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董红梅,金 凤,陈小龙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常伴视网膜功能异常及屈光介质混浊的疾病,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视网膜复位整复手术大部分患者虽然可以视力得到一些提高,但仍然有一些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甚至下降。为了在术前预测这类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确定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我们对47例(47只眼) 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患者在行玻璃体切除内路复位术前3d内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及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测定,术后3个月进行视力检查,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观察的患者共47例(47只眼),男32例,女15例。年龄13~70岁,平均46.5岁。术前进行视力检查:视力在0.01~0.1有34只眼;光感及眼前指数的11只眼;光感不确的2只眼。术后随访1年。未能随访者和术后出现影响视功能的并发症者除外。
电生理仪检查仪器为德国罗兰公司生产。F-VEP视觉电生理检查参数设为:30°视野刺激,闪光强度为3(2.7~3.3)cd.s/m2,闪光频率为1Hz/S(1.0Hz±10%),暗适应白光刺激,用银氯化银皮肤电极,每次记录的平均次数64次,高通滤波≤1Hz,低通滤波≥100Hz,分析时间为≥250ms,作用电极位于沿中线的Oz位,参考电极位于Fz位,地电极于耳垂,检查距离为100cm,主要分析P100及N75波的振幅及潜时。F-ERG视网膜电图检查参数设为:病人尽量扩大瞳孔并记录瞳孔大小,暗适应20min,在暗的红光下置入电极,刺激光为白光,全视野闪光刺激,闪光强度一般为3(2.7~3.3)cd.s/m2,视杆细胞刺激0.01cd.s/m2,闪光频率为1Hz/S,刺激光色温7000K,刺激持续时间≤5ms,主要观察a,b波振幅及潜时。所有患者均于电生理检查后3d内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玻璃体切除内路复位术)。
进行F-VEP及F-ERG检查时将同一患者的双眼检查报告对比后进行综合分析分为: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及记录不到波形。术后视力检查情况为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患者的视力较术前下降者为下降;较术前视力提高大于等于2行者定为提高;其余的示为无改变。
F-ERG检查结果轻度异常18只眼,术后视力提高13只眼(72.2%),有29只眼F-ERG波形表现为中度异常或重度异常以及记录不到正常的a波和b波,在整复手术后3个月进行检查视力,其中有9只眼视力提高,提高率为31.0%。对以上患者进行了F-VEP检查27只眼检查结果为P100及N75峰值时和振幅轻度异常,在整复手术后3月进行视力检查有24只眼术后视力提高, 提高率为88.9%,在F-VEP检查中有20只眼显示为P100及N75峰值时和振幅重度异常和记录不到波形,术后3个月进行视力检查有3只眼视力提高,提高率为 15.0%。综合检查结果F-VEP及F-ERG均显示轻度异常的14只眼中术后3个月视力均提高,且术后视力均恢复至0.3以上。但是F-VEP及F-ERG检查均显示重度异常或记录不到波形的4只眼中术后3 个月视力检查结果为2只眼下降,1只眼不变,1只提高。见表1。
表1 视力与F-VEP及F-ERG异常的关系
眼的视网膜玻璃体手术较复杂,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很难估计预测尤其伴有白内障、角膜病等屈光介质混浊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眼部B超、O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大概观察各层次的解剖结构,而眼部电生理检查能从客观地角度了解分析视路及视网膜的功能状态[1]。
视网膜电图能客观地反映视网膜功能情况,临床上许多视网膜疾病均可以导致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的异常改变。视网膜脱离主要表现为玻璃体增值病变、机械性地牵拉视网膜致使视网膜脱离损伤、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它所导致的视网膜电图a、b波的异常主要反映视网膜脱离损伤视网膜组织的功能。本次观察的结果显示术前F-ERG检查结果表现为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明显好于F-ERG检查结果表现为中、重度异常者,这与文献报告的结果是一致的[2]。本次观察中也有部分患者术前F-ERG检查结果表现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而术后3个月视力检查却无改变。这部分患者主要是伴有视神经萎缩或黄斑病变等既往疾病,因全视野F-ERG不能反映黄斑部功能变化以及视神经萎缩等病变。本次观察中F-ERG检查结果表现正常或轻度异常术后3个月视力无改变的5只眼,其中2只眼为视神经萎缩,3只眼为年龄相关黄斑变性。另外本次观察中也有部分患者术前F-ERG检查结果表现重度异常或记录不到波形而术后3 个月视力检查结果显示视力提高这可能与此类患者玻璃体积血特别浓厚等屈光介质混浊有关。其中有1只眼术前F-ERG检查结果表现为记录不到波形,术后3个月视力却恢复至0.2,这个患者在手术当中可见玻璃体腔内积血较多。所以对术前F-ERG检查结果表现重度异常或记录不到波形者应结合B超、F-VEP等检查及患者的病史综合分析不要轻易放弃手术。
F-VEP主要反映视路对光觉的传导状况和视皮质的功能,它只代表视路传导的总体情况,主要反映黄斑中心凹的功能[3]。此次观察说明术前F-VEP检查结果表现为轻度异常者术后视力提高者明显多于F-VEP检查结果表现中重度异常及记录不到波形者。P100及N75波的振幅明显降低伴潜时延长者视力预后更差。但F-VEP的波形、潜伏期和振幅易受刺激时的物理参数和受检者生理因素的影响,正常差异和个体变异较大,就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在此次观察中有一眼术前3d行F-VEP检查结果显示重度异常,术前视力检查结果为光感,但是术后3个月视力却恢复至0.2,另外有3只眼术前进行F-VEP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或轻度异常,但是术后3d及3个月进行视力检查还是没有提高。所以在进行F-VEP检查时要根据患者两眼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对于伴有屈光介质混浊等病变的患者进行F-ERG和F-VEP两种检查联合分析,可提高电生理检查敏感性[l]。本次观察结果,术前F-ERG和F-VEP联合检查,检查结果相同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检查结合术前F-ERG和F-VEP联合检查则预测术后视力结果更可靠,若术前两种检查结果不一致则还需要结合其它的检查及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手术方式及预测术后结果。所以F-ERG和F-VEP两种检查联合分析可更好地预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患者术前患有屈光介质混浊等眼病的术后视功能。
[1]吴乐正,吴德正.临床视觉电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84-385
[2]吴乐正,吴德正,罗苔青,等.玻璃体切除术前视觉电生理测定的意义[J].中华眼科杂志,1997,33:344-346
[3]张效房,杨进献.眼外伤学[M].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