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宇虹
(一起设计机构,上海 200050)
“一味坊”的“场所精神”分析
■马宇虹
(一起设计机构,上海 200050)
编者按:“诗人并非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代表。相反的,诗人把人们带入世界,使人们更属于这个地方,进而在此定居。”海德格尔对于诗人的哲学化理解,似乎也适用于建筑师。建筑师们所创作的“空间”不仅仅是一种使用功能的展现,一种特定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创作。一个空间,设计师不仅要赋予它功能的骨架与空间调性的表皮,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人的参与性与空间感受。
“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是挪威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提出的,他将“场所”解释为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也可理解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同时指出:“空间的体积形式和四周包围面的特性同等重要。”换而言之,“场所”是“空间”具体化,它包含了空间和特征两方面内容。空间即场所元素的三维布局;特征即氛围,是空间的界面特征、意义和认同性。
由此可见,设计师们所关注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穿插的空间,更应该是一个视觉化的“场所精神”,创造富有意义的场所。这些场所呈现出的周遭环境特征有材质、形状、肌理和色彩这种“可视化”实体,以及由人们的体验所产生的难以言说的“文化联想”。
“一味坊”心灵会所,于2012年年中竣工并投入使用。两年间,这所“以关怀静化社会的角度,开发灵性”为主旨的心灵会所,受到广泛关注。林琮然,台湾新锐建筑师,“一味坊”便是出自他的创作。他对于自身的设计定位,则是“关心人本的空间互动诠释,仔细呈现人与生活间的每一种可能”。
对于“一味坊”的设计理念,林琮然与其设计团队有这样的设计初衷,即“一味坊成为灵性觉醒的场域,在流动中书写前卫自然的喜悦禅境”。纵观设计界对于“禅意”、“东方禅韵”的理解及手法表达,更偏向于传统的新中式设计,或者日本的传统设计手法,简练、纯粹,以及追求一种基于空间的冥想状态是这类空间的一大特征。而“一味坊”的设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柳枝木条与银箔天花,自然材料与精致的人工构件对比,大面积的流线型造型,形成具有连续性的空间,外观构图极其丰富,在注重功能因素的同时也重视艺术效果。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认知,将东西方文化对于美的不同语汇融入到设计当中,曲形与前卫写意的风格,刻画东方神情与西方韵味,这即是林琮然对于他的“自然前卫”设计风格的诠释。
“一味坊”位于杭州吴山城隍阁与西湖交界处,设计的意向也就取材于这片山峦水雾的室外环境。整个设计不论是立面造型以及平面的构成形态都采用了自然的有机曲线,设计师试图通过这一造型方式来表现与建筑外环境“山水”的呼应与融合,将自然景观元素带入到室内空间当中去。
自由、流动的空间分隔与立面造型,成为“一味坊”的一个设计亮点。看似自由随意的曲线空间分隔,是设计师功力及创造力的体现。空间围绕着心灵课程的需要,或开放或封闭,通过布幔与移动镜面的互相搭配,形成灵活、有趣味性的空间。会所内外将广场、花园、庭院的室外环境与冥想、咨询、瑜伽、打坐、太极等人的活动结合,形成一连串的促成人们心灵净化体验的交通流线。
柳桉条板所呈现的曲线将人从真实带入到心灵意境,再经由内心的投影,获得动静结合间的自如,以此达到“场所精神”的目的。对于这种创作手法,林琮然这样解释到:“人们感受自然中最美好的景色,往往都存在着距离,必须用一种软性分界让心情稳定,而安静下来的景就会与人产生境,如同喝一味茶体会一湖水。”
通过“质朴”来呈现出材料本身的温度与质感,白墙的纯粹,柳桉条板与柚木地板的柔和,银箔天花的冷静,不浮夸、奢华,却有着东方特有的典雅睿智,这些“场所”的构成特征,为三五知己品茶论香,打坐看书提供了纯粹的、安静的空间,心灵随着沉静、放空,继而感受自在、本我。
“一味坊”是一个表现“场所精神”的成功案例,林琮然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创造出了富有意义的场所,在塑造出自然、灵动的建筑空间的同时,还原了人们对于心灵、本源的追溯过程。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将人带入到建筑空间当中,回归到生活世界,回归建筑本身,空间与界面的表达,对应着人的在世结构,定向与认同,用积极有意义的方式将人和世界联系在一起。
(责任编辑:杨婷)
Analysis on the Genius Loci of One Taste Holistic Health Club
Ma Yu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