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研实践的医学影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4-02-05 21:53:48姜慧杰郝雪佳冯广龙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科研课题医学影像导师

姜慧杰,郝雪佳,冯广龙,魏 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基于科研实践的医学影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姜慧杰,郝雪佳,冯广龙,魏 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研究生是在教育体系中是具有最高学历层次的人群,研究生的培养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医学影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解决临床和科研上的实际问题。本课题基于科研课题的实践经历,具体研究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推动研究生素质教育。

医学影像学;研究生;科研课题;创新能力

随着医学知识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开展应用,医学影像学从临床医学中的一个辅助性学科跃升为支撑性学科,对攻克临床医学及科研难题具有深刻的影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对医学影像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革传统医学影像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高效有序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科研课题实践,从建立和营造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科研创新平台;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创新能力评估体系等方面探讨,为高效有序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建议和帮助。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基本理论的概括分析及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实现对基础理论的延伸拓展以及升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医学科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更需要改革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其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1],全面开展创新教育,锻炼研究生创新思维。

二、建立符合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宗旨是不相符的。为了加快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科学有效教学方法[2],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学生参与式”模式的转变,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善知识结构,综合研讨式、参与式、启发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校根据学科范围及其发展趋势,认真确定必修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同时重视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全面提高科研能力。在教学方式上适时地组织研究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经历、在专业上有创见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术观点,通过研讨式、参与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方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择优选择、重点培养的方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

重视研究生创新基金等科研创新项目的申报,通过项目的申报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针对研究生科研工作所完成的工作多少、效果好坏,给予相应奖励和资助,使研究生的创新热情日益高涨。同时,选送优秀研究生到国内外重点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锻炼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在国外,我们的课题组主要是与louisville大学分子影像中心进行科研交流,在国内,主要在无锡国家核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三)运用目标法和激励法提高研究生发表学位论文的质量。

选择高水准的国内核心期刊和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作为论文投稿杂志,同时给予每篇200-1000元的奖励,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热情,高质量、高水准地推进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目前已毕生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平均每人发表1篇SCI文章,中华级核心期刊文章1-3篇。

三、创造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环境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不同方面说明环境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壤[3]。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创设条件,夯实基础,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创造学术交流环境。

(一)举办学术会议。

研究生汲取新思想、掌握新信息、了解新动态的有效渠道[4]。因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影像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参与到学术讨论中,感受竞争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创新性学术观点,在了解科研动态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制定了学术活动计划。

结合本学科本专业实际,认真组织动员校内专家开展各类学术报告会、讲座及研讨会,积极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学术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努力营造与国内、国际高水平大学接轨的办学理念。

(三)建立创新型导师队伍。

根据科研课题需要,我们增加非影像专业的基础研究生导师和非影像专业的临床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导师组成员,并运用鼓励和奖励方法实现创新型导师队伍的最优组合,从科研经费上提取一定数量基金给导师补助和鼓励,切实帮助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将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提升创新水平。

四、以科研课题驱动的方式完成科研实践

科研能力是科研素质的核心,它是指把医学科研知识运用于医学科研活动,解决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临床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在科研实践中以影像学技术解决问题,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影像专业人才开阔新思路。我们将分阶段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侧重于科研文献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查阅文献,并了解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结合课题组多年的课题研究方向,研究重点放在肝癌的功能影像诊断技术,尤其侧重于小肝癌影像检测和诊断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在查阅文献进行总结、调查研究同时,在核心期刊上完成综述文章的写作和发表,开拓科研视野,提高科研和外语水平。

第二阶段加强科研实践,要求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结合肝癌影像诊断的研究方向,完成研究生开题报告,就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问题进行科研实验,开展讨论交流,开拓科研研究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第三阶段组织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和国内外医学界知名人士座谈会,针对科研实践进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让研究生们了解医学界的新思想、新信息、新动态;不同导师之间的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互相学习,开阔研究生眼界和思路,提高科研水平。

第四阶段重点作好研究生课题总结和论文发表工作。运用目标法和激励法提高研究生发表学位论文的质量,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热情,高质量、高水准地推进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建立健全一套实际有效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对各指标的不同等级指定不同的得分,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置于统一尺度下加以评估与分析,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导师评定与临床带教老师评定相结合。根据模糊数学评价法,通过多级综合评价,最后得到一个计量化结果。

第一,选题自主能力评价:完全自主、半自主或被动地由导师定题及选题的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实验操作技能评价:能否自己查找自己实验所需仪器、试剂等产品目录并申购,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是否改进、改良或创建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的指导能力评价:指导低年级研究生、新进教师、进修生水平与能力,大课讲授水平、实验教学组织指导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四,实验结果总结:依据发表论文篇数,是否国内核心刊物,依据答辩评分及语言组织、口头表达与应答水平等测定其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结论

科研团队在科研课题实践过程的基础上,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近五年,课题组负责人主持完成了院级、校级和省级课题7项,正在主持国家科技部课题一项,已发表论文33篇(SCI6篇,核心期刊27篇),获科技奖励5项。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科研实践能力明显加强,在教学、科研和医疗取得了优异成绩,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

[1]董 鹏,王 滨,孙业全,等.浅析分子影像学学科建设与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17-118.

[2]刘艳君.美国研究生教育对我国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129-130

[3]罗 琳,王国良.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28-29.

[4]黄 平,俞守义.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06(2):172-173.

G643

A

1002-1701(2014)07-0111-02

2013-07

姜慧杰,女,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计算机网络。

2013省教育厅规划课题《基于科研课题实践的医学影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融合解剖学与病理学的综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实践中的应用》。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7.060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医学影像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IgE and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cell function
V eraW an g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four sacral point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导师榜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