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4-02-06 00:25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辽宁动漫文化产业

杨 锐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基础课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5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在文化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在影视传媒事业和影视媒介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影视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影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大。

辽宁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0.5%,和辽宁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十分不符。[1]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空间极大,一方面任务艰巨。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全球化,在新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发展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增加文化产业的产出值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对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将为辽宁的经济发展、精神生产和整个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迄今为止,国内外影视产业的发展模式大抵为影视拉动型、动漫游戏拉动型、大型媒体集团拉动型和经济拉动型等。其中影视拉动模式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模式,国外有好莱坞,国内有浙江横店。[2]好莱坞以影视制作拉动其他多个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横店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通过要素构架、策划制作、展示交易、后产品开发、商务服务等五大体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影视产业链条。动漫游戏拉动模式是最热门的模式,美国、日本、韩国都是成功的典范。因其科技含量高、投资小,前景看好,正成为国内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主流模式。广州以外包加工为基础,已经在制作技术、人才、动漫原创等方面占据了优势;上海以网游产业为支柱,参照日本发展模式,在动漫影视产业方面,在原创和人才储备上占据了先机;湖南的动漫产业在品牌与产业链打造方面也具备较好的优势。而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影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和文化的贡献与国内影视文化大省相比也相形见绌。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的自然、历史、人文、经济等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即综合利用多种模式拉动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二、目前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影视作品质量不高,引起大反响的影视作品不多

辽宁在影视剧生产创作中,取得了一定成就。如《阳光路上》、《大戏法》、《百花深处》等,在全国的影视奖项中也斩获颇多,但真正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形成百姓话题的作品很少。

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影视作品的创作水平不高、辽宁的地方特色彰显不够鲜明。好剧本是好影视作品的基础。辽宁不是没有自己的影视创作人才,但却没有像高满堂那样的大家。我们没有留住人才,更没有有效地利用本省人才和有效地吸引外地人才。当下影视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一部分民营投资方更是出于“玩”的态度来做影视,甚至有人带有一种投机的心理。只有较少一部分从业者把这个行业当成事业来做。

(二)影视基地、影视城的盈利模式单一,影视旅游尚不具备规模旅游的条件

辽宁的影视旅游基本上是以沈阳为中心,辐射铁岭、丹东、大连这三个主要城市。辽宁的影视城多挂靠旅行社,成为某一旅游产品的附属品。如:沈阳的关东影视城基本是棋盘山其他景区的附属产品,大连的闯关东影视城基本是“旅顺一日游”的附属产品。铁岭的龙泉山庄、凤舞山庄、马大帅拍摄基地、象牙山景区都不仅仅是靠影视拍摄来吸引游客,而是靠秀美山水、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来使游客放松身心,带有部分农家游的特点。

盈利模式单一是这些影视城、影视基地的共性。据调查,绝大多数影视城、影视基地70%的收入来源于门票,出现门票收入难抵支出的现象。影视城的经营理念不更新,经营方式不改变,那么影视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也有一些影视基地对自身的特色、优势宣传不到位,也没有制定系统的、长期的宣传计划,导致这些影视基地在影视界和旅游界知名度和影响力呈下降趋势,未能形成品牌效应。

(三)完整的影视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

辽宁省的大部分影视基地产业链不完整,影视基地功能单一,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如在清风小镇的规划中,已经预留了新的发展空间,但这些还都停留在蓝图里。来拍戏的剧组成员拍戏之余无法满足生活和娱乐的需要,游客对游览项目没有兴趣,对服务设施不满意。

三、新形势下促进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采用多种模式促进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1.利用影视拉动模式促进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1)吸引好剧组入驻,继续致力于拍摄质量高、反响好的影视作品

只有好的影视作品才能产生较大的、深远的影响,才能对影视城发展、衍生品销售、相关旅游产品起到长期的促进作用。一部《闯关东》使清风小镇成为东北年代戏的第一镇,《刘老根》、《乡村爱情故事》、《马大帅》等造就了铁岭一系列的影视基地。

好的影视作品直接得益于好的影视创作。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新的创作团队,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赛事,设立多种奖项,重视网络文学创作,鼓励新作。逐步形成以作协为中坚的,影视爱好者、文学爱好者为群众基础的影视作品创作群,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的拍摄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影视的形式发展,积极探索电视电影、微电影、微视频等新的影视类型的发展道路

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产生了新的媒体,电视电影、微视频、微电影等新的影视类型,与传统的影视内容形成互补。

