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价小步慢调,化肥行业加快步子走出政策“温室”

2014-02-06 19:22:31中国农资张涛
中国农资 2014年7期
关键词:汽运运费运价

□《中国农资》记者 张涛

近日,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自2014年2月15日起,对铁路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上调1.5分,整车农用化肥继续享受免收铁路建设基金的优惠,运价率由每吨公里0.0976元上调至0.113元,此次涨幅为1.54分。

一直以来,我国对农用化肥铁路运输严格执行《关于明确农用化肥铁路运价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的2号运价,区别于普通货物,给予一定的优惠,被业内称为“2号”运价。然而近些年来,农用化肥铁路运价年年看涨,从2009年开始,几乎每年调整一次,而且上调频率加速、幅度加大。不难看出,化肥的市场化之路正在进行,全行业正在走出政策保护的“温室”。

1运价上调,企业态度悄然转变

据知情人士介绍,此次运价上调前,发改委曾召集相关协会及部门进行调研,了解春耕起始时间,旨在尽量避开春耕,减少因运价上涨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该人士介绍,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率很高,负担很重,外加物价上涨等因素,上调铁路运价势在必行。虽然目前化肥还在受保护的产业范围之内,但是让一个公司去承担政策的压力显得有些不切合实际。

依照2013年2月20日调整后的铁路运价,有化肥企业曾经计算过,运距在500—600公里以内的铁路运输和汽运费用相同,但是汽运是一次装卸,而铁路运输涉及到先汽运再铁路再汽运的多次装卸,这样一来短距离内的铁路运输优势全无。

面对运价上调,化肥企业的反应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强烈,之前呼吁政策保护的企业现在已将态度悄然转变为欣然接受。企业普遍认为:正是由于之前的种种优惠,铁路运输系统才将化肥视为特殊商品,直接导致车皮难以申请,发运不畅。然而目前我国化肥产能严重过剩,亟需市场洗牌,市场导向趋于明显,取消优惠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就连之前一直呼吁政策保护的相关协会态度也有所转变,其负责人告诉记者:运价上调再一次证明了化肥行业正在加速市场化的进程。之前呼吁政策保护已经保护了很多年,面对这样的趋势,如若再呼吁只能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对于铁路运价的上涨不能停留在呼吁政策保护的层面,而是如何引导企业去适应政策,慢慢从保护的温室中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看,保护有碍于行业的发展,运费上调只是市场化迈进的政策之一,之后气价上调、电价上调对企业带来的压力会更大,甚至关乎生死存亡,所以面对运价上调,生产企业更多的是要学会适应。

2温水未必煮死青蛙,企业出招应对“市场化”

运价上调,受影响最大的是生产企业,而磷肥企业首当其冲。相比氮肥、复合肥的生产布局不同,磷肥企业较多集中在云、贵、川一带的资源地,但是销售市场却遍布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远离产区,运距和运费的压力不言而喻。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告诉记者,近几年铁路运费上调的次数频繁、幅度也比较大,企业也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云南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转变运输方式,由过去单一的铁路运输转为港口-船运-港口-汽运/铁路的运输方式,虽然略有麻烦,但是费用也比单一的铁路运输划算。

事实上,一些对政策敏感、略有先见的企业早已开始动手应对政策的调整。玖源化工达州厂区所产的尿素从2010年投产之日起就开始注重周边市场的培养,将建设和维护工厂周边市场作为营销的一项重要工作。四川玖源农资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慈平告诉记者:运费涨价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外来产品无论是汽运还是铁路运输,都不及本地产品具有优势,所以工厂周边区域市场要做好,每年当地市场的销售考核都是呈递增趋势的,而且本地市场的比例越占越大,外地产品的份额正在慢慢萎缩。

