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国贸专业实施“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4-02-05 12:36:15琪吕震林卓涵陈丽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生产性外贸医药

潘 琪吕震林卓 涵陈丽芳

(1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经营管理系,宁波 315100;2宁波市麦迪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 315100)

1 何谓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是 “校中厂”校企合作方式在经管类专业中的一种转化,是经管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一种新型高效方式,即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校内硬件设施设备,建立企业的分支机构,将公司的业务流程原封不动的搬入校内,使校内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企业业务操作。

2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医药国贸专业的原因

2.1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是医药国贸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要求各个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质量,聘请企业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特别强调高职高专院校在不同的专业要实施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这为国贸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行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医药国贸专业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已经在各个院校如火如荼的实施几年,也取得了众多成果,目前需要将教学改革的成果量化,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检验、评价与分析。[2]

2.2 医药商品国际贸易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医药商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医药行业也因药学专业知识而成为一个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因此,医药商品的国际贸易与一般商品的国际贸易不同,需要外贸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与坚实的药学知识基础,必须在了解医药商品特性的条件下,才能够与客户进行沟通或洽谈。因此医药国贸人才是一种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

2.3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 外贸行业中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规模限制,其与大型外贸企业相比对人才需求更加紧迫,要求上岗能够直接操作,缩短入职培训上手的时间,而且人才层次方面的要求也比大型企业低,通常要求专科即可。发展型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还要求员工具有一定忠诚度,更倾向于自己培养业务员而非外聘有经验的业务员。这些要求与高职高专学校不谋而合,成为校企合作的思想保障。

2.4 国贸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诸多不足 国贸专业素来在校内使用以模拟软件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常常停留在仿真为主、全真为辅的状态,学生缺乏真实的业务氛围实践,造成毕业生外贸业务处理的综合能力与企业实际要求有一定距离。在校外化整为零的企业实践中,由于业务资料的机密性,学生进行真实业务操作的机会比较少,只是见习或做一些杂事,无法接触主要外贸业务,因而对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全,对业务流程的实践不完整;同时,因国际贸易岗位的特殊性,愿意接受学生进行顶岗的企业数量较少,单个企业接纳进行顶岗的学生数量有限;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的遥控指挥,管理与指导的难度比较大。[3]

3 医药外贸专业实施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推行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中小型医药外贸企业实体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引导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利用校内设施设备,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外贸工作场景,使学生在教师与专家的双重指导下完成企业实际外贸业务,获得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可以满足社会与医药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建立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建立学生与企业间的感情,减少企业流动率,为企业储备优秀的外贸专业可用之才,同时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还可以减少对企业人员岗前培训的投入,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建立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实际接触外贸工作,实现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学生在实践实训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学生可以对外贸专业有直观的认识,熟悉业务流程,增强动手能力,加强对外贸职业岗位的理解。同时企业以员工授课、就业指导培训、实地参观、设立奖学金等多种方式,将企业的优秀文化引入学校中来,培养学生从事外贸工作所需的职业素养。这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4]

4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医药国贸专业的具体实施

4.1 我校医药国贸专业概况 我校医药国贸专业名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医药方向)”,于2008年开始招生。专业从开设之初,就将 “医药产品外贸及相关岗位”作为专业的面向岗位,建立了 “外贸实务操作”、“药学基础知识”、 “外语应用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短短五年内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由于外贸企业接收实习生数量少且岗位零散,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一直是一个专业建设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2012年本专业开始与宁波市麦迪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并逐步完善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有明显好转。

4.2 选择适当企业合作 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宁波市麦迪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营医药产品 (尤其是医药原料药)的外贸进出口公司,本专业选择与其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该公司与学校位于同一城市且距离不远,便于长期密切合作、校企交流,也便于企业专家经常前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指导活动;②该公司属于中小型外贸企业,渴望业务量急剧上升,但人力资源匮乏;③该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每年都有一定的人才需求量,保证了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设置;④该公司领导对校企合作有较强的热情、意愿与信心,对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支持。

另外,在校内设立企业的业务机构形成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合作方案即人才培养方案不能由校方单方面制定,应由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在企业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定合作方案,方案应保障企业与学校双方利益,既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师资团队,提升专业知名度,也向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有利的场地等硬件设施条件,提高企业知名度、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4.3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医药国贸专业的实施过程 本校与宁波市麦迪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双方共同拟定 “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针与政策,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企业参与提出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学校根据外贸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标准,按照企业的要求设计培养规格,设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外贸企业参与到国贸专业课程改革中,参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编写专业课教材,评价和指导专业教学工作等,使专业课程教学更好的符合外贸工作的要求,从而极大推动 “校中司”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首先在校内专门按照企业要求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此实训基地为企业在校内设立的外派业务机构。其次,在学生中进行实验班宣讲,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实验班人选。经过培训后实验班的学生利用每天下午课余时间进行企业安排的业务操作,如外贸客户寻找、建立贸易关系、发盘、询盘等,该业务操作与企业员工真实业务操作完全相同,由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实施双重指导,以保证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定期由专业与企业对学生进行绩效考核,有机会被企业派出参加外贸展会,年终企业参照绩效考核结果颁发奖学金。

5 结束语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高职国贸专业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的有效手段已经被很多高职院校所认同。只有与更多企业深入合作,让更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才能改善国贸专业办学条件,突出专业特色,为企业、行业、社会提供紧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1]李中民.创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坚实基础[J].职教论坛,2008(20):46-48.

[2]佘雪锋.校企合作下高职外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J].职教论坛,2009,7:6-7.

[3]禹婷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28):80-81.

[4]步雅芸.以“网络+工作室+公司”为载体的国际贸易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探索[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4):88-90.

猜你喜欢
生产性外贸医药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传统医药类非遗
遵义(2017年24期)2017-12-22 06:10:49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经济与管理(2016年2期)2016-12-01 04:28:52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0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6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