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2014-02-06 08:42冯传平胡伟武
中国地质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工程课程体系

陈 男,冯传平,胡伟武,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中心,北京 100083

课程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陈 男1,冯传平1,胡伟武1,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中心,北京 100083

本文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条件,阐述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特色,强调理论知识联系实践教学,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不断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环境工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学、水力学、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通过评价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用具体的工程、规划和管理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环境工程专业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工科类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了环境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于1991年开始正式招生。2000年我校获得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成为全国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200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成功。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以培养具备环境技术和给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性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①。同时也获得了社会、行业以及兄弟院校同行的高度认可,并在2012年全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中排名第14位。但是,依照国家相关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来衡量,仍旧存在一定差距,如: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不能完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产学研没有充分结合并制约了我校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的进一步发展[1]。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2]。因此,如何使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合理化、规范化、多样化、现代化,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针对这些问题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优化创新进行探索研究。

一、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化学理论、力学理论、微生物学、生态学、电工学、测量学、工程图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等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我校地学特色,系统学习水、气、固、声等污染控制技术以及给排水工程、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外语、计算机应用、工程设计与制图、污染物分析与监测、环境评价、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实验教学,轻认知实习教学等问题[3]。

1.课程设置欠缺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与职业需求对接

课程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与协调,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实践性课程和认知教学课程

相对不足,新开课程往往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有名无实。此外,受到公共课学分比重高的影响,开设一些反映自身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时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任务。

2.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缺乏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

对本专业发展前沿把握不够及时,不能反映出学科领域内的一些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所使用的教材过于陈旧。尤其针对一些国际上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掌握不清,难将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研究内容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中,缺乏反映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

3.实践性和认知性的课程环节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设目标和效果

实践和认知实习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当代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接触生产实际、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重要机会。通过实践和认知实习,利于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我们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实践和认知实习经常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难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实践性较强。因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当重视,通过企业与高校学生的长期接触,便于企业考察和了解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优势专长[5]。然而,现在我校对校外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很难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学生也很难真正接触到生产实际过程。

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探索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订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因此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创新尤为重要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Z].2004.。多年来,我校围绕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服务面向、就业部门、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任务以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具备我校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培养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两大部分),努力探索新时期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

1.以环境工程专业的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导向,增加实践教学

将主要的职业岗位能力转化为教学中的实习、实践项目。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环节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个部分,通过实习各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认识和生产实习过程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增加其社会阅历,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此外,将实践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来(如邀请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交替教学),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听取行业专家及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得到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必须掌握的能力等信息。通过对实习、实践教学项目的改革,可以与现有各门课程之间衔接更加紧密,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可以达到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系统性、完整性、前沿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2.加快课程标准化建设,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与精品教材

以就业为导向并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加强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建设。相关研究室应精心选编教材并设计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强调将基础理论与当前的社会研究热点和前沿知识相结合,把先进科学技术与专业研究方向相结合,在行业专家的参与下,根据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和给排水设计等从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项目推广和协作编写等方式推广应用,建设一批优质核心课程与精品教材。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落实实践性和认知性课程教学环节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学校或专业教师应与企业有关部门沟通,了解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生产问题,有计划、有组织且有针对性的安排

学生实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习基地实习,收集资料,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撰写实习研究报告。这有利于避免学生实习和实践流于形式的弊病。此外,学校和学院也应加大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教学和实习条件和环境。

4.以课程体系优化为主线,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必然要求具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其良好的科研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其教学能力和水平也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以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为主线,不断加强和充实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师资结构,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估机制,并注重引进在生产一线有工作经验的高学历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责任心教育,健全专业质量监控机制,对于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均具有重要作用。

5.根据课程特点和能力要求,革新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活动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来,广泛采用多媒体、实验室、认识实习和亲自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中来,边学边做,以做到教学合一[5]。

例如“管道工程设计”课程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结合学生分组设计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教师对实际城市给排水管网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网设计知识,而后将有代表性的设计以作业的形式分给各小组讨论,各小组依据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城市给水管道流量、泵站扬程、管网铺设和平差等设计,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展望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研究尤其是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方面还不成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总体来说,课程设置应与实际职位需求相配合,加强实践教学和认知实习环节。学校层面也应大力配合,搭建配置合理平台,缩小毕业生从校门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并进行优化重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

[1] 黄晨,郭兴顺,史永纯,等.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索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5(4):75-76, 141.

[2] 沈巍. 新形势下以创新为目标的工程估价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价值工程, 2010,(32):4-5.

[3] 余涛, 杨忠芳,侯青叶,等.地球化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 2012, (3): 113-115.

[4] 李和平.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理工高等教育, 2004, 23(4):95-96.

[5] 陈亚绒,周宏明,付培红,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8):147-148.

Titl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n Curriculum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uthor(s): CHEN Nan, FENG Chuan-ping, HU Wei-w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urriculum system;practice teaching

G642

A

1006-9372 (2014)01-0024-03

2013-11-16。

陈男,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培养方案[Z].2011:162-163.

猜你喜欢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工程课程体系
装备环境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罗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向地球深部透视——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徐敬领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