文中统计方法的正确选择[J].华西医学杂志,2001,16(3):19
[2]王涛,田丰庆,胡平刚.医学科研论文统计方法错误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2,37(1):11-13
[3]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
[4]袁聚祥,黄悦勤,刘桂芳.预防医学[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