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熊
子思来评
农业技术平民化才更有市场
□郭兆熊
昨晚看一篇文章,文章对比了同处于唐朝时期的两大高僧,那便是玄奘和慧能。
前者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儒学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后遍访天下高僧,在佛学理论基础上勤下苦功。成年后又游历西域,在前后长达十七年的万里跋涉中,见闻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带回六百多部经典,有着异常丰富的留学经历,而且精通梵文,被当时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最大的佛教研究中心——那烂陀寺尊为精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后者慧能被奉为佛教六祖,出身寒微,从小以砍柴卖柴为生。在青年时代几乎没有接触过佛经,也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不要说熟悉梵文,连汉字的水平也极低,甚至可以说大字不识。他生长于偏僻的岭南乡村,在去湖北黄梅东山寺参礼五祖弘忍之前,只是零星地听别人讲述过一些佛经,如《金刚经》,但也仅仅是只言片语。
两者从出身到后世影响相差都非常大,玄奘大师创立的法相唯识宗,在中国经过了短期的辉煌后,很快就被束之高阁,唐末即走向衰落,宋元以后几成绝响。而慧能大师创立的禅宗,却风行海内,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成为李唐以来独步天下、历久不衰的中国佛学思想的主体,祖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因其熔铸而生机勃发。慧能的《坛经》,穿越千年,发扬光大,世代流传,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归根结底是慧能将佛教平民化,让佛教有了发扬光大的土壤。“慧能顿悟成佛”这一学说否定了自身以外的外部权威存在,使个体心性获得了解脱,主体的存在高于一切。“顿悟成佛说”使繁琐的仪轨和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失去了意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佛教简单化,适应了平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慧能的禅宗并没有要求在精舍里结跏趺坐,也没有要求在书房里凝神玄思,他的顿悟是在腰间系石臼米中完成的,是在劳作中的顿悟。这显然迎合了最广大的百姓民众,成为千千万万辛勤老百姓的梵音。应该说,慧能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把佛性拉回到人性,也把佛教从高高在上的天堂拉回到了人间。
回到我们目前所出的农业行业,我们不仅要培养顶尖科学家,更要有一些像慧能祖师一样的土科学家,把农业技术转化成农民都能看得懂、理解透、掌握快的技术。让农业技术平民化,这样科学家研究成果才得被广泛推广使用,才能产生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把复杂的农业技术简单化、平民化,或者把复杂的技术依附在一个实用的产品上推广。真正好的农业技术在田间,不在领奖台上,也不再表彰会上,谁能够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困难,谁就是农业生产中的“佛”。
不管是农业技术还是涉农产品,如果想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造福更多农民,必然是抛弃那些世人难以理解的“高科技”外衣,还它一个平民身份,才会流传的更长久,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