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淳
(山东省临沂沂州实验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4)
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潘 淳
(山东省临沂沂州实验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4)
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将对其有着重要的促进与影响作用,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重要因素。该文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和影响因素出发,探讨新媒体技术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并提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对应措施。
新媒体;教师教学能力;影响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作为平台,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互联网和手机是教师常常接触的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悄无声息润物无声的姿态潜移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力,对于促进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如同风起云涌,从最初的互联网媒体到今日的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和IPTV,一时间全世界都为新媒体而疯狂。新媒体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1)开放性与平等性。当一个普通人理论上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手机网络等渠道,向全世界非特定的多数人发布信息,或者向某个特定的人发布符合对方需求的特定信息,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的时候,这就使个人或小群体随时有可能突破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表达自己的参与权、话语权,进行大众传播。这使得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大大增强,主动性大大提高。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已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而完成了对国界的超越,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空间场域。
(2)双向性与互动性。新媒体具有充分的互动性。传统媒体的交互性弱,相对于受众,媒体地位更强大,它决定着受众“选择什么信息”,受众的反馈往往是弱的、无力的。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和技术手段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左右,而是可以通过同媒体以及其他受众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进而影响信息传播者。
(3)及时性和便捷性。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中,传统的受众由简单的知识的单向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与信息创造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其意义是巨大的。此外,新媒体由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不但可以让受众“随时”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受众“随地”凭借手机、UMPC、户外显示屏等多种信息终端,不管在机场还是在高速公路或者身处写字楼里都能够获取各种资讯。
(4)选择性和强迫性。这是新媒体的传播的两个本质特征。由于技术的局限,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具体的个人。一张报纸无法通过信息区分读者,更无法做到某一个版面的广告只给某些特定的读者阅读。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互联网浏览可以设置权限,手机报可以区分手机号码,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订制他需要的新闻。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进行“无差别阅读”有很大不同。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媒体并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还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改变。仅仅改变教学手段并不能提高教学效果,也不能实现推动教学信息化的初衷。推进新媒体下教学改革不仅要实现新媒体教学方式,还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培养创新人才。从传统教学方式到新媒体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课堂教学到实施课堂与活动并存的教学,从教内容到教方法,教学设计重点由教学内容转移为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成果从教案变为教学过程单元包。因此,如果教师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利用原来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那么新媒体教学的优势必然无法显现。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它关系到教育效能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甚至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寓于整体教育过程之中,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素养。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学”“交互式学习”等已对教师们所从事的事业发起了挑战。由于新媒体在操作和使用上的简单快捷,技术要求较低,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青睐。新媒体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人们的交流、娱乐,还可以帮助教师在新媒体上共享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技能。新媒体技术下教师教学能力主要有:课前准备能力、课堂实施能力、课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一堂课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准备是基础。课前准备是指上课前教师为这节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如熟悉课标和教材、选择教法、了解学生、准备教具、设计教学过程等。概言之,教师的课前准备能力应该包括教学选择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新课程强化了教师需具备教学选择能力的要求,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课程选择自由和教学的自主权,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模式等的选择都由教师自行决定。正如英国教育家戴·冯塔纳所言:“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应该知道哪些是现成的资源,哪些是可以用的,哪些还需要去争取,哪些是有利于自己的,哪些是不利的。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2]北京大学教授肖川也认为:“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时机,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因此,教师的教学选择能力,就是指教师为达到有效教学设计而做的教学资源选择的能力。这种选择并不意味着教师对相关信息的简单复写与攫取,而是对所选资源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加工与改造。新媒体资源为教师选择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从网络、声像等材料中精选一些优秀材料充实原有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选择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学科领域、学习环境、信息技术、评价理念等),确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和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它是教育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应用,包括以下一些能力要素: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进和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教师通过新媒体,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地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而新媒体是一个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信息具有很强的共享性。教师在新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教学反思,不仅可以通过同行等的建议来提高自己,还可以对新手教师以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启发性,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共同提高。
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实现所设计的教学方案灵活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进入21世纪,现代化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电脑等进入课堂,它的作用和效果是任何传统的手段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操作、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能使用视觉媒体。视觉媒体指幻灯、投影媒体,由于它们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在教学中被普遍采用。二是能使用听觉媒体。三是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使用单一媒体所起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一旦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信息集合为一体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传递和接受信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完成模拟实验的任务。它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可接受性,同时,它还能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四是进行网络学习的能力。网络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蕴涵着巨大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学习,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信息。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两种能力:在网上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浏览与查询信息的能力。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理智、科学地使用新媒体,合理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因素、努力消减其不利影响,让新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进步、健康生活、学习成长服务,同时利用它实现对大学生的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的自觉,管好自己。
