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土壤退化总面积达460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1/4。其中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0万km2,几乎占国土总面积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万吨,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全国化肥总产量的1/2。土壤环境污染日趋严重,90年代初仅工业三废污染农田面积达6万km2,相当于50个农业大县的全部耕地面积。我国土壤退化的发生区域广,全国各地都发生类型不同、程度不等的土壤退化现象。就地区来看,华北地区主要发生着盐碱化,西北主要是沙漠化,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主要是水土流失,西南发生着石质化,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衰退和环境污染。总体来看,土壤退化已影响到我国60%以上的耕地土壤。
我国土壤退化的速度十分惊人。水土流失面积由1949年的150万hm2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200万hm2。近30年来土壤酸化不断扩展,平均下降了1个单位,酸性耕地面积(pH<5.5)从7%,上升到目前的18%。南方14省(区、市)土壤pH<6.5的比例由52%扩大到65%,pH<5.5的由 20%扩大到40%,pH<4.5的由 1%扩大到4%。酸化最严重的广东、广西、四川等地pH<4.5的耕地土壤比例分别为 13%、7%、4%。Cu、Zn、Pb等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升高了30%-300%。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土壤有机污染物积累在加速。
土壤退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引起其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破坏性自然灾害和异常的成土因素(如气候、母质、地形等),它是引起土壤自然退化过程(侵蚀、沙化、盐化、酸化等)的基础原因。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不和谐即人为因素是加剧土壤(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人为活动不仅仅直接导致天然土地的被占用等,更危险的是人类盲目的开发利用土、水、气、生物等农业资源(如砍伐森林、过渡放牧、不合理农业耕作等),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对于人多地少的我国,潜在危险较大的是土壤质量的降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改良和培肥土壤,保持“地力常新”,提高土壤质量,是一项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工作。由此可见,土壤退化和土壤质量是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因此,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自然规律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开发、兴修水利、合理耕作、培肥土壤,以防止土壤质量的退化。
防治土壤退化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耕地土壤,因为耕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基础。耕地土壤退化虽然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类高强度的利用、不合理的种植、耕作、施肥等活动,是导致耕地土壤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变劣、再生能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土壤退化,首先要切实保护好对农业生产有着特殊重要性的耕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