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深度实训”活动的内涵建设:兼论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实训活动的误区

2014-02-05 21:52鲍立刚
职教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毕业生实训技能

□鲍立刚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培养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核心力量。高职高专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实训教学有较高的特殊要求;而实训教学只是“深度实训”活动的一部份,只有“深度实训”活动做好了,才能成功孵化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做好“深度实训”活动,必须要处理好实训活动的前后、内外、过程、情境和方法等问题。

一、根据不同职业要求和发展阶段对待理论与实训教学

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同时也要强调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是在专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训活动,没有专业理论指导的实训教学是不完整的。专业理论教学是专业实训教学的灵魂,理论与实践结合到位与否、将直接影响所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当然,高职高专教育的理论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有着根本差别。传统理论教学是通过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理论知识,再开展练习、实验。在高职高专教育的体系中,理论教学主要是为职业的现实与潜在需要而设计的,对于不同的职业要求,理论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模式是不同的,理论教学只有在实训活动中才能与实践知识构成一个整体。

对于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的关系,如果上述表达太过抽象,我们可以做一个更形象的比喻:理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菜品等原料,实训是炒菜的技能。由于实训教学越来越深入高职高专院校,这本该是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过犹不及,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过分强调实训教学,要求教师废除或部分废除理论内容,直接进行实训活动,学生在没有或者缺少理论指导和支持的情况盲目从事实训活动。造成最大可能的结果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可能是:做完以后不知为何而做?做后何用?碰到不同情况而只会照葫芦画瓢,不会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不知如何做才更适合企业的不同情况。

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高专实训教学改革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要求每一项教学改革都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不能刻意偏废任何一方,而要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阶段平衡对待;只有理论高度和实训深度的完美结合才能形成高职高专院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成果,才能对毕业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当下和长远的帮助。

二、实训室重在设计实训情境和编写实践操作程序指南

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而校内实训室建设是把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也是加强实训教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由此,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对实训室进行新建、扩建和改建。

高职高专院校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设备利用率低下、设备专业性不强、设备陈旧、资金不足、空间有限,其中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是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训室只注重桌椅、电脑、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备的配置,软件设备也不外乎管理类系统软件和实验室通用管理制度,再加上一些空洞的职场标语和标识;而漠视、欠缺管理类实训室最重要、最核心的实训情境设计和实践操作程序指南的编写。实训情境设计包括实训方法的设计、实训桌椅造型的设计、角色扮演剧情设计、实训音乐视频设计、情境道具设计等等;实践操作程序指南是指以上实训情境设计过程的文字描述、企业相关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描述、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差异化描述等等。

当然实训情境和实践操作程序指南,需要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来设计编写;由于这些是实训室的核心工作,关系到实训活动的成败,编写过程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应给予编写者丰厚的回报。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相关领导,宁愿耗费巨资购买实训室的硬件设备,哪怕这个设备利用率低下和专业性不强,也不愿花钱在设计实训情境和编写实践操作程序方面;一方面领导们认为设计和编写这些实训材料是相关教师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购买硬件设备可能会给其个人带来潜在的实惠。这种实惠当然不能要,那么设计和编写这些材料也必须有丰厚的回报,这既是对知识产权的必要尊重,也是实训材料设计和编写质量的有力保障。

三、说课应基于实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改进

说课作为一种教研教改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说课和教学都是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社会需求、教材、学情为依据。但有如下不同:1.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同行、评议者,而教学的对象是学生。2.场所、时间不同:说课场所和时间可以灵活安排,一般持续10-20分钟;教学的场所和时间有严格规定。3.性质和内容不同:说课是一项教研活动,主要阐述教师的教学构想和意图;教学是一项具体的教学活动,是直接完成某些教学目标和任务。4.程序不同:说课一般遵循“怎么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的逻辑顺序;而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配合,教学目标和任务逐步完成的过程。5.语言风格不同:说课语言应当严密、精练、清晰、平和,便于与同行、评议者切磋交流;教学的语言要注重启发引导,并根据教学需要抑扬顿挫、妙趣横生,以便激发学生兴趣。

