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农控股产品研发营销二部总经理 王根杰
当下,肥料行情低迷,企业产销陷入困境,笔者认为行业脱困应从自身着手,例如复合肥依赖原料行情拉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去年以来,原料市场哀鸿遍野,煤炭价格低迷,合成氨行情一路走低,尿素、磷铵走弱,钾肥行情弱势。事实证明,传统复合肥产品的利润对经销商已无吸引力,有些市场的销售甚至要采取搭售或捆绑形式,更有甚者是代销赊账已经泛滥成灾,苦不堪言且无可奈何。
一方面,生态危机、能源危机,以及耕地的不断减少日益成为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农民对土地增产增收,降低生产成本的诉求也非常强烈。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也使这个行业健康程度令人堪忧。
路在何方?为了打破同质化竞争的魔咒,各种新概念、新产品一夜之间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充斥着市场,一批带有很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孕育而出,由于包裹着科技的外衣,也为鱼目混珠者提供了混淆视听的温床。
以缓释肥为例,笔者听到的就有控释肥、缓释肥、控缓释肥为例,真真假假,让经销商疑惑,让农民迷茫,企业不惜代价地投放海量的宣传广告夸大其词,有的农民朋友一辈子勤勤恳恳养成的种植习惯,一觉醒来看着突然出现的各种墙体广告开始不知所措,手里的化肥不再是简单的化肥,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控制肥料的释放速度。见到这样的广告,有的厂家甚至放话说自己的复合肥自带开关。
一段时间很多农化企业陷入到了缓释肥包裹材料的选用、如何控制微孔的直径等高科技难题上无法自拔,好不容易科技公关成功,一抬头,发现还是无法满足作物生长情况对肥料释放率的精确要求。
有一些企业,还算负责任,为了在作物生长高峰期不脱肥,干脆掺一些常规复合肥在产品里,而那一颗颗科技含量颇高的缓控释肥此时就真成了一种概念,最终在实际应用上其实并没有起到他们宣传的那些玄而又玄的效果。当然,笔者也不是一棒子打死,这里面也有个别产品还是能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年年岁岁“地”相似,岁岁年年“肥”不同,花开花落,斗转星移的自然规律亘古不变,就像肥料产品的创新,我们不反对创新,但也不是非要对产品全部颠覆才叫创新。当然,企业也不能一厢情愿的搞创新,也要考虑到朴实的农民多年来形成的种植习惯和投入成本,不能“只炒概念不炒菜”。其实公鸡下没下蛋它也只是只公鸡而已,无论你是炒的还是炖的,做熟了端上桌来它依然只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道下酒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