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炜
(上海中学国际部,上海 200231)
一对一教学环境下iPad辅助朗读教学研究
张 炜
(上海中学国际部,上海 200231)
一对一教学是现代教育社会下的资源优化与因材施教的教育创新,随着信息科技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为一对一教学提供付诸实践的可能性,是信息时代给予每一位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新生的多媒体移动终端iPad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各国都开始了各种iPad辅助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国际学校的汉语课堂里,朗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语感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该文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为出发点,阐述iPad在国际学校的低年级汉语朗读教学中作用突出的案例,从案例分析和教学反馈中总结出运用iPad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实施方法,及其为学校课堂教育背景下的一对一教学提供的新思路。
iPad;辅助教学;朗读教学;国际学校;一对一教学
一对一教学是现代教育社会中的资源优化与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一对一的概念最初来自北德克萨斯大学研究员凯斯·诺里斯(Cathie Norris)和密歇根大学学者艾略特·梭罗维(Elliot Soloway),他们在2002年IEEE关于无线和移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际研讨会所作的主题演讲中表述了这一概念[1]。英特尔提出的“一对一”是指让每位学生拥有一套数字化设备,并享受这个设备提供的各种平台和资源,从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和方法[2]。一对一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进行一对一的专项辅导,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高效地兼顾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一对一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绝对关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领会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在日后的学习中达到成绩稳步提高的效果,但一对一教学的教育成本也是极高的,这就解释了为何目前一对一教学的主场仍停留在各种教育机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布,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也为教学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降低一对一教学的教育成本,为一对一教学提供校级规模的实施可能性,是信息时代给予每一位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笔者所在的上海中学国际部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跨出了极具开拓性的一步,从2011年10月起,将iPad辅助教学引入国际部一年级的课堂,成为了国际部小学生在英语、汉语、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主要课程中每天都会用到的教学辅助工具,这一工具使教师能够通过iPad的协助来了解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从而给出具有一对一教学效果的教学指导,也能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通过iPad呈现出来,体现出一对一教学的优势。
笔者从国际学校汉语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出发,在既有的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iPad辅助教学的实践经验,来探索一条借助于信息科技从而达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适用于国际学校朗读教学的新道路。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师在运用iPad进行辅助教学时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期待,把任务设定在“最近发展区”,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发挥潜能,激发想象,培养探索能力。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是指iPad辅助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承载教学理念,符合教学目标,发挥iPad图文并茂、形声并举的优势来传达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比如用有声书作为朗读的模本,就要找到适合学生阅读、能体现教学重点的语篇;让学生录制课文录音或是制作电影,都应该事先将这些活动和课文的拓展和延伸联系起来,而不是为了用iPad而用iPad。教师课件中出现在iPad里精彩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必须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应能准确地达到教学目标,不能喧宾夺主,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创造性原则
iPad上大部分App都是由国外开发的,因而能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上的App并不算太多,而每位教师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iPad时具有创造力,能够发挥创新精神,将普通的软件“点石成金”。比如Toontastic本来只是一个做动画的软件,经过教师的设计就变成了可以锻炼学生朗读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平台;iPad的邮件功能经过教师的安排就成了检验学生口头作业的途径。
4.启发性原则
iPad辅助教学应能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起促进作用,利用iPad进行学习的方式不但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课外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遵循以启发性教学为主的原则,提高教学的质量。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App类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5.操作性原则
iPad辅助朗读教学涉及到许多App的应用,比如制作有声书的过程就包含了两种App,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这些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信息素养,如果要使用难度较高的软件,就应该事先教会学生相关的技能,确保课堂活动和家庭作业的顺利进行。另外iPad上的一些无线连接技术对于局域网的流量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技术部门合作,创造出适合iPad多媒体功能的教学环境,避免因为网速过慢或者流量过大而发生教学中断的意外。