相比单一的氮肥和磷肥,复合肥的生产具有二次加工的灵活性,生产地区可以根据原料产地和消费用地的优势测算进行选址,所以很多复合肥企业开始迈出“走出去”的战略,湖北新洋丰、江苏中东、金正大等知名企业都将分厂选在了上靠资源、下接市场的“黄金地段”,有的分厂甚至超过了总厂的生产规模。同时,正是由于运费上调诸如此类的因素,国内一些化肥企业已经开始转变了营销理念,由过去做强、做大开始转向做精、做细,之前一些看重“摊大饼”效应的企业已经慢慢收缩市场战线,由过去的“面向全国”向“作战地点”转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精耕细作。

3建议:取消化肥优惠,将实惠直补农民

近些年,随着化肥产业的不断发展,产能出现了过剩的现象,有的品种甚至严重过剩,国家对于化肥的优惠政策正在逐渐市场化。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副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龙文表示:“近些年铁路运费上调确实存在‘小步慢调’的趋势,以后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看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东北大豆、新疆棉花等将开始试点农产品目标价格机制,这对于农资行业是个启示,化肥的市场化也将是大势所趋。当然,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国家相关部门才会采取‘小步走’的调整策略,而不是一步到位。如果因为运价上调导致农资价格上涨,国家也会出台一些利农惠农的政策,例如通过加大农资综合直补的方式直接补贴给真正买肥、用肥的农民。另外,过去化肥再便宜,粮价再高,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粮食的收益,有时也不抵外出打工的收益可观。随着土地慢慢集中后,规模经营后,种粮的收益才能慢慢体现出来,对化肥价格的承受能力也会增强,所以需要从业者时刻关注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并加快自身的调整。”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杨春升坚持化肥走市场化之路,他认为,比化肥重要的产品还有很多,市场化之路是迟早的事,早落实早克服。运费低就意味着运距会更远,哪个企业不愿意享受低价运费的待遇呢?但是市场竞争就是残酷的,每个企业都是有压力的,一个行业长期处在政策保护下是不健康的,而且也很难真正去保护。优惠调整也许无法一步到位,但逐步调整是有可能的,先把价格调一下看看行业承受能力再说。如果运费调整导致成本增加致使一批小企业淘汰出局,那只能看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市场环境是否公平,如果是在公平环境下的竞争中被淘汰,那就只能怪企业本身。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也就意味着成本将会上涨,最终买单的是农民。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武希彦对化肥价格可能出现上涨提出解决意见。他认为,化肥行业市场化方向要坚定不移,在实施进程中政府要科学分析,分步走。他表示:“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会带来生产成本的上涨,要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这是国家在有关化肥市场化的问题上作出的重要决议,应该坚定地按照这个路子走,应该是国家支农,而不能是某个部门支农。涉及到运输就是铁路、电力就是电力系统、天然气就是中石油,这是不合理的,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投入,而取消对各部门的补贴。”

现实证明,运价上调只是化肥市场化进程中的其中一项,以往的特殊商品已经变得不再特殊,国家利民惠农的优惠对象开始发生转变,由此化肥企业将要逐步离开政策保护的“温室”,在同一起跑线公平竞争。

记者手记行业需要市场化力量

政策保护只能缓解暂时性矛盾,一项产业如若健康发展,唯独走市场化之路,捋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主导关系,这项产业才能健康前行。以往政策略有调整,业内便会高声疾呼如何不堪一击,直到政策保护下的产能问题集中爆发后,业内才意识到,市场化之路不走不行。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观点将在今后我国化肥产业前行乃至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次采访过程中,企业和相关协会的意识达成一致,注重市场化的力量,才能使得行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汽运运费运价
《公路与汽运》投稿须知
公路与汽运(2023年5期)2023-10-27 08:04:44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建筑与预算(2022年2期)2022-03-08 08:41:12
《公路与汽运》2021年总目次
公路与汽运(2021年6期)2021-12-07 06:43:58
关于假冒杂志网站和邮箱的声明
公路与汽运(2020年2期)2020-03-07 22:11:51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36
电线电缆及端子
建筑与预算(2014年8期)2014-11-18 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