微电影因其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和投资规模小、易于操作,同时又具有题材广泛、创意感强、节奏较快、易于参与、与观众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众多企业以及影视艺术广告等行业的新宠。微电影行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内容。我们首先要避免的是内容的同质化,在审批、审查等环节就把一些跟风之作、抄袭之作、粗制滥造之作过滤掉。其次是要规范化,在技术标准、内容和类别上都要有规范。再次,要奖优惩劣,使市场有序化、健康化。最后,加强对新生事物的研究,寻找规律,挖掘其市场价值。[3]

(3)丰富和创新影视城盈利形式,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影视城要继续发展,必须转变盈利模式,实现产业升级,构建影视拍摄、设备租赁、后期制作、影视后产品开发等一应俱全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形成并完善产业化发展模式。”[4]横店影视城的成功给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发展情况,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创新。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增加互动式、体验式旅游项目。大多数影视城都有收费拍照服务。经现场考察,情景式拍照最受欢迎,游客的拍照变成了一种体验。其实,还可以变体验式拍照为体验式微视频制作。通过某一段落的视频拍摄和制作,让游客过一把演员瘾,圆一次演员梦,甚至也可以教游客自导自演自拍,体验一下拍影视剧的甘苦。

其次,要加大影视城的宣传力度。要主打几部影响大的影视作品,把它作为影视城的宣传重点。影视城的持续的吸引力一部分来源于进行拍摄的剧组。所以在剧组入驻时进行适当宣传,以吸引游客。另外,应该在影视城精选出有特色的经典段落进行循环回放,唤起游客的憧憬与回忆。

第三,要以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打造特色影视基地。把评剧、秧歌、评书、皮影、二人转等关东特色融入辽宁影视基地建设中,把影视基地建设成为有着浓郁黑土文化和东北亚文化特色的关东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第四,影视旅游基地走综合性经营之路。影视城自身建设要完备,影视生产要素要齐全,同时,吃、住、行、游、娱、购等相关行业要与影视城建设同步发展,保持对剧组和游客的持久吸引力。[5]

第五,实现景区旅游连线,把影视旅游和农家乐游、节庆游等旅游结合起来。要顾及游客的多种需求,把影视城和周边的影视基地联系在一起,间以采摘、田间劳作体验、民间艺术表演欣赏、赏花垂钓、品尝特色美食、特色游玩游乐等多种项目,使旅游产品丰富化、多样化。

2.利用动漫游戏拉动模式促进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辽宁的动漫基础是比较好的。作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的沈阳和大连已实现动漫产业年产值100亿元人民币。2012年,沈阳动漫基地创作生产动画片27部,在全国国家级动画基地中排名第三。沈阳非凡公司、沈阳哈派公司年产动画片各5部,分获全国动画企业排名第四、第七。[6]大连高新区在动漫原创和动漫技术应用创新方面成绩不俗。动漫企业从业人数达到13 800人。大连的动漫游产业在过去的几年间保持着年均50%以上的高增长。[7]波涛多媒体和新锐天地传媒先后获得了国家专项资金拨付款。动漫产业培训也得到快速增长。以水晶石教育大连中心为例,近年来基本保持了年均30%的增幅。2013年开始,大连动漫产业真正进入了高增长的临界点。大连动漫游产业具备了在更高平台起跳的实力和动能,为辽宁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注入一支强心剂。因此,可以利用辽宁动漫产业的现有条件,使动漫拉动模式成为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主流模式。

首先,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培养动漫文化氛围,继续以外包加工为基础,积极探索自主开发途径。注重原创,通过动漫画册、期刊、网站、竞赛、展览等,适时转化为动画片和衍生品。

第二,借鉴韩国建立动漫基地的成功做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支持和引导辽宁省影视传媒企业实行集团化经营,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制作水平,创卡通品牌形象。如:借全运会东风,创“宁宁”为主角的优秀动漫作品,使“宁宁”的影响延续下去,并可根据赛事胜负等进行剧本的编写、人物的塑造,并对其衍生产品进行综合开发。

3.利用大型媒体集团拉动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大型媒体集团对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往往是显著而长期的。辽宁的大型媒体集团如辽宁北方广电传媒集团、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和辽宁出版传媒集团,它们已经、正在以及将要对辽宁的影视文化产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辽宁的本山传媒家喻户晓。该集团凭借演出业、影视制作业、电视栏目业和艺术教育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各个产业间的演员等资源共享,实现了四大产业的双赢、互惠。