以阅读课”水妈妈的孩子”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步,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是什么,对教学目的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先进行正常的备课,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第二步,确定教学内容中是否需要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或是学生兴趣,如果这堂课更适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则不必生硬地加入iPad;如果确定技术手段可以让课堂更精彩,让学生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顺畅,那么就选择相关的软件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水妈妈的孩子”这篇阅读材料旨在告诉学生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的会以不同的形式示人,可能是雨,可能是霜,也可能是云等等,在文中所提到的各种物体中,“霜”和“雾”的形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也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说明白,这就是iPad锦上添花的时候了,教师可以用Sonic Picture制作课文录音,在提到水的不同形态的时候,用不同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
第三步,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需要学生使用iPad来巩固并拓展教学成果。在“水妈妈的孩子”一文中,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这一科学知识,那么在学习了文章之后,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自己的朗读录音为样本,启发学生去思考还有哪些文中没有提到的水存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有声书“水妈妈的孩子”,并且要求学生要为水妈妈再找出一个“孩子”,找到的“孩子”越多,越能说明该生有广泛的课外知识。
第四步,指导学生完成iPad上的教学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文意,教授学生适合文章的朗读技巧,比如:重音、停顿、语气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iPad上的各项相关的软件,从而完成课堂任务。学生要完成“水妈妈的孩子”有声书,首先要在Doodle Buddy上画出文中提到的各种水存在的形态,每画一张就要保存到相册里,再清空以后重新画。然后打开Sonic Picture插入图片,最后开始朗读并录音,边读边滑动图片,产生动画效果,最后保存,完成作品。
“重复操练”是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如果不能让学生保持探索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那么必然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而iPad里的各种应用软件只要经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便能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完成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探索性,iPad的多媒体效果能够让本身只有听觉刺激的朗读,变成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iPad中功能各异的App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朗读实践结果的呈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朗读者,也充当了一本有声书或一部动画剧的设计者、配音者、绘画者、制作者的多重角色,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自身成长中的成就感,从而既保持了朗读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综合素质,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而iPad这个载体也让教师能够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能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一对一的评价和指导,学生只要用iPad把做好的有声作品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教师,教师就能像批改作业一样在课后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时间限制,iPad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也为学生创造了公平地接受教师专门辅导的机会。
新生的数字移动终端iPad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各国都开始了各种iPad辅助教学的实践和研究。APP Store里的软件林林总总、多如牛毛,令人目不暇接,而又良莠不齐,能让人联想到朗读教学的软件主要局限于有声读物。而事实上,经过教师的创造性发挥,许多初衷并非为汉语教学服务的软件都可以为我所用,在朗读教学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iPad的存储功能和电子邮件功能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把课堂参与的机会公平地交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上,让师生之间的一对一互动不再局限于一小部分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iPad向教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暴露自己的学习问题,从而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
案例一:用“芬芳紫罗兰”的教师示范录音导入新课
上海中学国际部(缩写为:SHSID)一年级第二学期第26课“芬芳紫罗兰”是一则优美的小故事,通过紫罗兰和蒲公英的对话,反映了紫罗兰坚强、宽容的性格。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播放该教材自带的录音,而是用iPad的Sonic Picture将课文通过动画有声书的形式制作出来,在新课导入环节,播放给学生观看,作为一种初读课文的形式。
教师在课堂上现场示范是最有感染力的,它能直接影响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上课时,这样说:“徐先生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很有意思,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3]可见,教师的示范是可以起到引导作用的,这能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最初的,也是最直观地感受。正确的范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范读能迅速地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让书面的文字因教师的声情并茂的朗读而变得引人入胜起来。教师利用iPad制作的有声书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教师的范读,而且插图的动画形式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发展脉络,增强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案例中,课文中出现的紫罗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事物,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见过紫罗兰,而如果无法了解紫罗兰本身的美丽、纤弱、娇嫩,在读到紫罗兰遭到他人的踩踏而受伤,却表现出了坚强和宽容的品质后,学生也就无法像作者那样发出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而利用iPad进行范读之后,学生沉浸于教师营造的氛围之中,也同时能通过图片看到课文中的主人公,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另外,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在6、7岁左右,他们行为习惯上的缺点也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时候在教师示范朗读的过程中,部分思想不集中或者对朗读不感兴趣的学生就容易出现分心、做小动作的现象,于是教师范读的价值就打了折扣,而iPad有声书的出现,在声音刺激以外还加入了视觉效果,有利于引起低年级学生注意,随着情节的发展图片也发生着变化,这种视觉上的吸引力和好奇心的驱使能让学生相对保持更高的注意力来聆听教师的范读。