现实说课中,在实训教学方法设计的阐述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类专业说课时做得不尽如人意:有人没有重点阐述实训教学方法,有人没有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来阐述,已经较好阐述的人当中绝大多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去实施。为了让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近企业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类专业在说课时不仅要把实训教学方法放在重点阐述的位置,特别是要阐述如何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来设计实训教学方法;还要把说课中设计的实训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施,在下次说课时应基于实训教学方法的改进而阐述。

四、实训教学重在用工作目标和职业角色来吸纳并整合专业知识

高职教育比中职教育起步要晚很多,因此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借鉴中职教育的教学经验;但是,高职教育在借鉴中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活动中迷失了自我,往往用中职教学思维来进行高职的教学活动,用中职学生的实训教学办法来训练高职学生。

中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特定岗位的熟练操作能力,对相关的操作原理及理论知识仅有粗略的了解;而高职教育是中职的后续教育,培养学生除具有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要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均强调实训教学,但两者的内涵不同。中职教育受理论基础的局限,只能使学生掌握常规的技能。而高职教育由于专业理论和技术原理的知识较为深厚,对先进技术了解掌握程度较高,专业复合性较强;培养的学生不仅懂技术,而且能进行技术应用,能够将工程设计转变为工艺流程,将原理理念转化为管理规划。

现实中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过程局限于企业工作任务的片断照搬和模仿训练,人为地把专业知识割裂开来、分门别类地进行实训教学;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支离破碎,而且会使实训教学无法对接企业的完整工作任务,更无法适应企业工作的随时调整。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应以企业工作目标和职业角色为轴心,一切实训活动都应以工作目标为导向而灵活展开,学生不能拘泥于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和方法,而应随机应变;同时,不同的职业角色对于同一个工作目标所担当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是不一样的,应该让参加实训的学生有所辨别和适应;这样的实训活动就能按专业知识的逻辑不断展开和变化工作任务,然后用工作目标和职业角色来吸纳并整合专业知识内容。

高职高专教育是转化型技术教育,侧重于使学生能将理论的设计规划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案,还要兼顾学生透过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简单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能;使得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学生综合本科和中职学生的优点,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应区别对待不同专业的技能竞赛并与服务企业结合起来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2002年,教育部在长春举办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拉开了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序幕,2008年以来,教育部联合11部委面向中、高职举办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地点永久落户天津;职业技能竞赛正式以“官方”身份出现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奠定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

通过校内外技能竞赛改变了学生的职业生涯、搭建了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桥梁、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构建职业教育的基础平台等。但是,技能竞赛在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在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领域遭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1.学生的参赛热情低落,甚至教师点名参赛也无济无事。技能竞赛特别适合中职教育对学生掌握常规技能的培养,而对高职教育关注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工艺流程转变则帮助不大,尤其对高职管理类专业要求学生将原理理念转化为管理规划的能力培养帮助更弱。2.由于技能竞赛特别注重可观赏性,使得参赛选手做足表面文章,而忽略内在更重要的内容;加上时间限制,比赛过程涉及的技能展示内容比较少,对技术的要求也不高,这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没有太多帮助。3.参赛选手耗费大量时间备赛,甚至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有点得不偿失。4.高职高专院校为了迎合上级部门的要求,获得较好的名誉,举全校之力培养少数参赛选手,变相占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资源,由此衍射出另一个“教育不公”问题。

必须说明的是,技能竞赛对于高职高专理工科绝大多数专业和文科部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帮助很大,也是一个有效的实训活动;对于管理类专业的特殊性应该区别对待,不能开展技能竞赛的专业不要强求,能够开展技能竞赛的必须在本专业全体学生中普遍推行,不能选拔少数学生单独培养,否则技能竞赛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会产生负面影响。所有技能竞赛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与学生的专业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学生干部选拔、奖学金评定、学业考核等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应通过技能竞赛为企业的技术革新、管理规划和生产工作服务。