本山传媒先后制作的多部电视剧如《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都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2007年,《乡村爱情》获得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2009年,本山传媒与黑龙江卫视联合推出了《本山快乐营》,该栏目融东北二人转、喜剧小品、电视剧于一体,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收视率始终居同类节目前列,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本山传媒还参与制作了多部影响较大的电影作品,如《落叶归根》、《三枪拍案惊奇》、《大笑江湖》、《河东狮吼2》等。[8]该集团已经成为拉动辽宁影视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万达集团也是辽宁省影视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力推手。2012年其旗下的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当年收入208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产业企业。该集团投资35亿元在大连金石滩建设大连金石国际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占地4 500亩,其中影视制作基地占地3 000亩。它将依托国际知名影视制作公司的技术和大连蓬勃发展的IT产业和动漫产业,形成从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人才培训到影视产品展示交易的完整文化产业链。[9]

像这样的大型媒体集团实力雄厚,其自身的规模经济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承担起资金数额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其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生产上的明显优势也使它能够在增强区域竞争优势时发挥主导作用。支持和引导大型媒体集团良性发展将会对辽宁省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只有这样的大型集团才更可能与国际知名的电影公司和电影节合作,才更容易实现快速融资。所以,辽宁省应制定针对大型媒体集团从事影视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使本土的大型集团为本土服务,同时吸引外省、外国的大型媒体集团入驻,拉动辽宁省的影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二)形成良性的影视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当前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遭遇人才瓶颈,既缺乏优秀的编导和经营人才,又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行业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意型人才。培养一支既熟悉电影艺术又懂得现代科技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形成良性的影视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迫在眉睫。

1.文学创作精英和优秀编剧的引进和培养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或者戏剧作品,离不开编剧提供的剧本。而一名称职的编剧则要经过系统的培养。辽宁影视剧本生产中心已于2012年成立,其宗旨是为电影电视剧注入文学元素,开辟剧本创作的新思路,使剧本写作车间化、工序化,从而促进影视剧行业向正规化和高端化发展。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继续开创影视创作研修班,发展壮大影视职业培训机构和影视院校也是培养优秀编剧的重要举措。辽宁省的高等院校仅有四所培养影视文学方面的专门人才,分别为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和沈阳师范大学,招生名额非常有限,每年本科招生人数在几十人不等,况且这些学生毕业以后也并非都在本省从事影视文学创作工作。没有一个较大的人才培养基数产生优秀创作人才的几率自然不高。所以,我们要完善影视创作人才的管理、奖励机制。建立年轻拔尖影视创作人才破格晋级制度和优秀文艺成果奖励制度,设立并建设接地气的、有群众基础的、高水平的影视创作奖项,为众多年轻有为的影视创作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动漫原创和开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调研数据显示,辽宁动漫人才处于结构性短缺状态。中期动画制作的人员已有市场饱和趋势,但本土人才低端化,复合型高端人才极其缺乏。此外,辽宁未能给已引进的技术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和成长的空间,缺乏后续专业能力发展的保障措施。[10]目前动漫游戏培训公司越来越多,但培训重点不突出;培训市场竞争激烈,培训费用的降低导致培训质量下降。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高校教育滞后,企业培训体系不健全,社会培训层次混乱的情况下,建立激励机制,开发原创作品,签约原创作者,推广原创漫画作品,积极促成原创漫画动画化,成为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当务之急。

培训机构和专业院校不仅要重视传授动漫的理论和专业技术,还要全方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较高人文素养以及较强的创新开发能力的动漫应用型人才。要把培训机构和专业院校打造成人才培养终端和真正的学习平台,不仅重视传授动漫的理论和专业技术,还需将知识、技能与工作角色三者有机整合起来,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动漫影视从业人员培训认证课程体系。

3.积极培育与世界接轨的3D人才,适应未来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3D电影将成为电影产业飞速发展新的增长点,3D数字技术人才必将成为人才市场的最大赢家。但懂3D技术、注重原创的动漫人才缺乏。美国拥有150多个影视学院,仅加州地区就有30多所影视院校,且有近百家影视职业培训机构。现阶段中国的3D创新人才与创作团队都极度匮乏。理想情况下,3D人才培训院校应至少保持在7 000所才能保证现阶段的供求平衡,但是据官方统计,当前的3D教育培训机构只有3 000所左右。能够培养3D数字技术人才的,只有北京电影学院。辽宁应该借助现有的高校资源,培养自己的3D技术人才。现有的影视学院应打破陈规,大胆创新,争取同世界顶级电影学院及国际电影大公司、大项目携手,争取在短时间内,把现有的影视学院办成3D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在应用和规模上,在系统和管理上,为发展辽宁省影视文化产业输送高质量、高水准的国际化人才。