在传统的汉语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很难在不打断学生朗读的情况下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而iPad的录像功能能够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可以在学生齐读时录下学生朗读的情况,然后再随播随停地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
另外,两两合作结对朗读也是常用的朗读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要求较高,既要能够专注于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又要发挥沟通技巧,与同伴进行协同合作。两两合作朗读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人读,一人听,再交换和两人分角色朗读。在前一种形式中,充当听众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容易造成分心,而此时即使教师查看全班情况,也无法同时兼顾所有学生。分角色朗读时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低年级学生会主观地都要担当某一角色,而不懂得倾听与合作,通常教师会采取个别纠正,单独解决问题。
利用iPad的录像功能,教师可以在学生两两合作朗读时,游走全班,录下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会录下一对好的学生做榜样,也会录下一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然后在不告诉全班学生教师用意的情况下让学生观看录像,让他们自己说说哪些学生好在哪里,哪些学生存在问题,以及可以如何改进,最后教师再总结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同学身上学到朗读技巧,如音准、语调和停顿,更能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并且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学会合作。即时的录像往往不仅给低年级的学生带来新鲜感,也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从而起到促进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好习惯的作用。
为了保证上课的质量,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新课前会有预习课文的作业,预习中就要求学生要认真朗读课文三遍,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口头作业的完成与否只能依靠学生的自觉,无法检查与评价,但利用iPad里的应用软件,便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SHSID的一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会用Sonic Picture录下自己的朗读过程,并通过iPad上邮件功能发给教师,教师可以在iPad上收到和播放学生的作业,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点评,也可视需要在课上播放学生的作业,比如作为课文的导入,或是在课堂上进行典型问题的指点和讲解,或是利用课余时间给个别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这个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朗读作业提供新颖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也对学生起到了更有效的监督和教育作用,并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优缺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得到量身定做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在传统的朗读教学中,齐读、点名读、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朗读等形式是比较多见的,旨在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的课堂活动和朗读训练方式,而如今,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iPad的数字技术打破这些传统方式,让寓教于乐成为现实。
案例二:制作课本剧“小猫钓鱼”
“小猫钓鱼”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24课,故事内容和反映的道理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学生理解起来也没有什么困难。同时,它又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课文,小猫在面对蜻蜓、蝴蝶时的三心二意的表现和钓不到鱼的失落,在课文中通过副词“又”和“还”充分表现出来,朗读要用重音强调,而小猫和老猫的对话,要读出小猫的气急败坏之叹和老猫的语重心长之感,在课堂上,教师安排了跟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此外,教师利用了2节中文展示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在iPad上完成了课文剧“小猫钓鱼”。
首先,学生要在iPad的Toontastic里画出适合课文的背景图片和小猫、老猫、蜻蜓、蝴蝶、鱼等人物造型。
然后,教师将课文分为:“两猫去河边钓鱼-小猫捉蜻蜓—小猫捉蝴蝶—两猫对话—小猫钓到鱼”这五个场景。
接着,学生根据场景,在iPad上依次完成每个场景的人物动画和人物配音。他们先用手指点住人物,拖出场景之外,等开始录音了,再根据人物的出场方式来拖动人物在场景上的移动,这样的移动轨迹会被程序记录下来,等播放时便能看到人物的动画效果。在拖动人物的同时也需要朗读旁白和人物对白。
完成动画和录音之后,学生可以给每个场景加上适合其情境的背景音乐,让电影看起来更加完整。
完成所有的场景后,为影片加上片名和导演,一部小电影就完成了。
在Toontastic上制作一部小电影的过程中,学生重温了课文,也为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技巧找到了“用武之地”。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包含了低年级学生喜欢的绘画形式和动画形式,而为了电影的质量,学生们对他们的朗读质量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为了录音效果,他们会主动提高嗓音,响亮地朗读出课文,为了角色的表现力,他们不仅主动避免朗读中的拖音的情况,还努力赋予人物它应有的语气语调,电影的“样片”出厂后,一遍录下来不满意,还会重复多次,直到录出满意的效果为止,这个过程也是重复的朗读操练的过程,学生们却浑然不觉,反而一再地对自己严格要求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创造者。角色的转换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他们也许会怠慢一次跟读或者两两合作,但是面对一部小电影的诞生,每个学生都俨然成了一位负责的“导演”。活动的趣味性和成果的展示性让学生能够自发地去综合运用他们的各项能力,从课堂的被动接收者变成了主动创造者,而这份主动权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到了最好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一个主导者便成了一个旁观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个别辅导,也要及时解决学生在使用iPad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过以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4]在“多种阅读方法”中,朗读显然是其中一种,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因为朗读对于“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情感体验”“感受和理解能力”等这些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最为有效的。SHSID的汉语课堂上,学生不仅能从朗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素材,发展对语篇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还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iPad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创作了自己的朗读作品,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的过程,也就是一对一的教学过程。