新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具体实现,是将教育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主要配置系统集中于教学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和内容,灵活地用相关的媒体进行教学,把大量的知识、信息,科学、快速、有效地传输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立体感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综合、协调作用,增强记忆效果,让学生从形象生动的直观出发达到丰富的感性认识,最终形成规律、定律等心理定势”[4]。
教学评价是由教学实践到科学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它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对教学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还应具体分析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的过程,发现不足,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改进提高。教师的课后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后把自我和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检查、评价和调节的能力。换句话说,教师的课后反思能力就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对所上的课所作出的评价。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不仅要相互分享经验教训,从同行的总结中学习并反思自己。同时还要积极地对同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共同发展。新媒体有效地打破了教师职业原本封闭的隔绝局面,实现了同质团队和异质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了许多以反思为主题的由一线教师承担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从而大大促进了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运用和理论发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新媒体在校本研修、网络教研、学科共同体联动等方面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作用。一方面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各种共享资料,丰富了教师的资料源;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即时交流的平台,可以围绕教材教法、学案设置、学程安排、作业批改、文本解读等任何一个方面或对话,或请教,或商榷,或质疑,或争辩,甚或“炮轰”,可以不留情面地畅所欲言,真正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比较中知优劣,在论争中明是非,在碰撞中长智慧,在坚持中共成长,在合作中求发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日益普及。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网上协作学习型组织,是促进学习成员交互和社会性知识构建的重要途径[5]。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里,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共同体[6]。学习者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从理念上和实践中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和培养效率。只有加强教师、专家和教育技术教师的协同工作,才能将信息化教学的实质内容传递给教师;才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将信息化教学思想运用于课堂之中,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手段的“瓶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提高。
在新媒体时代,应该有效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学习平台。首先,教师只有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才有可能使教师形成正确地对待新媒体技术的态度、意识和技能。其次,教育研究机构应着眼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精品课程群,让教师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的同时,发展自身的信息素养。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机构要构建良好的网络教育教学环境,案例讨论可以在网上即时进行,也可通过BBS、e-Mail等非即时方式进行等。除此以外,还可设计课程网站、教学贴吧、专题讨论等,为教师提供资源共享的空间。总之,各级教育单位要构建一个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实时与非实时的全方位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研讨会、教学观摩、个别顾问等形式交流经验和思想,在知识的传递与共享过程中增加教师之间合作的机会,创建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气氛,可以使教师之间在进行交流和自己实践行动中对教学有更多的认识、理解和体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解决新的问题,获得与具体情境相联系的知识和智慧,积累比较丰富的实际课堂教学经验,增加教师知识结构中实践知识的比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指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新媒体技术为教师终生学习提供了多方面兴趣和自学的可能。使教师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生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习惯与能力。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改善心智,一步步成为理想的教师。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新媒体技术对现代时间与空间的突破,使得青少年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方式、时间、空间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传统的学校教育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师能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决定了我国未来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尤其是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教学能力,以便适应未来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当然,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了一些不利影响。新媒体作为师生最常接触的媒体,用他的超大容量的信息存储和迅速准确的便捷搜索成为了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甚至是主要途径,几乎所有教师和学生每天均抽出时间借助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学习上需要很多的资料无形中为新媒体进入师生生活提供了机会。不少学生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达到辅助学习的目的,使用电脑和网络查资料完成作业。同时,由于学生生活的迷茫由此引发的游戏成瘾,利用新媒体技上的娱乐来度过自己的课余时间,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和新媒体的联系。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新媒体成了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发挥着它巨大的或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1]靳玉乐,易连云.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英]戴·冯塔纳.教师心理学(第三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马振平,鲁雷.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现代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5,(7):69-70.
[5]孙娟,熊才平,谢耀辉.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4):131-137.
[6]钟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8):92-95.
潘淳: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yizhoupch@126.com)。
2014年3月12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on the Research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Development on New Multimedia Environment
Pan Chun
( Yizhou Experimental School of Linyi,Linyi Shandong 276004)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bility for teachers,in their career,is an important procedure,in which the new multimedia,a key factor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mprovement,will play a driving role.This paper,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in fl uencing factors,makes a research on the in fl uence and function of new multimedia to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New Multimedia;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n fl uence
G434
A
1006—9860(2014)05—00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