六、政府、高校和学生必须充分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通常意义是利用寒暑假时间走向社会进行实习的活动,它实际上也是一种校外实训活动和勤工俭学活动。社会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摸索适合自己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好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政府对社会实践的开展不够重视、高校对社会实践的规划不够科学、学生对角色的转变不能适应;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在现实中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足、社会实践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少、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分散单一、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程序不规范、社会实践考核体系不科学等。

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来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政府还应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提供社会实践信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地理位置相近的高校可以合作设置一个专门的社会实践教育指导机构,专业类型相近的高校则可以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这样人力财力都得到了节省,资源的利用也达到了最大化;实践单位作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发挥着巨大作用,高校必须加强与实践单位的合作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校要以课程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设置有利于大学生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必须承担起责任,从知识技能和思想素质多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

七、企业应执行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并提供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订单班”指的是由企业向高职高专院校提前预定或签约学生组成的班级。企业一般提前一年左右,在相近或社会通用专业中选拔在校生组成“订单班”;然后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2+1”指的就是“订单班”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习累计两年,在企业实践实习累计一年。

“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中各种“订单班”纷纷推出,力求让学校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及企业用人需求达到“三赢”的效果。但是,看似火热的外表下却难掩隐忧。“订单班”学生流失量大,学生离职率高等问题日见凸显;往往是在一线工厂车间工作的企业学生流失量较大,而工资待遇相对较好的行业、工作环境较好和地位较高的管理岗位稳定性最好。

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订单班”学生流失量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1.学生看不到职业发展的未来:按订“订单班”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大三”进到企业时,学生应该是一边实践实习,一边接受企业配套的职业培训;但是多数企业主要通过“订单班”解决生产一线员工短缺的问题,学生进到企业只是充当一线生产岗位的廉价劳动力,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岗位地位低。2.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选择的机会比较多:中职教育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低,岗位针对性强,但转岗适应能力比较差;而高职教育对学生理论知识要求相对较高,因而转岗适应性就比较强。建议企业应落实高职高专“2+1”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并提供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对于一线员工岗位,应适才适岗地选用中职“订单班”学生。

八、针对毕业生职业生涯不同时期回访对象应该不同

高职高专院校为了解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并以此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的机会与能力;往往会组织本校招生和就业部门、各系部专业教师不定期地对已经工作的学子进行回访,并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

通过对毕业生回访,高职高专院校了解到了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毕业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实训教学的效果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这些信息不仅会影响在校生对自己的定位,还将对本校的教学管理、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训教学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正是因为毕业生回访工作事关重大,高职高专院校应将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并对专业教师执行此项工作时给予必要的资助和津贴,以保证毕业生回访工作的真实有效。在毕业生工作之初,回访对象应该针对毕业生的直接上司和部门经理,因为他们对毕业生的要求最有发言权,但要在回访记录中注明所在企业的行业和规模,以期在今后该专业实训教学中有所鉴别。切忌在毕业生工作之初回访毕业生本人,因为毕业生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所从事的工作绝大部分都是企业基础性的简单内容,而不是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此时毕业生所提供的信息不准确而且具有误导性;对毕业生本人的回访应该在其职业生涯的中期,因为此时所收集到的信息对于本校相关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训教学的改进最有参考价值。

[1]简赟赟.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旳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2.

[2]吴耕扬.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区别[J/OL].http://www.jhu.cn/Fshow.asp?TypeID=219&ID=1404,2008-09-26.

[3]陈晓青.订单班学生为何离职率高?[N].温州日报,2013-08-06.

[4]课题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41-44.

[5]王绍章.论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J].成人教育,2011(7):16-18.

[6]孙大军.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建议[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5):99-101.

猜你喜欢
毕业生实训技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画唇技能轻松