案例三:制作动画有声书“小东西”
“小东西”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6课,课文短小紧凑,描写了蛋壳里的小东西破壳而出前后的感受,课文中出现了“太小太暗”“又大又亮”等四字格词语,既是学生要掌握的语法点,也是学生在朗读时的重点。课文的最后没有说明这个破壳而出的小东西是什么,给了学生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于是教师又利用了1节汉语展示课,让学生用Sonic Picture制作动画有声书“小东西”。
首先学生要在iPad的Doodle Buddy上画下三张画:蛋本来的样子、蛋出现裂缝的样子、小东西破壳而出。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也会启发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给出有创意的答案,破壳而出的小东西并不只会是习惯思维上的小鸡小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给出了五花八门的鸟类的答案,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蛇、鳄鱼、乌龟等卵生动物,于是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要合理想象,课文中明确写出了小东西迈开腿,摇摇摆摆地走路的样子,那么无足动物——蛇便不可能是课文中所指的小东西。小小的一幅画却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过程。
然后学生在Sonic Picture中插入画好的三幅画。
最后开始录音,根据课文内容的进程拖动画面,iPad会记录移动轨迹,等播放时便会形成自动的动画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在班级里的板报上开辟出一块醒目的“今天我来讲故事”板块,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用Sonic Picture制作有声书,学生需要先将作品给老师审阅,并经过修改,然后才能在午休时间播放给全班同学听,这个活动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自愿参加者络绎不绝。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朗读的兴趣,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操练自己的朗读技巧,获得教师更多一对一的专门指导。
另外iPad里的有声读物很多都带有录音功能,教师也会鼓励学生去朗读这些有声书里的作品,这个过程会比学生自己直接朗读新的语段更轻松,因为有声书里已经有声情并茂的范本了,学生能够学到正确的读音,合理的停顿,准确的语气和语调,教师也能通过抽查学生的这些作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朗读的优缺点,在课堂上进行符合学生特点的一对一的指导。
把新技术引入到教育之中,不仅会对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法和教学策略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教学内容如何呈现、教学活动如何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新一代的移动终端可以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玩物,也可以是为教育领域更高端的发展开疆辟土的有利工具,将iPad从前者转换到后者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素养与技能的教师,才能够对学习和教学活动进行再设计和再创造,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通过iPad辅助朗读教学,让一对一教学有了信息时代下的新意义,人—人的一对一模式因其较高的教育成本而很难以学校为单位大规模展开,然而人—机的一对一模式,能够优化教育资源,节约教育成本,却创造出更广阔的师生互动空间,实现更高程度的教育公平。
iPad在朗读教学中的突出作用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它强大的交互技术和丰富的共享资源为朗读教学提供了各种突破性的可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方法,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希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为更多师生所熟知,让广大教师顺应蓬勃发展的教育技术潮流,完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让一对一教学的优势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为教育事业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1]林建祥.增强学习技术创新应用的可能性思考:探究“1对1”增强学习技术内地发展前景[J].信息技术教育,2006,(2):9-13.
[2]余胜泉,陈玲.一对一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革命[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25-29.
[3]南怀瑾.论语别载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周权红.教学读出精彩[J].三峡大学报,2010,(12):403-404.
张炜: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zhangwei@shsid.org)。
2014年2月22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New Approach of One-to-One Teaching——The Study of Using iPad as a Teaching Aid for Loud-reading Teaching
Zhang Wei
(Shanghai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Division,Shanghai 20023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technology,it is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each teacher to integrate technology with their class teaching.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iPad is being studied home and abroad.Abundant practice and researches are undergo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This will lead to a new approach of one-on-one teaching.Loud-reading teaching is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Chinese class for the students to obtain the sense of language and oral speaking skills i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My thesis is aimed to present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using iPad as a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id in Chinese class of the lower grad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The principal and methods of using iPad in class teaching was also studied and presented in this thesis.
iPad Teaching and Learning Aid; Loud-reading Teach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One-to-One Teaching
G434
A
1006—9860(2014)05—00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