4.影视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要制定外向型、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人才激励政策。在省外经贸、外事、旅游、商务、文化、外企、大专院校中寻找有专长的人才,组成复合型团队,实现人才优势互补。高校优势与企业运作相结合,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等相关专业,依托辽宁本地高校文化产业专业的建设与课程的开发,以及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立足中长期专门教育,培养创意、研发、经营等专门人才,鼓励国内外科研院校在辽宁省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展实习、培训等活动。关注人才层级,做到人才结构合理,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引进一批优秀的海外人才,让这些人才作为领军人物发挥作用,用他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管理理念、创意思路、运营模式等新鲜知识来影响和带动现有的人才队伍,使我们的人才水平和素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提升。对于海外人才的引进,要本着“高起点、高水准,少而精”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这是解决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燃眉之急的捷径。

政府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搭建人才培养、示范引导、创新研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训平台。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的广度和力度。开展人才培养引进课题研究,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建立人才需求库,制定人才使用方案,搭建人才使用、协调与服务的平台,开辟发挥人才效能的绿色通道。立足于全球视野,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方法,推动本土人才培养,形成与辽宁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三)省内外、国内外影视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

为促进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快速稳健的发展,必须借助外力,进行资源嫁接。要谋求与影视文化大省合作,多方学习和借鉴,也可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要与影视技术高超、影视产品营销手段高明的国外同行进行合作和交流,使辽宁影视作品具有国际性,以高起点、高水平的制作向国际市场进军。

1.资金方面的合作

目前,国内影视的融资渠道不完善,电影的拍摄制作面临的资金困境一直是困扰相关电影公司的难题。所以我们要拓宽融资渠道,融合国有资金、民营资金及国外资金,使各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2.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鼓励并支持影视技术企业与外省、外国企业联合开展影视文化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影视技术创新体系。

3.作家、剧组、传媒机构等各类影视要素的集聚互动

多举办有影响的、高端的影视文化活动,举行展映活动和规模较大的影视庆典,策划成功的电影节,吸引影视创作者、剧组齐聚辽宁,进行交流和切磋,促进合作,激发出创作灵感,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对接。

组织国际、国内电影电视设备展览和展示,组织开展电影电视技术的交流和培训,组织电影电视技术专业的学术交流。

鼓励企业与海内外各大专业影视制作机构和传媒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稳步拓展现有的市场资源,以影视作品制作为核心,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演变,逐步形成文化产业集团新模式和文化产业新理念。

可以借鉴浙江省的经验,组成影视拍摄基地联合会,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横向合作,限制盲目扩大,实现地域上相对接近的现有基地或资源的互通有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尝试跨省协作。

(四)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产业良性循环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调整设立省影视文化产业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统筹负责重大问题的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加大对实验区建设和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影视文化企业的项目实施,解读、研究、制定、出台和实施对影视企业有吸引力的影视产业发展政策。

2.健全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加快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小到影视城大到整个城市以至全省,按照产业链的各个链条进行服务设施配套的完善工作,在用地、布局、设施的保养、管理与维修等方面,要有前瞻性,要符合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如出台《辽宁影视基地景观设计方案》、《影视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规划》等。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开辟影视旅游专线,加快院线建设,缩短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寓教于乐的影视文化产品。

为影视文化企业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如投融资平台、生产性技术服务平台等。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为支撑,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惠及全民的影视文化服务体系。

3.积极发展影视相关文化业态,支持其他文化产业竞相发展

要注重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衍生产品、产业的培养,以影视文化产业带动传统相关产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衍生产品,拓展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市场空间。

在网络游戏、网络电视、手机动漫、手机电视发展非常迅速的时代背景下,重点打造数字影视传媒娱乐业和信息服务业,创造新的就业市场,容纳更多的劳动就业人口,创造更高的产值,推动经济的转型。

参考文献:

[1]沈 明.辽宁建设文化强省 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EB/OL].中国资本证券网,http://www.ccstock.cn/finance/hongguanjingji/2012-02-14/A700409.html.

[2]林梅华,石兆阳.中外影视文化产业拉动模式研究[J].视听界,2009,(3):68-72.

[3]微电影市场分析[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b322e8280066f5335b812104.html.

[4]张 勇.我国影视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1):55-58.

[5]季 伟.影视基地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6]广电总局:2011年全国电视动画片成绩显著[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yl/2012/02-14/3668412.shtml.2012-02-14.

[7]大连动漫成长样本 草根如何拿到“国字号补贴” [EB/OL].大连新闻网.http://www.dlxww.com/caifu/content/2013-03/12/content_583112.htm.

[8]本山传媒[EB/OL].http://gongsi.hexun.com/fc_376.

[9]梅 杉.35亿巨资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再添魅力,万达大连金石国际文化产业基地昨签约[N].大连日报,2007-12-28(A01).

[10]王明丽,谢晓波,左振寰,龙 震.辽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9):141-144.

猜你喜欢
辽宁动漫文化产业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